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亮,人們戴著口罩出門,趕車、上班,一天的生活開始。
2天內突發本土病例6+1,讓成都的防疫氛圍驟然強化。不管是線上的聊天,還是線下的交流,疫情都是成都人最關心的話題。
但這種關注、關切,有警惕,沒有緊張;有重視,沒有慌亂。據最新的通報,截至12月8日20點,成都核酸擴大檢測已覆蓋25.52萬人,累計完成核酸檢測6.05萬人。關注疫情防控進展的同時,成都的煙火還在升起,人們的節奏依然如常。
↑成都核酸檢測點通宵採樣,市民有序排隊,分批進場。圖據紅星新聞
昨日適逢成都近期難得的晴朗天氣,儘管大多數人都戴上了口罩,但依然有人曬著太陽、喝著茶。對成都人來說,只要曬太陽、喝茶的閒情還在,生活就會繼續。即便是繃著疫情防控這根弦,這座城市依然在散發它特有的生活氣息。
這不是一種盲目自信,更不是僥倖輕敵。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多地都已出現過零星偶發病例,並最終在精準防控的原則下得到有效控制。相關專家也早就提醒,局部地區偶發零星病例,將是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的一種常態,需要高度警惕,但不必過度緊張。
成都目前所面臨的抗疫「加時賽」,與此前其他城市所遭遇的情況,其實並無二致。有他山之石在先,成都也沒有理由恐慌。
更要看到,在經歷近一年的疫情防控經驗積累後,防控資源的配備和應急預案體系的完善,完全可以從容應對零星偶發病例的考驗;市民心態、對防疫常識的認知,也越發成熟和理性。此次病例確診後,省、市、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流調溯源、消殺、核酸檢測、集中隔離、信息發布等工作,都迅速、全面、有序展開,就是最好的說明。
因此,對於此次突發疫情,需要高度重視、全力應對,但不必恐慌、過度反應。雖然常態化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新增加了防控要求,但成都常態化防控基本面並沒有改變,整體的疫情發展形勢也依然處於可防可控的狀態。
事實上,即便是在年初疫情防控形勢最緊張的階段,成都也是全國復工復產復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面對突發的「加時賽」,只要嚴格遵循和落實防控部門的科學部署,個體做好個人防護,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將疫情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當然,在近段時期國內多地出現零星病例,同時疊加季節性流感風險的大背景下,偶發病例的「突襲」,的確是對常態化防控體系和市民防控意識的一種檢驗。它應該讓更多人警醒:常態化疫情防控必須時刻在線,容不得大意、鬆懈。
熱乾麵贏了,烤冷麵贏了,炸醬麵贏了,大盤雞贏了……豆瓣醬也不會輸。正如張文宏醫生曾說的,今年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重點應該迅速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該讀書的讀書,該工作的工作,恢復經濟。偶爾出來一個新冠病例,迅速地治療掉,這個才是合理的。
現在,這個判斷,仍未過時。成都,也有信心做到。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一晨
編輯 汪垠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