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之後,副國務卿克拉奇計劃與臺灣當局進行所謂的「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島內輿論相當緊張,因為阿扎來後蔡英文當局隨即解禁含瘦肉精的美豬和美牛,「這次又要拿什麼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堅決反對美臺官方往來,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臺「外交部」15日不願證實有關克拉奇的消息,僅表示「基於臺美交往準則,在真正定案前無法透露細節,雙方努力安排中」。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15日透露對話「確定要登場」,美國在臺協會將舉辦相關活動,主題還未確定,但一定會觸及美國與大陸的貿易競爭。據《自由時報》報導,這場對話規劃本周五舉行,臺灣方面可能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帶隊;對話預計討論供應鏈重組、營業秘密保護、陸資等投資審查以及「印太戰略合作」等議題。「中央社」回顧稱,蔡英文8月底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美國國務院隨後在8月31日宣布創立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並交由克拉奇主持。親臺議員魯比奧9月11日致函國務卿蓬佩奧稱,臺灣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雙方進行貿易協商能「維繫美國經濟影響力並降低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對確保印太區域的自由與開放至關重要」。
民進黨當局極力吹噓。臺「外交部長」吳釗燮稱,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經濟秩序,並加速了全球供應鏈重組,「此時正是加強臺美經濟夥伴關係的良機,雙邊貿易協議(BTA)談判將是一個絕佳起點」。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稱,深化臺美貿易與投資關係,將有助於臺灣對抗來自大陸的經濟、政治和軍事「脅迫」的壓力,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也有幫助。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臉書發文稱,克拉奇是美國國務院第三號人物,主管經濟增長及能源與環境,「代表美國進行臺美經貿合作談判時,代表性和整合美方意見能力更高,對停滯許久的臺美雙邊貿易談判應該會有加速效果」。
藍營則呼籲不要照單全收。國民黨「立委」呂玉玲稱,為了談特定利益而犧牲民眾或臺灣本身利益,是絕不能容許的,「不能美方開口的,我方都照單全收,包括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等」,若輕易妥協,未來將有更多不平等條款。「立委」陳以信批評蔡英文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在未和美方談判前就掀出底牌,造成籌碼盡失,現在完全由美方宰割。他直言克拉奇此次對話不會涉及貿易內容,因為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可行性評估以及BTA等,都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進行主談的。在PTT論壇上,島內網民一陣驚恐,狂問「美豬美牛都買了,這次推銷什麼?」「川普(川普)選舉好像很缺錢」,有人嘲諷「伴手禮用軍購好了,或者賣臺積電」,還有人預測「農藥殘留和藥價,克拉奇肯定是要這兩樣」。
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榮譽教授陳一新撰文稱,不要以為臺灣開放美豬和美牛,美國就會很快與臺籤署FTA或BTA。事實上,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只是幫助臺灣取得這個高層對話平臺的入場券而已,「若是美方認為我方不夠配合,也許就會丟下一句『美國不滿我享有太多貿易順差』,讓我方自己想辦法」。聯合新聞網稱,臺灣人含淚吞下了瘦肉精美豬,但遲遲不見TIFA復談的消息,也未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響應臺灣,反而等到了克拉奇將主持商業對話的消息,有官員解讀這只是在延緩蔡英文跛腳的時間。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稱,臺灣宣布開放美豬進口沒多久,美國就又派官員主持對話,很難不讓人聯想是不是又要臺灣買更多東西。而克拉奇負責經濟發展、能源和環境事務,加上最近美國在阿拉斯加開採石油,且那邊距離臺灣較近,因此美方可能希望臺灣多進口一些美國的石油。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說,越高階官員來臺,要求就越多,臺灣的本錢就越低,不一定對臺灣有利。
香港中評社分析稱,可以預期克拉奇此次與臺當局對話,可以換到對臺灣予取予求,同時也可能是為了收拾美國片面圍堵華為的殘局,並提前為北京不排除祭出新一波報復措施做應對,此行若談成某些議題,美國軍工產業和農業都可轉換成選票,幫助川普吃緊的選情。文章進一步表示,不難看出美國最近這些動作都是「極短線操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川普要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但臺灣要的是「安全、國際地位與貿易合作」,有的美國給不了,像臺灣一直積極爭取所謂國際空間,但美國已退出TPP,又因疫情與世界衛生組織交惡,「臺灣單邊押美國,美國又幫得上什麼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