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眾人追捧的「子華神」:喜劇演員的背後,是悲劇人物

2020-12-28 驛鹿向北

黃子華,一個聽著就普普通通的名字。

但他是香港最會寫段子的編導,也是香港最會表演的作家。

「人生三大矛盾:搵食啫,犯法啊,我想。」

「男人要求女人新鮮,女人要求男人保鮮。」

「我有一份工,叫做陰功...」

這些耳熟能詳的金句,都出自他之口。他是香港眾人追捧的「子華神」,但他的一炮而紅,卻是因為講實話。

01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而喜劇演員本身,就是悲劇人物。

童年破碎的家庭,在娛樂圈懷才不遇,追逐影帝之夢未遂,陰差陽錯成了喜劇人,這些也許就是,黃子華悲劇的原因。

1960年9月,黃子華出生於香港。

小的時候,雙親離異,母親帶著他改嫁。母親新婚那天,他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我不能去喝喜酒呢?」

「因為原本她不是跟我爸爸結婚。」

而對於所謂的繼父,他的印象只有數不盡的暴力。

繼父拿著菜刀追趕母親,母親被逼到廁所不敢出來,而這一切,年幼的黃子華親眼目睹了。

多年後,童年的陰霾成了段子,「我父母唯一的健身活動就是打架。」「比桌球賽決勝負還激烈。」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黃子華念的哲學是嚴肅文學,但他心裡卻有個演員夢。

天意弄人,1984年,香港TVB藝員訓練班突然取消,唯有編劇訓練班招生。

為了進入娛樂圈,成為演員,黃子華決定曲線救國,毅然參加編劇培訓班。

培訓班畢業後,黃子華從編劇助理做起,做過話劇、電臺DJ、代課老師....

還參加了無線舉辦的「司儀大賽」,在劇組當跑龍套。

生活在複印文件、端茶倒水中度過。他曾身患抑鬱,一度想要自殺;他在娛樂圈的邊緣垂死掙扎,最終依舊沉入了泥潭中。

為了爭取機會,黃子華經常毛遂自薦,但對方的話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你死心啦,你真的不合適做演員。」「點解?(為什麼?)」「你唔夠靚仔。」「在某個角度還算得上系醜。」

儘管他費盡心思想要走到臺前,但他在娛樂圈兜兜轉轉了六年,依舊沒有人記住他,也沒有人找他拍戲。

其貌不揚的長相,將他擋在了演員門外,讓其久久不得志。

02

1990年,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的第六年,黃子華已經30歲了,他徹底失去了做演員的信心,他打算放棄了。

演員這碗青春飯,他已經吃不起了。為了不留遺憾,他用九個月的時間,把自己過去六年,在娛樂圈邊緣掙扎的故事,寫成了棟篤笑(一個人站著講笑話)——《娛樂圈血肉史》。

可誰知告別演出棟篤笑,竟成了他事業的新開端。

黃子華的首場棟篤笑,曾被導演許冠文稱為「自殺行為」的show,但他卻靠著幽默,打開了觀眾的笑穴,一炮而紅。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曾直言:「你別看大陸玩什麼脫口秀,黃子華的這個脫口秀,我認為大陸沒有超過他的!」

在棟篤笑舞臺上,他直言不諱,《娛樂圈血肉史》爆料娛樂圈內軼事,《拾下拾下》講男女的本質,《譁眾取寵》講失戀痛苦的矛盾,《洗澡》描述人們普遍急躁的情緒病,《越大鑊越快樂》分享金融風暴下人們的心態,在收山之作《金盆啷口》中,他甚至談到性工作者的生存現狀,也重新討論了08年豔照門事件。

「香港是否已經嚴厲到,有過婚前性行為的就不可以做演員?」許多喜劇人皆為搞笑而搞笑,但黃子華的段子除了逗笑大家,還能讓人在大笑之餘醍醐灌頂。

也許是離異家庭出身,黃子華看社會多了幾分敏感與通透。

他的自嘲與譏諷,都帶著厚重的酸楚與悲哀,每一句話都直指人心。

他的笑話和段子,包裹著世俗的殘酷真相。他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共情能力,像銳利的尖刀,刺穿了現實社會的種種癥結。

03

曾經有人問黃子華,為什麼會做棟篤笑?

