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美東時間9月20日,第72屆艾美獎頒獎典禮舉辦,開啟好萊塢頒獎季,因疫情原因取消了紅毯和線下頒獎禮成為首屆雲艾美獎,現場沒有觀眾,場內除了主持人吉米·坎摩爾與演員傑森貝特曼,座位上的都是「紙片人」嘉賓。
流程也進行了專門的調整:受疫情影響,提交申請的截止日推遲近1個月,改為6月5日(原定5月11日),報名劇集的首集規定開播日期沒有推遲,播出進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推遲,獲得報名資格仍然有整季集數限制。部分劇集不可避免地因停工停播而失去了報名的機會。
其奇葩頒獎方式也引發熱議。據獲得提名的喜劇演員拉米·尤素夫在社交媒體上公布的短視頻顯示,身著防護服手持獎盃的工作人員會來到獲獎者家門口,如果獲獎則會送上獎盃,如果落選則會帶著獎盃揮手離開,將落選過程「可視化」,也隨之登上熱搜。
2006年,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次年開始在流媒體平臺上播出的作品,將有資格與在地面無線電視頻道、有線電視頻道和衛星電視頻道上播出的作品,一起參與黃金時段艾美獎評選。2013年,奈飛《紙牌屋》首次斬獲艾美獎。近幾年來,Netflix、亞馬遜已經在艾美獎戰場佔有越來越多的存在感,那麼在Apple TV+、Disney+、HBO MAX、Quibi等流媒體在一年內密集上線後,新入局者又在劇集領域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呢?
作為美國電視產業的見證者與風向標,隨著傳統電視臺沒落,越來越多的傳統影視公司自建流媒體平臺,舊有製作發行玩法被顛覆,疫情更加速催化了觀眾倒戈向流媒體的進程,電視劇界最重要的獎項——艾美獎,也隨之被顛覆,72歲的艾美獎正在越來越「網際網路化」,整個提名名單充斥著各家流媒體的身影。
僅從提名名單來看,奈飛無疑是本屆艾美獎大贏家:相較於去年HBO憑藉《權力的遊戲》最終季獲得137項提名橫掃艾美獎、超越奈飛的117項提名,今年奈飛的優勢是壓倒性的,憑藉《黑錢勝地》《王冠》,奈飛一共拿下了160項提名,創下歷年來單平臺單屆提名數量紀錄,相比第二名HBO的107項提名可謂遙遙領先。在它們之後的NBC獲得了47項提名。
另外,誕生不久的Disney+憑藉《曼達洛人》、Apple TV+憑藉《早間新聞》、Quibi也在今年第一次入圍艾美獎,Amazon、Hulu、Disney+、Apple TV+和「出身名門」的「短視頻+流媒體」平臺Quibi,分別獲得30項、26項、19項、18項和10項提名,表現稱得上可圈可點。
從單部作品來看,亞馬遜出品、在國內人氣頗高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以20項提名佔領喜劇類榜首寶座,Netflix的《黑錢勝地》與HBO的《繼承之戰》在劇情類中平分秋色,分獲18項提名。HBO的DC漫改超英劇集《守望者》獲得最多提名——限定劇及電視電影類的26項提名。
各大平臺競爭加劇之下,不惜給予頭部劇集以大筆資金投入,並積極「挖角」,加之疫情影響下影院遲遲無法復工,電視劇行業復工難度小於電影行業,越來越多的知名電影演員、導演開始加盟劇集:反映在艾美獎上,則是許多電影演員的提名「首秀」,例如,著名影后凱特·布蘭切特今年憑藉《美國夫人》首次出現在艾美獎提名名單上。總的來看,世界範圍內,電影人「入侵」電視劇界,電視劇電影化、精品化,傳統「鄙視鏈」被打破,影視邊界日益模糊或將成為長期趨勢。
不過,從最終獲獎名單來看,以30個獎項稱霸艾美獎的HBO仍然笑到了最後:HBO的《守望者》獲得11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Pop TV的《富家窮路》獲得9個獎項,HBO的《繼承之戰》和Disney+的《曼達洛人》分別獲得7個獎項。
提名數量成績可觀,但在頒獎時遭到老對手「壓制」,與奈飛海量出產、瘋狂燒錢廣撒網的宣發策略有關:據《名利場》的統計,Netflix在2019年內共推出371部電視劇作品,這一數字甚至高於整個北美電視產業2005年所推出的影視作品總數,因而也收穫大量提名,但在提名的160項中,其實大部分並不是奈飛參與原創製作,表明在數量的「瘋狂輸出」後,質量仍然有待加強。
