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首日票房能達到3.6億,刷新中國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確實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但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在經歷短短一天票房奇蹟的《姜子牙》,口碑也在當天崩塌了。
首映後的《姜子牙》口碑出現兩極化,貓眼觀眾評分僅有8.4分,淘票票觀眾評分也僅有7.7分,口碑表現相當不理想。
受巨大的口碑爭議影響,《姜子牙》的日票房從第二天便開始持續下滑,上演了一場電影日票房「八連大跌」。
10月3日影片的日票房就被《我和我的家鄉》反超,到了10月4日總票房直接被《我和我的家鄉》甩在了身後,雖然影片在國慶八天拿下了13.7億高票房,但一日不如一日的日票房,暴露了影片票房後勁的不足。
上映9天的《姜子牙》日票房首次被《奪冠》反超
最為突出的便是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天,《姜子牙》的日票房首次在白天被《奪冠》反超。雖然晚間時候影片重新反超對手,但足以看出影片的票房後勁嚴重的不足。
畢竟《奪冠》是提前一個禮拜上映的影片,在上映的時間上,《姜子牙》顯然是更佔優勢,且電影的院線排片量也遠高於對手,但此時的影片已經有被反超的趨勢,意味著電影上座率不如對手,保不定哪天票房就被對手反超。
在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內容質量至上已經成為了趨勢
《姜子牙》作為去年暑期爆款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兄弟篇」,觀眾對《姜子牙》的期待一直很高。
可惜期待越高,失望往往也就越大。
比起主題鮮明,人物形象飽滿,親情友情愛情全都有的《哪吒》,《姜子牙》的主題立意雖然深刻,世界觀宏大,但是單薄的人物形象也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劇情結構鬆散,沒有足夠的內容去填充它,使得影片的劇情在精美的畫面下,顯得蒼白無力。
正因為如此,《姜子牙》上映後遭到了鋪天蓋地的批評,他的票房縮水也更加證明了,當下的觀眾越來越看重作品的內容質量。
回想起以前,已經記不清是從何時開始,中國電影市場興起了一股流量至上的風潮。郭敬明的《小時代》,楊洋劉亦菲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包貝爾的《陸垚知馬俐》,吳亦凡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韓庚的《前任》等等,這些憑藉高顏值的小鮮肉陣容的電影成為了主流,即便是大眾口碑均跌入谷底,仍然可以大肆收割高票房。
隨著幾年爛片的不斷刺激下,內地觀眾對電影內容質量是越來越看重,電影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口碑的高與低,也直接決定著電影票房後勁是否有力。
2018年的暑期檔大電影《愛情公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片當時的首日3億+的票房可謂是驚人,可惜影片口碑撲了,票房也跟著跳水,最終淪為笑柄!
如今的《姜子牙》在內容質量出現了問題,雖不至於票房慘澹,但也直接影響他的票房後勁。而這也再次給未來的電影從業者敲了個警鐘,要想成功,電影的質量一定要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