他是這樣說的:「當時大家都說我懷才不遇。但經過那麼多挫折。我都很懷疑,我究竟有沒有才?」

「做棟篤笑不需要導演給機會,不需要別人幫助我,只要有膽量站上臺,就可以證明自己得唔得。」

而事實證明,他可以。他將所有的荒誕揉進段子裡,將自己從娛樂圈的邊緣拉回來了。

在棟篤笑舞臺上,他一直都是全場的焦點,積累了不俗的觀眾緣後,黃子華的演員夢開始死灰復燃,影視邀約也接連不斷。

2000年,他搭檔鄭裕玲,主演的喜劇《男親女愛》,更是創下了當時的最高收視率。

2013年,他憑藉《My盛Lady》,獲得了TVB最佳男主角。

本以為,他可以繼續逐夢影帝,但他別具一格的表演方式,在香港影視圈並不好混。

畢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棟篤笑讓黃子華有了更多的機會,而也因為「棟篤笑」,黃子華被喜劇束縛住了。

「我真正有機會演戲,是因為我做了棟篤笑,而又因為我做了棟篤笑,我不可以真正演戲。」

但凡他參演的電影,票房都是慘不忍睹,他還被貼上「票房毒藥」的標籤——「唔系一部唔得,系部部都唔得」。

而相較於黃子華的影視作品,觀眾更喜歡聽他說荒誕的社會、矛盾的男女愛情和破碎的市井。

他對於社會的觀察,早已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正如導演葉念琛所言:「香港,原來真的需要一個黃子華。每年一度,他會依時依候走到臺上,講兩個鐘頭笑話,在那七千二百秒的過程裡,你會很開懷很投入地大笑一場,那種感覺非常充實。縱使大笑裡頭,其實泛著一絲憂慮尷尬和不知所措。但文藝點說句,人生不又是悲喜交集的嗎?」

也許他是個「不入流」的演員,是個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

但黃子華早已「棟篤笑」融為一體,在粵語地區很多人心目中,他比香港眾多天王巨星,還要帥氣,還要有分量。

「子華神」三個字,就已經足夠形容他的「咖位」了。就連古巨基的《子華說》也唱著:「神救贖人世,靠笑穴。」

04

黃子華曾說:「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覺得這個世界是荒謬的,我就不會再做(棟篤笑)了。」

如今,距離他封麥,已經過去兩年了。

黃子華被大眾喜歡、推崇,從來就不是因為他有多麼輝煌的成就,而是因為在這樣曲折的人生裡,黃子華依舊保持著清醒與自知,他將被撕裂得血淋淋的自己擺上臺,將淚水與苦難化作歡笑,向大眾分享他雙眼記錄的社會。

在最後一場《金盆啷口》的尾聲,黃子華克制自己顫抖的聲音,唱了他改編的《幻海奇情》:「勞碌半生忙打拼,想在太平盛世做個小明星。幾多難關難過,講亦講不清。我能夠與各位在此歡樂一宵,都算得是幻海奇情。」

