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保鏢劇照
作者:陸棄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皇帝的貼身保鏢,武藝高強,如御前帶刀四品帶
刀侍衛展昭,原是江湖人士,號稱南俠,最後因為敬佩包拯,也成為了皇帝的保衛人員。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血滴子」衛隊,端得厲害無比,令人驚恐。那麼,真實的皇帝保鏢是怎麼樣的,保鏢制度又是如何呢?是不是有非常厲害的女人鏢呢?
天子保鏢制度源遠流長,有四千年歷史
說起皇帝,那得從秦始皇說起。因為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沒有皇帝的,國家的一把手,稱為王。夏、商、周均是如此,而夏、商、周之前,現在則無信史,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稱為皇或帝。夏、商、周是奴隸社會,天子是最大的奴隸主,坐擁天下最多的財富,為了保衛自己的安全,自然會安置保鏢,於是就有了最早的保鏢和保鏢制度。
有詳細歷史記載的周朝,把天子的保鏢記載得很清楚。負責天子安保工作的官員,叫做「宮正」,天子居住和辦公的地方,稱為禁地,負責安保的警衛人員,稱為禁衛;負責安保的部隊,稱為禁軍。負責宮內貼身值班的,叫做宗伯。警衛人員分別對天子的居、行、守安全工作負責,有不同的人馬。《周禮》一書,記載著詳細的周王「保鏢」制度,所以一般人想行刺周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天子警衛人員的選拔,第一要「政治可靠」,第二要武藝高強。所以一般警衛人員要從天子相信的貴族之中產生,一般的平民,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秦始皇
從秦始皇開始,歷史上有了皇帝。皇帝的保鏢制度,就來自於夏、商、周時期的天子保鏢制度,只不過比先秦更加完備,規模更加宏大了。百代皆行秦政法,秦始皇對於皇家保鏢制度,也做了許多發明,後代的皇帝們,依照秦始皇發明的範本,或增或減。
秦始皇給自己設置了「三保險」:衛尉、郎中令、中尉,這三個官職分屬於三個保衛系統,帶領三套人馬,執行不同的安全保衛任務。郎中令率領郎官等貼身侍衛部隊,直接負責皇帝的安全;衛尉帶領一套人馬,負責皇宮的安全;中尉帶領一套人馬,負責皇城的安全。著名的大奸臣趙高,那個指鹿為馬的傢伙,便是安保負責人之一的「郎中令」,因為有直接保衛皇帝的任務,所以可以隨時接近皇帝。但可惜的是,這個趙高並不是太忠於皇帝,政治上不太可靠,最後皇帝秦二世死於他手。而秦始皇本人,也屢次遭遇刺客,有名的荊軻刺秦王,還差點要了他的命,可見這麼嚴密的宮廷保衛制度,還是有制度缺陷的。
禁軍
漢朝的禁軍制度來自於秦朝的設計,不過漢皇帝做了改動,西漢有兩隻皇帝保衛部隊,叫南軍與北軍。南軍負責未央宮的安保工作,北軍負責長安城的安保工作。也就是說,南軍是最核心的部隊,皇帝的貼軍警衛來自於南軍,而北軍則是京城衛戍部隊,皇帝的嫡系部隊。另外,漢武帝還設立了「繡衣直指揮使」,直接歸皇帝指揮,明朝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明權,實際上是漢武帝。這套人馬既有保護皇帝之責,又是皇帝直接掌握的特務組織,具有特殊的生殺予奪大權。
漢朝自以為吸收了秦朝的教訓,但最終還是百密一疏,漢獻帝劉協軟弱無能,本來屬於皇帝直接管理、保衛自己的禁軍,卻成了監視自己的部隊,而直接的管理者,卻是權相曹操一族。本來屬於皇帝的嫡系部隊卻不聽命於皇帝,那麼這個皇帝肯定是有名無實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失去了槍桿子,皇帝的安全隨時會受到威脅,那這個王朝的覆滅也只是在旦夕之間了。
宋朝的皇家保鏢規模最強大,真的有八十萬禁軍隋唐時期的皇家保鏢制度更加完善,隋文帝將中央禁衛軍設置十二俯,太子也有了自己龐大的保衛部隊,稱為「東宮十率」;隋煬帝將禁軍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十二俯擴編為十六衛。但這麼強大的保衛部隊,也沒有能保住隋煬帝的生命安全,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後他死於奸相宇文化及之手。可見多強大的保鏢,也禁不住皇帝瞎折騰。
禁軍
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依然效法漢朝的禁衛制度,南軍與北軍改了名稱,稱為南北衙兵,太子的禁軍規模更加擴大了,分為太子中左右衛率俯、太子左右司御率俯、太子左右清道率俯等,可見唐朝對於太子的安全更加重視。這個可能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有關。但加強太子的安全保衛工作,治標治不了本,李世民留下了一個不好的例,造成後代為爭奪皇帝之位,更加血腥。單純依靠加強皇家保衛工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說起禁軍的規模,那得屬宋朝,宋朝雖然在歷史上給人一種很軟弱的印象,但宋朝皇家禁軍的規模,卻是哪朝哪代也比不了的。水滸傳中的大英雄林衝,號稱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就是說,負責保衛皇家的禁軍達到了八十萬,而林衝負責教習這八十萬保鏢部隊的武藝。有沒有這麼多?有的。宋太祖時期禁軍約二十萬,宋太宗時期禁軍約三十六萬,宋仁宗時期禁軍規模擴編到八十二萬。林衝時期是宋徽宗時期,稱為八十萬禁軍教條一點也不稀奇。只不過,宋朝的禁軍雖然人數多,但質量上並不高。從水滸傳上就可以看出,負責指揮禁軍的,是個踢球的奸臣,不管是對宋江作戰,對遼國作戰,敗多勝少。宋神宗發出「窮吾國者,冗兵也」的哀嘆,有時連軍餉都發不出。
