前段時間,辛巴在直播間售賣「糖水燕窩」一事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質疑直播間售賣的燕窩是糖水。這則「假燕窩」事件讓辛巴及其團隊陷入危機當中。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鄭爽生日那天的直播,同樣是因為燕窩事件,當時鄭爽就多次表示自己不懂燕窩,希望貓妹妹能解釋一下燕窩的品種,適合什麼人吃。但貓妹妹卻是不理睬鄭爽,只顧著賣燕窩。
最後鄭爽在直播間的情緒崩潰引起了很大的熱議,之後更是火速登上的熱搜。很多人認為鄭爽的精神有問題,但更多人認為是因為貓妹妹臨時加推的產品燕窩導致的。
直到辛巴的燕窩事件遭到曝光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一直被我們說做得不對的那個人,也就是鄭爽,才是對的那一個。因為她說話直,不願意迎合別人,結果被很多人攻擊了。
這時,我們才突然間發現一個道理:當你和世界的大多數人有不一樣的意見時,錯的那個人往往會是你,而你成了別人眼裡的怪胎,被大多數人所討伐,難怪有人說「人間不值得」。
最近看到一本書,書名叫《抓落葉》,看完之後覺得裡面的主人公和鄭爽有著相似的境遇。不一樣的是,鄭爽沒有選擇妥協,她現在依然還堅持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即使這些事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
而《抓落葉》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在別人攻擊之後,選擇了放棄傾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人生像落葉一樣隨波逐流,被生活推著走。他開始努力迎合別人的期待,不再聽從內心的聲音,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
《抓落葉》的作者湯米·巴特勒畢業於哈佛法學院,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故事的結尾,讀者和主人公都會得到那個大部分人早就明白但還是難以接受的答案——痛苦和悲傷是生命的一部分。
這本書通過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孩子,用他的一生告訴讀者,生要如何好好地活著?死有要如何瀟灑地離開?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因此走好腳下的路,不要理會旁人說的話,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一、《抓落葉》:反抗還是妥協?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
《抓落葉》是一本直擊靈魂的書,裡面寫的《創世的故事》和《未來的故事》充滿了童話性。在讀這本小說的時候,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對現實世界的無力感,或許曾經的我們也有過這種無奈痛苦的經歷,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情緒都被生活所磨平了。
主人公艾略特是一個能看見怪物、喜歡幻想又很溫柔的小孩。在他8歲那一年,他就知道抓落葉的秘訣:不是快準狠,而是靜止。先耐心觀察風速和方向,在樹葉猶豫不決、迴旋下落的瞬間,輕柔的接住它。
然而,艾略特為了讓哥哥開心,他假裝輸掉了抓落葉的比賽,從此這變成了他人生的每一天。他像觀察落葉一樣關注著周圍每個人的期待。
他選擇了妥協,他開始處處讓著哥哥,聽從父母的安排,勤勤懇懇地工作,對戀人體貼入微.......他不再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
他也盡力配合大多數人,試圖逼迫自己向成人的世界完全妥協。然而,他一邊想要放棄自己的同時,一邊又企圖拒絕這樣的自己。所以他想到了自殺。
但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那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呢,艾略特選擇的人生是對的嗎?
1、童年:可以看見怪物被稱為怪胎,當你和世界的大多數人不一樣時,你就是別人眼裡的怪胎
艾略特在8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黑影一樣的怪物,但當他把這件事告訴家裡人的時候,沒有人願意相信他的話,他的哥哥嘲笑他,他的母親覺得他在開玩笑,而他的父親直接告訴他「世界上根本沒有怪物」!
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覺得他是個喜歡撒謊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格格不入,還說他是一個怪胎。當他的母親在海裡遇到危險時,艾略特看到是他臥室裡的暗影,也就是那個怪物救了他的母親。
然而,當他再一次跟家人說起這件事時,他得到的是責罵和詆毀,還有父親的警告。這時艾略特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是不喜歡不一樣的人的,當你和世界的大多數人不一樣時,你就成了別人眼裡的怪胎。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艾略特開始放棄自己的想法,他開始努力迎合別人的期待,不再聽從內心的聲音,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也不再快樂。
2、長大後:按照別人的期待,按部就班地讀書和工作,一步步放棄自己的底線
艾略特開始放棄自己,不願意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開始聽父母的話,開始討好和配合周圍的人。但他仍然是那個愛胡思亂想的人,並且被有這樣特質的人吸引著。
後來,在父親的建議之下,他放棄了詩歌選擇了經濟系,並且在畢業之後,聽父母的話選擇了做穩定的會計工作。在別人看來,艾略特就是一個正常人,他有工作有家人有女友。
艾略特做人的底線似乎開始動搖,就在他打算想要攢錢創業的時候,哥哥逼迫他做假帳,給公司的帳目動手腳,接著他的錢在股市上全打了水漂,甚至在回家之後還恰好遇到女友和別人偷情。
人生的失控都是從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開始的,或許艾略特在選擇討好哥哥而故意輸了比賽時,他的人生就已經處於失控的狀態中了。無論他如何盡全力地活著,還是無法阻止世界下沉。
在他的人生中,很多的決定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這些決定在逐漸突破他的底線,最後讓他成為了一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著的人。
二、《抓落葉》:聽從內心的聲音,走好腳下的路,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抓落葉》用極度冷靜克制和理性的語言,寫了一個年輕人與抑鬱症鬥爭的故事,這個年輕人在世界的冷漠和內心的痛苦下一次次嘗試自殺,卻為了朋友把手槍閒置到了最後。
這本書裡探討了人生的意義,或者說人在生的時候要如何活著,死的時候會如何離開。所以,不要試圖為了迎合其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不要像落葉一般隨波逐流,被生活推著走。
因為我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有自己的感受,需要開心、失望、委屈、難過等這些情緒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有人情味的人。一旦你放棄了掙扎,放棄了自己的底線和原則,開始像大多數人一樣隨波逐流,那你就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
我們不要理會別人口中的話,也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我們要做的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走好腳下的路,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