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廳》作為一檔美食真人秀,2017年首播。當時國內真人秀節目盛行,也出現了不少王牌節目,而中餐廳作為其中的一小個分支,卻在當年收穫了超高的口碑。第一季的店長趙薇更是憑藉節目中的表現,再次火了一把。
再看看最新一季的《中餐廳》,節目組請來了人氣小花趙麗穎,而且這檔綜藝是趙麗穎的產後首秀,因此節目尚未播出的時候,就憑藉幾組路透圖上了當時的熱搜。
可是,從節目播出幾期之後,在網上引發討論的,除了一些有爭議的嘉賓的內容,對於節目,卻引來了口碑式下滑。南瓜簡單分析下其中原因:
其實早在《中餐廳》開拍之前,韓國就已經有類似的綜藝節目,這類節目更多注重文化的傳播、客人的故事以及嘉賓之間的互動,讓觀眾在看的時候不會覺得很煩,畢竟這些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故事,通過節目中嘉賓的參與而呈現了出來。
《中餐廳》第一季之所以選在泰國拍攝,原因是想要向其他國家的人輸出我們中餐的文化和美食,第一季中黃曉明送給客人的對聯,中國結這些場景,到現在我還非常清楚。而節目從第2季到第3季,就漸漸從這種文化推廣的初心轉變為嘉賓的生存觀察,後面的節目我更願意稱之為「明星開店變形記」,怎麼困難怎麼開,經費不夠,天氣惡劣,客人眾多,姑且認為這是節目組為了提升話題度,刻意給嘉賓製造困難。
但到了第3季的明言明語,明顯就是在為了炒作將節目看點引向嘉賓之間的矛盾,也一步步背離了節目的初心。
雖然新的一季節目選在國內,希望能夠更多的展示中國美食的地大物博,但節目由於在前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且不說拍攝增加了很多的困難,嘉賓也沒辦法完完全全純粹的開店,畢竟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明星,為了見明星或者湊熱鬧,都是有可能的,節目也變得沒有那麼純粹,這是客觀存在的原因。
韓國這類節目的另一大看點是嘉賓,好的嘉賓之間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綜藝效果。第一季中,趙薇和曉明是相識多年的好友,彼此都很熟悉,因此交流不會有很大問題,通過節目來看,反而能讓觀眾感覺到她們之間的深厚友誼。
而最新一季的嘉賓陣容雖然豪華,但和趙薇常駐時明顯不一樣,雙方互相顧忌,不願意一時也找不到更好的交流方式,加上趙麗穎的粉絲基數比較多,所以漸漸網上就有一些關於節目的負面評論出現,節目組要照顧到這些負面評價進行調整,自然花在節目製作的時間就減少,從而節目可看性進一步下降,由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按照這樣的節奏,對於節目的後續發展肯定是不利的,希望節目組可以想清楚節目的定位,根據定位請到合適的嘉賓,把節目越做越好。
關注,了解更多一手娛樂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