也許世界不再荒謬,但他依舊是我們的「子華神」。

相關焦點

  • 子華神,請你好好回水.
    許冠文曾經說過「每一個喜劇演員,其實自身是一個悲劇人物」,子華亦曾表示「童年不算幸福,有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希望設法忘記」。不論是離異家庭裡成長的他,抑或是在娛樂圈裡經歷過多少浮沉的他,始終如一,透過搞笑的方式把他的人生哲學和大道理帶給觀眾。
  • 棟篤笑男神-子華神
    9月5日,子華神60歲啦!粵語地區的朋友說起「棟篤笑」,肯定會提到這位「一代宗師」——黃子華,「子華神」亦因此而來。剛出道不久的黃子華,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跑龍套,但即使是路人甲的角色,也需要擠破頭才能搶到,就因為導演覺得他不夠帥,不適合當演員。
  • 他名副其實是棟篤笑的創始人,人稱「子華神」
    說起棟篤笑的創始人,肯定要說黃子華了,他的棟篤笑表演在香港幾乎家喻戶曉,也帶給香港市民的無限歡樂。黃子華,1960年出生於香港,他是演員、編劇、主持人、歌手還有是香港棟篤笑的創始人,畢業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獲得哲學學士學位。1984後進入無線電視的編劇訓練班,後來在香港商業電臺擔任主持人兼編劇。1990年,他以獨創的演出方式棟篤笑《娛樂圈血肉史》之後開始棟篤笑的創作。
  • 子華神,一個嚴肅而慈悲的喜劇演員
    他就是香港棟篤笑創始人——黃子華。今年年初,黃子華就宣布在《金盆𠺘口》這場棟篤笑後就「封麥」。這次的「收山之作」從7月6日起開足26場,且只限香港,不設巡迴。 搜神記特邀華邑品牌數字營銷副總經理、前《南方都市報》娛樂新聞部副主任何穎珊,來談談她心中的子華神。
  • 演戲被稱票房毒藥,只能靠喜劇成名,黃子華封神的背後,滿是血淚
    這位男子便是黃子華,他有多個稱號,例如喜劇鬼才、棟篤笑始祖、中國最通曉「說話之道」的明星之一,而粉絲更喜歡尊稱他「子華神」。他所創作「棟篤笑」,與脫口秀、單口相聲很相似,看似點小眾,但獨特的港式幽默,喜歡的人特別喜歡,甚至說他的喜劇才華,足以媲美周星馳。
  • 香港喜劇演員代表人物是周星馳?這幾個老牌喜劇演員有點不服氣
    提到香港喜劇演員,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脫口而出「周星馳」,但是除開「星爺」以外,香港娛樂圈就真的沒有更好的喜劇演員了嗎?我認為是有的,至少下面這幾位,是我心中香港最經典的幾位喜劇演員!1,黃百鳴。作為「開心鬼」系列的代表人物,黃百鳴這位倒黴鬼的形象,絕對是我們童年的笑點記憶。而他的「開心鬼」也是與「殭屍片」自成一個系列的,可以說「開心鬼」系列的喜劇,只有黃百鳴先生才能出演,也只有他出現才有該有的笑料。
  • 周星馳:你以為我演的是喜劇?其實我演的是悲劇
    作為香港無釐頭喜劇演員的開創者,周星馳在普羅大眾眼中一直是喜劇的代名詞。周星馳所出演的喜劇電影,即使到了現在也深得人們的喜愛。其中不少笑料和臺詞更是還在網絡中流行,經久不衰,這足以見得周星馳喜劇的深入人心。為什麼大多數喜劇我們都是看了就忘,但是周星馳的喜劇卻讓我們難以忘懷呢?
  • 看不到他的棟篤笑,就看他主演的這部劇,「子華神」到底有多神?
    90年代是一個香港明星火熱盛行的年代,使我一直羨慕著生活在這一年代的人,因為只有他們見證了什麼是「風華絕代」。圖源網絡黃子華,演員、主持人、編劇、歌手,香港棟篤笑創始人。所謂「棟篤笑」,在粵語中可理解為「脫口秀」的說法。
  • 《摩登時代》:卓別林表演藝術特徵,搞笑人物背後的辛酸悲劇
    一、人物形象塑造電影演員主要藉助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非語言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情緒,心理活動和故事情節,這就是20世紀初電影無聲時期,也就是默片時代的普遍表演方式,作為啞劇演員出身的卓別林更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將
  • 由周星馳抵押房產的悲劇聯想到其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演員?
    我們公認的對周星馳的標籤是喜劇演員,而且是無釐頭式的喜劇的代表。那麼何為周氏喜劇?何為無釐頭式的喜劇?一直以來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界定。我們觀看周氏的喜劇,我們發現他的笑點經常是抽瘋式的,亦或是自殘式的,又或者是虐人式的。表情誇張,灰頭土臉,被人狂暴。
