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共有八十四句,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善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
從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咒就廣為天下僧俗所持誦。
近年來,《大悲咒》的吟唱版本有很多,但真正令我最喜愛,印象最深的是出現在電影《不肯去觀音》中的插曲,由敬善媛吟唱的。
這部佛教題材的電影本來就能令人對觀音菩薩心生敬仰,再加上敬善媛吟唱的飄然若仙的《大悲咒》,二者相得益彰。
已故的音樂人陳雨黎先生曾盛讚敬善媛的音樂「輕盈飄逸有一種羽化成仙的意境。」
每當喝茶看書、燃藏香,或打坐時,我都會來播放敬善媛的《大悲咒》,歌曲流淌間,漫天清香細雨潤物無聲,可安撫情緒,靜心安神。
雖然聽不懂敬善媛吟唱的《大悲咒》歌詞的含義,但是敬善媛那飄逸流暢、輕柔婉轉的嗓音,不染塵埃,清明透亮。就像從天而降,未曾沾染地上塵埃的綿綿細雨,潤人心田。
這充滿靈氣的聲音,如細雨匯成的涓涓細流,進入耳朵後便鑽入心裡深處,帶著清甜芳香。被五欲六塵折騰得疲憊、渾濁的心得到清潤,重新煥發出起初的純然本真。
這一刻,下意識裡只想循環聆聽這首《大悲咒》,在那靈性的聲音裡沉浸,任由歌曲裡的清甜芳香的細雨飄灑而下,清掃心頭的汙濁,種下慈悲歡喜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