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王牌對王牌》中,賈玲舊事重提,說起了2003年的一次比賽,當時賈玲王彤獲得一等獎,郭德綱于謙獲得三等獎。
那一年的相聲大賽,也經常被郭德綱提起,那算是他與賈玲共同的「美好回憶」。
在這次比賽中,郭德綱收穫頗豐,雖然輸給賈玲,但是卻遇見了影響自己一生的三位「大貴人」。
那時候,賈玲還沒畢業,成績不錯,聲音甜美,外形清秀,正沉浸在對未來無限的憧憬之中。
那時候,郭德綱還沒拜師侯耀文,正帶著德雲社苦苦掙扎,還不知道未來將走向何方。
這場意義重大的「主流」相聲小品大賽,郭德綱為什麼可以參加,他遇見了哪三位貴人?
同場競技的其他作品表現如何,這場比賽的獲獎選手們如今怎麼樣了?
選手與評委之間又有著怎樣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呢?
我們一起邊回憶,邊聊聊這場意義重大的比賽。
2003年,曲藝相聲行業非常不景氣,已經到了非救不可的危急關頭。
於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和北京電視臺等主辦單位聯合出手,首屆《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在北京橫空出世。
這場比賽非常「主流」,也非常成功,對相聲界的影響意義非凡。
決賽作品一共有40件,每場都有5個參賽作品,外加1個名家展演,6個「活」組成一場,一共需要比賽8場。
這8場決賽,連續在北京電視臺(BTV-2)黃金時段直播。
此舉,成功將觀眾拽回到相聲表演面前,「相聲」再一次成為街頭巷尾的談資。
2003年,郭德綱剛剛把自己開設的「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
相聲小園子的處境依舊艱難,為了維持德雲社的「賠錢賺吆喝」式演出,他不得不各處接「活」,將別處掙來的錢扔進「德雲社」,給徒弟們吃飯開工資。
那一年,他身上發生了兩件好事,讓他離成功更近了一些。
第一件,就是成為了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的主持人之一,雖然錢掙得不多,也不被尊重,但是起碼「有飯轍」了。
第二件,就是參加了《2003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這個比賽分為業餘組和專業組,專業組可不是誰都能參加的,需要被推薦。
那麼,當時是誰推薦的郭德綱呢?
郭德綱之所以可以參賽,推薦者並不是他後來的師父侯耀文先生,而是袁鴻。
袁鴻
說起袁鴻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是提起他參與完成的戲劇作品,很多朋友就會恍然大悟「哦~是他啊!」
袁鴻參與作品有:
《戀愛的犀牛》、《暗戀桃花源》、《盜版浮士德》、《切•格瓦拉》、《千喜夜,我們說相聲》、《囊中之物》、《天上人間》、《這一夜,WOMEN說相聲》等近百部戲劇作品,在國內外享譽盛名。
也正是,這幾部關於相聲的戲劇作品,冥冥中連結了袁鴻與郭德綱的緣分。
那幾年,著名戲劇家賴聲川正在從劇場相聲中汲取喜劇營養,甚至有了自己籌備劇場相聲的念頭,袁鴻先生正是其戲劇團隊的重要一員。
於是,袁鴻非常留心北京和天津的民間相聲團體,經常買票去觀看和採風,很自然地就發現了郭德綱。
他是郭德綱相聲小劇場的常客,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於是就推薦郭德綱參加了這場《2003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在無意之中改變了德雲社今後的命運走向。
可以說,袁鴻是郭德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貴人。
不過,當時的郭德綱天天忙得焦頭爛額,為了掙錢去養活自己深愛的「相聲事業」,他身兼數職,只要能賺錢的活兒都接。
所以,他並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專心準備這次比賽,據以後的採訪資料說,郭德綱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創作了參賽作品——《你好,北京》,並成功把傳統相聲,修改得更符合「電視相聲」的主流標準。
郭德綱于謙在決賽中,抽籤抽中第一個出場,很不佔便宜。
而且,大賽規定每個作品只有12分鐘的展示時間,這使得習慣小劇場演出的他們,有點兒「抻不開」。
