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電校慶,眾星雲集。
10月17日,北電舉行70周年校慶,眾校友盡皆出席。
老戲骨有唐國強、張豐毅、張嘉益等
新生代演員代表有周冬雨、楊紫、關曉彤、吳磊、張子楓等
還有「中流砥柱」趙薇、姚晨、黃渤、楊冪等
當然,除了演員,如田壯壯、李少紅、侯鴻亮等業內知名幕後大佬也沒缺席。
這陣容可謂集齊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
晚會現場還頒發了北電「學院獎」和七十年電影教育「金燭獎」。
真論起來,北電的校慶這陣容就算比不上金雞百花,但比起金鷹華表頒獎晚會,也是不落下風的。
其中第二屆最佳電影表演獎(相當於「影后影帝」殊榮)的競爭格外激烈,提名的分別是姚晨、周冬雨以及黃渤。
三個人的演技不用說了吧,最後是周冬雨打敗了師哥師姐拿到了這一大獎。
按照北電的習俗,得獎者的名字將刻在學校的金字塔上。
不知道大家不是和我一樣,第一次聽到北電這個」學院獎「。
其實這次是第二屆,而第一屆要追溯到1992年。
那一年,我國共生產了167部故事片,其中有99部是由北電畢業生執導的,還拿下不少國內國際大獎,於是北電啟動學院獎,以表彰學院師生及歷屆校友的成就。
當年,張藝謀憑藉《秋菊打官司》脫穎而出,拿下最佳導演獎。
而最佳表演獎則花落曹翠芬。
曹翠芬是誰?
看名字,不熟!
但這個人你一定認識:
在成為祖母專業戶之前,曹翠芬是媽媽專業戶。
你一定想不到,作為媽媽和祖母專業戶的曹翠芬,竟然無兒無女,「二人世界也挺好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追求二人世界,我們倆恰好進入得比較早。」
在那個時代丁克,一般人可能想都不敢想,但她做到了,因為她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表演。
年輕時,曹翠芬就給自己定下來了一個宏偉的目標:做一名好演員。
有人說,「演員或者明星就是吃青春飯的。」明星或許是,但好演員肯定不是。
1944年,中華大地還瀰漫著戰火的硝煙,曹翠芬在上海出生了。
家裡條件普通,但不知什麼時候起,她有了當演員的夢想。
其時,談夢想挺奢侈的,尤其是女孩子,很多都是早早嫁人,相夫教子。
但曹翠芬對表演有種近乎痴迷的熱愛。
有夢想的人果然了不起,1960年,年僅16歲的曹翠芬就成功考入了北電預科班,兩年後,她又轉入本科班。
有機會實現夢想,曹翠芬自然很是用功,每次編小品、排練都爭取做到最好。
和所有同學一樣,她曾無數次地幻想畢業後可以在舞臺上大展宏圖。
可特殊時期來臨,「那個時候所有的畢業生都一樣,文藝團體下放到農村接受再教育。」
儘管無奈,但她也只能去農村種水稻,「我的青春歲月,都灑在了山西的稻田裡,種水稻的日子很辛苦,有時候不穿水靴就要下田,冰冷的河水讓人直打冷顫。 」
可就是這樣艱難,她也不願意放棄夢想,一旦有去北京參加紅色話劇演出的機會,她都一定爭取去。
命運終究眷顧了她。1973年,電影《南徵北戰》選角,曹翠芬自然去試鏡了。
她雖然長得比較普通,但表演生動又形象,導演很看好,但謹慎起見,導演挑了又挑,最終定下她演永貴嫂子。
這一年,曹翠芬已經29歲,她走進了北京電影製片廠,拉開了她47年表演生涯的序幕。
只是此後十幾年,都沒有伯樂賞識她,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一個不那麼漂亮的女演員,在演藝界要比漂亮的女演員不知困難多少倍。」
但她依舊沒有氣餒,「只要有戲拍,就很知足」。
期間,她結婚了,丈夫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演員譚天麟。因為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表演上,曹翠芬決定不生孩子,而譚天麟正是欣賞她對表演的堅定,也願意支持她。
「您演過多少電影、電視劇?」後來,曾有記者這樣問過曹翠芬。
回憶良久,她實在說不全,「有些角色太小、分量太輕,實在記不住了。」
而轉折發生在1990年。
張藝謀籌拍《大紅燈籠高高掛》,要選角,副導演也讓曹翠芬發張照片來讓導演選。
這麼多年的經驗下來,曹翠芬深知自己的外貌不夠好看,僅靠照片難以入選,於是她直接和張藝謀見了面,但張藝謀對她的評價還是:「太平常,不像個演員。」
第二天,曹翠芬送了兩部自己以往作品的錄像帶,某天半夜她接到副導演的電話,「二姨太就是你了。」
那一年,曹翠芬46歲,成為謀女郎。
為了演好「二姨太」,曹翠芬下足了功夫,她通過大量讀書、積累,來了解人物背後的東西。
後來她的表演確實夠驚豔,把綿裡藏針的二姨太演活了,和鞏俐、何賽飛搭戲毫不遜色。
張藝謀也誇她:「曹翠芬是個非常好的演員,她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流露,沒有表演的痕跡。」
憑藉這個角色,她還拿下了表演學會的「金鳳凰」獎,以及拿下北電第一屆最佳表演獎,名字永刻母校金字塔上。
這樣看來,第一第二屆北電最佳表演獎都是謀女郎了。
言歸正傳,此後幾年,她的演藝事業迎來上升期,憑藉電影《雜嘴子》,她獲得第6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成人獎 ,《上海一家人》又讓她拿下第1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1995年,一部《孤兒淚》讓曹翠芬的事業達到頂峰。
這次她獨挑大梁,演了一個為給收養的殘疾孩子治病,省吃儉用不求回報的地道的農村婦女,拿下第二屆華表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一年,她已經51歲,也再難碰到讓她演主角的劇本。
但從影后到女配,她沒有什麼不習慣,一如既往的鑽研角色。
當年,在電影《傷逝》裡,她為了兩分鐘的客串鏡頭可以研究劇本、分析人物,排練整整4天;後來影后變女配,她依然一個鏡頭都不放過。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個好演員……如果是藝術上的需要,我甘願當一輩子綠葉。」
拍攝《知否》時,曹翠芬已經74歲,盛老太太戲份又挺重,臺詞量很大,光靠在現場背絕對不行,為了避免現場失誤,在進組前她就開始背臺詞,研究人物的說話方式、語氣等,把人物吃透。
演了大半輩子戲,她從來沒覺得得心應手過,「我從來沒有過如魚得水,一直都是忐忑的。」
「演員要達到這種表演的高度,一下子把自己調動起來,我覺得不是那麼容易。現場就跟打仗一樣,就是這樣緊張。但你首先要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如今,有好多30+和40+的女演員說自己沒戲拍,可女演員的壽命真像就像曇花一樣稍縱即逝嗎?
或許該好好學習曹翠芬,不要非女主不演,也不要太在意外界一時的鮮花和掌聲,踏踏實實演戲,只要有好角色,就算再小也沉下心反覆打磨,這樣,哪怕年過花甲,也一樣會迎來事業的春天!
#北電#、#周年#、#周冬雨#
作者:zeria
責編:z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