政治正確仍然有所體現:據《好萊塢報導者》統計,總共102個表演類提名中,黑人演員獲得35個提名,相比去年的20%以佔比34.3%創下新高。科幻大片《沙丘》女主贊達亞憑藉《亢奮》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艾美獎視後,或也與對少數族裔的傾斜不無關係。
另外將會對業界產生影響的一點是規則的大規模改變:據《好萊塢報導者》消息,艾美獎修改了參賽規則,禁止在奧斯卡提名的作品參賽。該規定將從2021年開始實施。此前國家地理頻道出品,既上了院線,同時也在電視上播放的《徒手攀巖》既獲得了奧斯卡,又獲得了艾美獎,今後將不再出現,這意味著今後平臺出品項目在報名獎項時只能有所取捨。
Disney+為「五大」給出了一個成功的傳統媒體轉型範本,刺激著它們加速上線自有流媒體平臺推進業務多元化:據7Park Data數據,截至9月12日,已經有29%的美國Disney+用戶訂閱了《花木蘭》,按6000萬訂閱用戶計算,假定北美用戶佔比50%,即超過3000萬北美用戶,僅僅在北美就已經取得2.6億美元網絡點播收入,這還不包括在日本歐洲等地的收入,在《花木蘭》國內口碑和票房慘澹的情況下,不難依靠網絡發行成功回血。
而今年屬於星戰宇宙的《曼達洛人》在艾美獎首次現身即已斬獲7個獎項,成績不俗,成功秀了一把Disney+的自製電視劇實力,為艾美獎頒獎典禮上發布了預告片、屬於漫威宇宙的自製劇《旺達·幻視》注入了更多信心。
或許是受到Disney+的啟示,派拉蒙母公司維亞康姆(viacomCBS)決心重塑自有流媒體平臺,將其命名為「派拉蒙+」( Paramount+),將於2021年年初正式推出。其前身是2014年啟動的流媒體平臺CBS All Access,作為「重新上線」計劃的一部分,將整合來自CBS、MTV、Comedy Central、BET、Paramount Network以及Nickelodeon的影視、新聞、體育資源。與此同時,官方還公布了基於自身IP打造的多部衍生劇:基於影史經典《教父》衍生的《The Offer》,基於長壽美劇《犯罪心理》衍生的《The Real Criminal Minds》,以及間諜新劇《Lioness》。
從品牌資產整合和用戶認知的角度來說,派拉蒙的全球品牌認知度要高於CBS,有利於將來擴張全球市場版圖,納入更多內容資產。派拉蒙+將推出約3萬部來自ViacomCBS電視網和工作室的電視節目和電影,收費方面或與CBS All Access當前售價為每月5.99美元(含廣告)、每月9.99美元(不含廣告)持平。
在此之前,今年7月,NBC環球早已推出了自己的流媒體服務Peacock,包含NBC的直播與版權內容,及環球影業經典電影《侏羅紀公園》《黑客帝國》《木乃伊》等。其特色在於「免費但需觀看廣告」模式,提供超過13000小時的內容。Sensor Tower數據從側面反映出該應用的熱度:在上市的前6天內,這款移動應用目前在美國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的下載量約為150萬次,比Quibi在美國上市後同期的120萬次安裝量多出25%,但僅為Disney+在前6天內產生的1300萬次下載量的12%。
再加上華納的HBO MAX,至此幾大主流製片廠的流媒體服務幾乎已全部集齊,但環球目前投入資源力度遠不能與華納、迪士尼相比,加上本身品牌知名度有限,Peacock幾乎已經「悄無聲息」。對於用戶而言,在不同平臺間跳來跳去,不得不購買每一種套餐是痛苦的,不少用戶隨內容而遷徙。平臺的市場覆蓋面也各自不同:主打「全年齡層」的Disney+無疑能覆蓋更廣大的市場。無論是從用戶體量,還有內容版權庫來說,在目前的「奈飛挑戰者」中,Disney+表現出了最強勁的實力,其次是HBO MAX。
流媒體戰況已趨於白熱化。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流媒體局勢將會呈現更加細分化的趨勢。競爭加劇,馬太效應凸顯,市場或進一步整合:迪士尼+福斯式媒體巨頭的聯姻或將再現。在每一場頒獎禮的背後都是資本的博弈:每一個重磅獎項的加持,對上述平臺而言都意味著曝光量,新增用戶,知名度的提升。HBO MAX 原創劇集如《愛情生活》(Love Life)等將會在之後的頒獎季表現如何?好奇,並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