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5月18日,沉寂了五個月的廣州小學校園重新響起了朗朗書聲。廣州市小學四至六年級約49萬小學生終於返校複課了。戴著口罩,背著書包,提著午休午餐用品,有的同學剛鬆開家長緊拉著的手後,幾乎是一路小跑進入校園。「網友」相見,特別激動,但也有學生坦承,「有幾個同學,我一時之間認不出來了。」
在學生回校的歡迎儀式上,黃埔中黃外國語小學別出心裁地引入了可愛的卡通人物,不僅讓孩子們用愉悅放鬆的心情回歸學校,而且帶著口罩的卡通人物,也提醒著孩子們要佩戴口罩和保持安全距離。
黃埔中黃外國語小學引入卡通人物迎接小學生回校。 通訊員 供圖
校園小路新添一排排可愛的「小腳印」
回到闊別五月的學校,學生們發現,校園熟悉的小路,新添了一排排可愛的「小腳印」。
5月18日上午7:30起,廣州市荔灣區林鳳娥小學四至六年級600餘名學子背著書包、佩戴口罩錯時錯峰有序返校復學,成為了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為了讓學生們有序進校,保持安全的距離,學校在校門外開闢了一條「學生通道」,通道上貼上了間隔一米的「小腳印」,讓學生根據「小腳印」判斷安全距離。「同學們,歡迎回家,請保持1米間距進入校園……」全體教師在各個定點維持秩序,親切地歡迎學生們的到來。
林鳳娥小學學生踩著小腳印有序上學。 通訊員 供圖
神獸終於回學校,有家長說她和孩子都好激動,孩子提前兩天就已經把書包收好了,也有家長說孩子終於不用在家玩手機。但家長激動之餘又搞到擔心,畢竟疫情未完全結束。廣州市荔灣區坑口小學的陳同學告訴南都記者,終於複課,她又激動又難過。激動是可以看到親愛的同學了,又不用在家聽媽媽嘮叨,但難過是「網課才20分鐘,回來上課就要上40分鐘了!」
而林鳳娥小學的劉同學則說,「有幾個同學差點認不出來了,大家都長高了,長胖了。」
課堂上玩遊戲學防疫
返校的第一天,體育東路小學搞搞新意思。
老師組織孩子們玩起了「看詞語、句子做動作」的遊戲,孩子們用動作演示「開心、溫暖、陽光、奮鬥……」這些充滿正能量的詞語;演示「上學前測體溫,一米遠不聚集,打噴嚏掩口鼻,用餐時不交談」這首學校特別為防疫編寫的《健康三字歌》;演示「好久不見,我想你了!」「見到你我真高興!」「你有困難我幫忙」……這些溫情的充滿感恩友善的句子。
課室裡一下子充滿了歡笑聲,孩子們的動作演示創意百出。通過這種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學到了防疫知識,同學間、師生間的情誼也拉近了。
體育東路小學的學生在遊戲中學防疫。通訊員 供圖
戴口罩太悶?學校為孩子設置「透氣課」
高溫天氣下,小學生在學校戴口罩會不會太悶?這是家長們特別關心的問題。南都記者在返校首日看到,為了給孩子解「悶」,學校想出了各種辦法。
考慮到孩子們從居家學習到學校學習的平穩過渡,黃埔中黃外國語小學特別設置了「透氣課」,每班每天一次,每次20分鐘,增加孩子室外「透氣「的時間。孩子們摘下口罩,在室外進行閱讀、散步或運動量小的韻律操等,讓孩子們在安全條件下自由呼吸,確保孩子身心平衡,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從居家學習到學校學習的平穩過渡。
黃埔中黃外國語小學為學生設置「透氣課」,每天摘下口罩室外閱讀20分鐘。通訊員 供圖
體育課摘口罩有學校還測心率
小神獸如何上體育課?按照老師統一指令,走固定路線到操場,統一摘口罩,運動完還要學會自測心率。林鳳娥小學的體育老師表示,一切運動都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如果有不適要及時報告老師。運動完後,老師教學生自測心率,大概了解一下自己的運動強度。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摘下口罩準備上體育課。
林鳳娥小學學生在上完體育課後自測心率。
為了增強學生體質,滿足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的需求,確保體育活動正常進行,坑口小學開學期間,學校將錯開時段開展體育教學,並分時、分批進行大課間活動,以達到既能滿足防控要求,也能讓學生得到足夠的鍛鍊。坑口小學的體育老師馬老師介紹,該校大課間以前是17個班同時在操場進行,現在要求是分兩批,第一批是8個班,第二批9個班,前後距離和左右距離間隔要求兩米以上。「大課間的內容設置是根據教育局和教育發展研究院的教學指導要求,首先是教學安全,內容都是單人獨立完成,其次開學前兩周我們會進行學生居家體育鍛鍊內容的鞏固。」
在大課間開始之前,老師指導學生根據節奏來脫口罩,馬老師說:「首先學生一定要紀律,如果你讓他自己摘口罩的話,有前有後就不統一。其次在整體的指揮下,學生會顯得更加的自覺。從這個動作的要求只是讓學生覺得更加規範,不會把口罩捏成一團。」
復學第一課講什麼?校長說主要在勵志
「我們在停課不停學期間,也跟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了解到其實在家學習這段日子裡,有的家庭親子關係並不是太和諧的,出現了一些家庭矛盾,復學後,我的第一講主要是提振學生士氣,講一些勵志的故事。」廣州市林鳳娥小學校長彭文輝如是說。
廣州市白雲區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在學生返校後,第一時間組織開展「復學第一課」活動,包括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知識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等,幫助學生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引導師生以健康樂觀的態度積極投入生活和學習。此外,學校將每班每周開設2節心理健康輔導,每一節課40分鐘,從學生的身心健康、家校親子關係、對疫情的焦慮、以及學生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等進行全方位和個性化的輔導,及時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做好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儘量把疫情對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崔建社還特別寫下給返校師生的鼓勵信:「這一場意想不到的疫情,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面對肆虐的疫情,我們真正做到了把世界當教材,把生活當教材,親身參與的一場難得的社會實踐課、人生探究課、生命成長課。我們通過探索、閱讀、觀察、思考,採取積極負責任的行動……」
採寫:南都記者 梁豔燕 葉斯茗 通訊員 李勉聰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