  •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越鬧騰的喜劇演員,在臺下往往越沉默寡言
    現在很多人看劇都願意去看喜劇,因為喜劇以能夠逗樂觀眾為主要賣點,而人們也都說,生活中已經這麼苦了,看電視劇一定要看喜劇讓自己緩解緩解。表演喜劇的喜劇演員,我們也感覺他們在現實中,也是那麼的歡樂和有意思,但是在現實中其實可能和我們想像的正相反。
  • 黃子華丨《前度》大受好評 致「1997-2016」子華神的絕世金句
    在子華新「金句」誕生之前,整理「子華神」進化過程,讓大家齊齊重溫這些70、80、90後都有共鳴經典啜核語錄。於棟篤笑之外,黃子華舞臺劇《前度》演技獲觀眾好評。(YouTube截圖)97前的黃子華八年前,我加入娛樂圈嘅時候,我系矢志要做一個演員嘅,我天生出嚟就系有演戲嘅細胞。
  • 《新喜劇之王》:看似炒冷飯的背後,是一出「反勵志」的悲劇
    也有認為,關於《新喜劇之王》的劇本,周星馳已經籌備了好幾年,只是因為迫於資方壓力才不得不蹭前作的熱度。在我看來,我更傾向於後者的觀點。女主如夢也並不是簡單的女版尹天仇那麼簡單。如果說老版喜劇之王在悲劇內核下還有那麼些勵志與溫情的話,那麼新喜劇之王可以說用了一個看似俗套大圓滿的結局講述了一出「反勵志」的悲劇。
  • 「喜劇女王」宋丹丹背後的愛情悲劇竟嫁了個人渣
    作為一名演員,宋丹丹的演藝事業結出了累累碩果。她不僅成為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話劇演員,還在影視典禮中拿獎無數。她用自己的作品將歡聲笑語帶進了千家萬戶,因而被譽為&39;喜劇女王&39;。可反觀她背後的感情和家庭,卻頗具悲劇意味。宋丹丹1961年出生,生長在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
  • 電影《Joker》教會我的事: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看完《Joker》之後,我理解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這是這個故事的背景,小時候沒錢上縣城的小學對於我那個時候來說是個「悲劇」,因為一個蛋糕怨恨父母很久,最後發現是我錯怪了父母,也是一個很小的悲劇。然後反差就是,如果小時候家裡很有錢,爸媽可能會給老師塞錢,讓老師對我好一點兒。這個反差,其實是我悲劇之後的「想像」。 媽媽沒有給老師塞過錢,老師沒有收過錢,這是事實。
  • 電影中不老的「喜劇之王」:周星馳背後的喜怒哀樂 他是一個演員
    相信你也曾因為他而開懷大笑周星馳的喜劇至今依然流行於華語地區,就算是三十多年前上映的電影仍備受現在年輕人所追捧,當中熟背電影對白的亦不乏其人。自1990年《賭聖》成名至今,三十多年「喜劇之王」背後的喜、怒、哀、樂又是如何?
  • 周星馳的喜劇藝術:看似喜劇、實則悲劇,笑說底層人物的悲喜人生
    導語:看似喜劇、實則悲劇,將底層小人物的悲喜人生,笑著說給觀眾聽。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導演的主要代表作品,這部影片延續了他搞笑、無釐頭的電影風格,在配樂、鏡頭和臺詞的設計上也是別出心裁,受到無數影迷觀眾的喜愛和追捧,成為一代影迷的美好記憶。
  • 周星馳的喜劇藝術:看似喜劇、實則悲劇,笑說底層人物的悲喜人生
    導語:看似喜劇、實則悲劇,將底層小人物的悲喜人生,笑著說給觀眾聽。《喜劇之王》是周星馳導演的主要代表作品,這部影片延續了他搞笑、無釐頭的電影風格,在配樂、鏡頭和臺詞的設計上也是別出心裁,受到無數影迷觀眾的喜愛和追捧,成為一代影迷的美好記憶。
  • 香港十大經典喜劇電影
    喜劇電影幾乎在電影中佔有統治地位,賣座電影中或多或少的有喜劇元素。香港喜劇電影在香港電影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賣座影片中,喜劇電影佔有半壁江山,更衍伸出無釐頭喜劇,功夫喜劇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喜劇片種,誕生了周星馳、成龍等國際巨星。
  • 吳孟達:喜劇演員的一生通常是悲劇
    文/席不畏有人說:「喜劇演員把歡笑帶給觀眾,把悲傷獨自承受,喜劇演員的一生通常是悲劇。」就像醫生救死扶傷無數,卻無法讓自己擺脫病痛的折磨;畫家能把所見事物畫得栩栩如生,卻無法畫出一張滿意的自畫像;喜劇演員能帶給所有觀眾歡笑,卻無法笑面自己的人生。2021年2月27日,陪伴無數90後成長的憨厚大叔,吳孟達走了,享年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