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說娛S姐 小白精品,請勿轉載
男女主戲外親吻會怎樣?今年暑假第一甜劇《琉璃》開播上線兩位老東家視它為香餑餑,男女主闊別一年戲外親吻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認為袁冰妍主動親臉頰,讓人脫粉,而袁冰妍卻說「既然要還原,這就是我們的職業,當演員不能害羞。」
一場戲外親吻的新劇造勢,袁冰妍成風口浪尖的第一人,歸根結底不過是演技。早在2018年出演《老九門》的丫頭後,袁冰妍就被扣上「演技糊」的帽子,多動瞪眼表現角色的活潑,成了最尷尬的瞬間。
許多人因配角記住了她,卻因主角而遭遇尷尬,這種尷尬在同樣大型IP劇《聽雪樓》也曾遭遇過,並非演技,而是改編的詬病。
演技好不好,看長相就好。
演員的演技功底大抵要從面部開始,面相柔美或剛硬決定了是否有觀眾緣,也決定了角色的匹配度。
2019年玄幻武俠大劇《聽雪樓》上演,成了少數改編IP劇裡為數不多的「撲街劇」:低口碑,少宣傳,最大的亮點是人中龍鳳的顏值:顏值的類型決定了角色的契合度。
袁冰妍的長相清新自然,五官線條趨向柔美,尤其是那雙含情脈脈的眼眸,冰雪柔情似喜非喜,這與她原生家庭的培養有關。袁冰妍上海小資家庭出身,6歲學習古箏,10歲學習古典舞,骨子裡滲透著上海小女人的精緻與吃苦耐勞的不服輸,當尹濤找到袁冰妍便看中了她的精神與顏值,袁冰妍終於可以拋開跑龍套的晴晴和打醬油的阮清恬,迎來第一部女主大戲《聽雪樓》。
滄月玄幻武俠著作裡,《聽雪樓》是最不言情的一部。女主舒靖容雪薇之女,一夕之間遭遇家庭變故成為孤立無援的孤女,嘗遍世間百態的她,性格孤僻冷漠不輕易落淚,臉上帶著的都是似有似無地冷笑,內心仍然有小女人的柔情和心軟,這也是聽雪樓成立的緣由:剷除異己並非狂魔,更多是江湖道義。
因此,原著裡的舒靖容是這樣的:「舒靖容清麗宛如野薔薇般,內心驚人的孤僻與冷漠,不依靠任何人也不相信任何人,拒絕親情友情和愛情,唯一相信的,只有力量和命運」。
換句話說,袁冰妍秀麗的長相符合原著的模樣,卻沒有骨子裡「靠人不如靠已」的傲氣。美人畫皮難畫骨,外表與本質的截然反差,袁冰妍難以駕馭,並非演技而是劇情。
沉沙谷一戰後,舒靖容失去了唯一信任的大師哥青嵐,繼父親後第二次失去保護屏障,這時候的她堅強是最後壁壘,江湖不相信眼淚。
但沉沙谷之後,袁冰妍飾演的舒靖容反而變成小女人姿態,與蕭憶情共闖江湖又卿卿我我,一心想要報仇但關鍵時刻哭哭啼啼。
原著裡,舒靖容無師自通混跡江湖,內在的性格是江湖教導的,外在的技能是自己摸索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所以,舒靖容能做得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龍鳳,武功高強就是最好的體現。
「打不到」是舒靖容屹立江湖的籌碼,包括意志力,也包括技能本事。
劇情裡,袁冰妍飾演的舒靖容截然相反,與蕭憶情的攜手更多是因為青梅竹馬的情愫,而非絕世武功。沒有變得強大的袁冰妍成了處處都是男人庇護的軟妹子,原著初衷就是為了避免傻白甜,而電視劇又改回了瑪麗蘇,這就難怪袁冰妍要忍耐「差評」的原因。
不是演員演技的錯,而是劇情改編的鍋。
網絡風靡袁冰妍作為大女主與原著相差甚遠,最重要的原因「演技」,事實真是這樣嗎?
精品服飾決定形象貼切,服飾影響了代入感的演技。
玄幻武俠劇最重要的是服化道,緊貼劇情的服化道才能有強烈劇情感,換句話說,服飾的好壞著實影響了觀眾的評分,這也是觀眾感官評判行與不行的標準之一,畢竟作為IP小說原著人人都有屬於自己角色的遐想。《聽雪樓》電視劇未出來之前,各大原著粉有屬於自己小圈子的人物COS,人中龍鳳的白紅服飾,紅傘白馬的共闖江湖,蕭憶情冠弱公子的裘皮白袍,舒靖容鮮紅薔薇,成了眾人模仿的特點。這是民間Coser與《聽雪樓》服飾達成一致的地方,人間龍鳳就是這般如此。
袁冰妍飾演的女領主,從外表看高度匹配,並不是「不符合原著」的重要原因,而團隊服化道才是關鍵。
作為聽雪樓的競爭對手,拜月教的份量相當重要。拜月教之所以在各大仙俠武裝劇裡有一席之地,得益於滄月的創意,在原著中拜月教以道教為主,結合西域術法和苗疆巫術,眾人信奉教義,而教主眾人信奉月神。
月是純淨潔白,亦是孤獨邪魅,拜月教就是純與邪融合的複雜教派,所以,眾多cos中拜月教的教主多以飄逸白紗仰望月神的仙俠景象,就像《神鵰俠侶》劉亦菲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為了詮釋拜月教的人心險惡,眾教徒多以黑紅為主的服飾,或金銀面罩為主,如同《仙劍奇俠傳》中苗疆一派。不僅是民間模仿,就連書中對拜月教的描寫亦是如此:教主一襲白衣,不食人間煙火。
然而,整部《聽雪樓》讓人感到與原著相差甚遠的地方就在於只有「苗疆」服化道,沒有月神潔淨的仙氣,只表現了拜月教的惡,沒有展現她的善。
拜月教前兩任教主服裝均以沉重的黑紅灰長袍為主,就連代表月神最高術法的迦若也是黑袍加身,飄渺仙氣在高發金簪之下變得消失殆盡,無法表現出此派別具一格的靈氣,也暴露了只表達反派的片面。
那貼切原著的整體服飾該是怎麼樣的?劉亦菲版的《神鵰俠侶》與《仙劍奇俠傳》的融合才是最貼切的拜月教,眾人弟子都以仙劍奇俠傳的唐玉小寶少數民族服飾、早期少女的教主應以阿奴形象貼切,代表的是苗疆人特有的巫術特色,後期教主與大祭司更多傾向《神鵰俠侶》的白衣服飾,配上額間閃電紅展現拜月教獨有的邪魅與純淨。
很顯然,經常講袁冰妍與原著不符太過片面,改編後的拜月教形象也同樣相差甚遠,即便一人之力的高超演技也難以扭轉乾坤。正如楊紫說出演員選擇接劇本的原因:「演技再好,也要考量劇本、劇組、對手等多種因素。」
傳聞演技詬病的袁冰妍再次承接仙俠IP劇《琉璃》,有了仙俠劇女主經歷的她,成功把璇璣的不諳世事,轉變成到痴情相守讀懂人性,表演也有了層次感,服飾也有了原著的貼切感。
再微小的力量都有巨大的能量,我是小白說娛S姐,我相信文字的力量。
如果你也喜歡原創文,歡迎轉載、評論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