宋朝為什麼這麼重視禁軍建設呢?這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趙匡胤本是後周的禁軍首領,是保衛皇帝安全的。不過趙匡胤也屬於政治上不可靠的那一種,背叛了小皇帝,警衛隊長篡了權。因為是禁軍出身,所以從趙匡胤開始,就高度重視禁軍建設,但只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的建設,使這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部隊,成為最不能打仗的部隊。最後導致北宋亡了國。
明朝的皇帝保鏢,同時也是最厲害的特務組織明朝的皇帝保鏢制度發生重大改革,朱元璋創建了「侍衛上直親軍拱衛司」、「親軍都督府」、「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等機構,組建了「旗手衛」、「府前軍衛」等「上十二衛」,朱棣在朱元璋的警衛制度基礎上,將上十二衛擴編到上二十二衛,並設置了「東廠」特務組織,而明憲宗朱見深又設置了「西廠」。明朝這些制度的設立,是軍隊與警察相結合,發揚了漢武帝時代的「繡衣直指揮使」功能,極大地增加了皇帝對於地方官員的監控力度。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大殺「功臣」,一個案件株連一大片,屠殺了幾十萬人,錦衣衛等特務組織的監控立了很大功勞。不管是中央官員,還是地方官員,其一言一行都在皇帝的監控之下,稍有不忠,皇帝先知,殘遭殺頭,便成為自然中事。
不管是錦衣衛,還是東廠、西廠,頭目都是太監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帝的保衛工作,不管是錦衣衛,還是東廠、西廠,頭目都是太監。因為太監的身份,歷來被人看不起,而太監們因為身體不完全,也有一些自卑,故行為便有些變態。你越看不起他,他越用嚴酷的刑罰報復正常人,所以明朝的太監顯得最臭名昭著。明朝出了許多太監,歷史上有名,如王振、汪直、劉瑾、曹化淳、魏忠賢等,下西洋的鄭和,也是一名太監。皇帝通過太監保衛自己安全,甚至治理天下,是歷朝歷代是最有名的。最後的大太監魏忠賢被清除後,東林黨上了臺,但明朝卻滅亡了。
清朝的「血滴子」也很有名,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正史並不見記載。血滴子是雍正皇帝的特務組織粘杆處所獨有的一種暗器,而粘杆處是真實存在的。清廷的大內高手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其選拔遵循了政治可靠、武功高強等特點,清朝許多明臣大名出自大衛侍衛,如明珠、索額圖、索尼、福康安、海蘭察、阿爾袞、隆科多、和珅、肅順等,和珅可不是電視劇中那個樣子,不但武功高強,文才出眾,而且家族顯赫,長得帥呆,因此才會被乾隆器重,由侍衛升到一品大員。清朝也有禁軍,稱為禁旅八旗。清朝最後一名大內高手名叫宮寶田,但他卻是個平民出身,並非滿族。他創建了宮氏八卦掌,流傳至今。
女保鏢是有的,唐朝的高惠通最有名有人問皇帝有沒有女保鏢,答案是肯定的。但也肯定不會多。因為古代女人的地位卑微,一般來說是沒有資格上檯面的,除了極少數的人。如有一名著名的女將軍名叫秦良玉,是正史上所記載的。至於花木蘭、穆桂英等,則傳說的戲份大。
歷史上最有名的女保鏢,出自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武將出身,早在當秦王時,就培養了一名女保鏢。唐朝是女姓最開放的時代,所以有了這個特例。這名女保鏢也不是外人,她的名字叫高惠通,很有男人味的一個名字。高惠通的同宗高士廉,是長孫皇后之舅,所以李世民對於高惠通,是很信任的,選拔培養她當了「刀人」,也即自己的貼身女侍衛。
玄武門之變
高惠通為李世民的安全也很賣命,在玄武門之變時,對李世民有救命之恩,並親自擊傷了李元吉。高惠通在這場政變中身負重傷,最後死在了秦王府,完成了她的使命。歷史上留下了高惠通的英名,與她參與玄武門之變有功相關。史載高惠通「立性溫恭,稟質柔順,三從既備,四德無虧」,完全是一個完人形象,其實高惠通能在激戰中射翻李元吉,並砍斷李元吉一臂,最突出的優點,應該是她的武藝高強,不然也不會在萬馬軍中,擊傷敵猷,救了秦王。
另一名有名的女保鏢,出自太平天國。洪秀全欽點的一名武狀元名叫覃貴福,為了籠絡覃貴福,洪秀全將自己的一名女侍衛長嫁與覃貴福為妻子,洪秀全的女侍衛長沒有留下姓名,後人稱其為歐氏。歐氏以長壽聞名,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她竟然從鹹豐年間活到了民國時期的1926年,九十多歲才病逝。
簡介:歷史春秋網專注於中國古代歷史搜集與整理,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為您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軍事、政治、經濟、中醫、宗教等內容。致力於打造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門戶網站。
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盜墓 | 兵器大師 | 皇權與黨權 | 商人地位 | 明末三大案 | 顧命大臣 | 宦官幹政 | 變法者的下場 | 帝王也深情 | 古代選拔人才 | 怕老婆史 | 古代追星也瘋狂|西晉之亡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一鍵星標公眾號 每天補充一點歷史知識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