賈玲也說:「我們都是照著詞兒背,郭老師不想被要求束縛。」
雖然《你好,北京》的節奏有一些「趕」,但郭德綱于謙的配合依舊「渾然天成」,並且這個作品全方位的展示了郭德綱「說、學、逗、唱」的傳統硬核功夫。
當時,評委席的一位老師,給郭德綱打了一個超高分,連侯耀文都不禁一驚,這個人是:廉春明。
他可以算作是郭德綱在這次比賽中遇到的第二位貴人。
廉春明與「主流」相聲界淵源頗深,地位很高,但是他沒有提前打招呼影響比賽,只是用打分的方式表明態度。
而後郭德綱和德雲社獲得馬季先生的認可也與廉春明先生有很大的關係。
當時,郭德綱的那個作品非常的「主旋律」,一看就是卯足了勁兒想進體制內。
這個作品說的是:
于謙的父親、二叔和三叔,並稱「于氏三雄」,開始做生意橫掃東南亞,但是現在中國的投資環境好了,打算回國,在北京發展,於是展開了「你好,北京」的故事。
雖然主題很「主流」,但是多年小園子的浸染,也使得郭德綱這個作品兼具傳統的韻味。
而前面開場「墊話兒」部分,現在仍然經典:
「外面下小雨,屋裡下中雨,外面中雨,屋裡大雨,有一次實在雨下得太大了,全家去外面避雨了。」
到了,為慶祝回國發展而大擺宴席的時候,郭德綱簡短的展示了自己「柳活兒」:
學「于謙的媽媽」唱了段女老生,學「于謙的二叔」唱了段評劇,學「于謙的三叔」唱了段河北梆子。
此時的郭德綱也許還不知道,臺下還有一位評委也已經默默關注了他,並即將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的意義。
郭德綱于謙憑藉這個作品獲得了三等獎,那麼《2003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另外前兩名都是誰呢?
一等獎作品:《怎麼了》 (表演者賈玲王彤)
二等獎作品:《較勁》 (表演者李偉健武賓)
賈玲的這個作品,是典型的「馮鞏式相聲」,子母哏+文哏,臺詞經典對仗工整,她利用自身特色將人物塑造的非常出色。
李偉健武賓的作品《較勁》,講述的是:
農村人生活富足了,甚至還在結婚問題上攀比了起來,諷刺親家間因為攀比誰出錢更多,而鬧出的笑話。
這個作品,到今天都是李偉健他們的經典代表作。
傳統曲藝行當,不像普通的娛樂演藝圈,相聲演員通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從業者往往又有著相關的家世和師承。
這並不是說,這行一定都靠著關係生存,而是說需要從業者有很深的傳統功夫,這種「功夫」需要從小的薰陶和師父掏心掏肺的傳授,普通人沒有太多接觸到專業精髓的機會。
這就像2003年的那場比賽,確實臺上演員與臺下的評委關係密切,但是,這前三名絕對實至名歸,其實郭德綱得第三,是一點兒也不冤。
王彤
當時的那場比賽中,有馮鞏的幾位學生,比如賈玲、宋寧、王彤。
王彤近幾年雖然露面不多,但是其實一直與德雲社關係不錯。
他是馮鞏的徒弟,又是侯耀華先生的義子,也是於文光先生的學生。
他還在成為了郭德綱西河門的徒弟。
嶽雲鵬在河南的相聲演出,王彤還擔任過主持人。
左一宋寧
《2003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宋寧和崔藝東的作品是《西哥東妹》。
現在的宋寧是越來越漂亮,和老師馮鞏搭檔參加過幾次春晚,在《歡樂喜劇人》舞臺助演張雲雷,最近又在電視銀幕上頻頻出現,熱播劇《安家》中她飾演一位貪財逼江奶奶賣房子的外甥媳婦。
二等獎的李偉健就更厲害了,不僅是春晚的常客,現在還是北京曲協主席,上一屆的主席是李金鬥。
李偉健是劉洪沂的徒弟,劉洪沂擅長柳活,在京劇的造詣上,與侯耀文並稱於相聲界。
李偉健
他後來對郭德綱也有不少指點,從這層關係上來講,如今的北京曲協主席與德雲社的關係應該還不錯。
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劉洪沂還是何沄偉的乾爹,在郭德綱把何沄偉「請」出家譜之後,何沄偉提出要拜師劉洪沂為師,被拒絕了之後,才選擇轉拜侯耀華。
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郭德綱通過這次比賽顯現的2位貴人:袁鴻和廉春明。
與這場比賽相關的第3位貴人,當然就是我們如今已經眾所周知的侯耀文先生。
從這場比賽侯耀文就注意到了這個也很擅長柳活兒的民間藝人,當時那場比賽,大多數的相聲參賽者都是西裝革履著裝時尚,唯獨郭德綱于謙雖然說著改編後的新作品,但是仍然穿著他們的堅持的傳統服飾——大褂長衫。
經過,于謙的師父石富寬的牽線搭橋,一年後侯耀文終於收郭德綱為徒。
接下來,屬於郭德綱與德雲社的相聲時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