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每天堅持聽段書》頻道
長篇連載商戰紀實小說《梟雄的權謀》
作者:老吾,自播:老吾
第二百六十二章:不二人選
一
俗話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在已經下定決心,情願在抗爭中被對方打死,也不再忍受任人宰割的屈辱的洪安泰鼓動下,這幫骨子裡同樣注入有紅色基因的孩子們,紛紛對著幾本偷藏下來的《水滸傳》小人書發誓,只要開戰,絕不怕死,都表示願意像《水滸傳》裡的武松一樣行俠仗義。
只是這群幼稚的孩子們,誰也沒有認真的想過,這樣一來,他們將踏上一條從此告別清白履歷的不歸路。而恰恰在特別講究階級鬥爭的社會主義中國,政治生命是第一位的。
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的每一個人,無論你做過什麼好事?無論你的成就再高,無論你的貢獻再大,如果你離開了紅顏色的政治色彩庇護,身體上有了其它的顏色,你就算是有了政治汙點,你即便是還活著,你也就變成了行屍走肉,從此以後,你就等於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但是,當時這幫孩子是激情的,他們真就像是一群憤怒的小鳥一樣,全然沒有考慮這些,他們並不是完全不懂,而是根本就沒考慮這麼多。不但沒考慮過他們這樣做,有觸犯法律、蛻變成真正的階級敵人的危險。反而是經過他們的商量,除了要防衛那些激進青年對他們的攻擊外,還應該專門收拾那些遊蕩在街頭巷尾,專門欺負良善弱小的地痞流氓,街霸混混,施暴惡棍。
為了保護好自己和兄弟們不再受到欺負,他們既然已經商量好了決定開打,當然就開弓沒有回頭箭,要嘛沒打,要打就要打贏,把那幫仗勢欺人的傢伙打痛,打怕,打得不敢再成天無事找事的結夥對他們施暴逞兇。
事實上,這幫孩子雖然還年幼,但絕不是完全無知,他們因為家庭出生的原因,以前都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親以前都是市直機關的幹部,對孩子們的要求也極嚴格,也都善於以身作則。孩子們雖然都還未成年,但在學校老師和家庭長輩的注入式教育下,成天耳聞目睹,或多或少都接受了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法律的沐浴和薰陶。他們知道,打人有違公德,打架影響社會治安,打群架更加是破壞公共秩序。
雖然他們都程度不等的受到過無端傷害,但真要讓他們行動起來,用別人曾經在他們身上採用的方式,去攻擊那些對他們施暴的激進青年,不要說那些傢伙都是成年人,比他們大得多,個頭也大,力氣也大,就算是他們操傢伙以多打少把他們幹翻了,那也是要承擔造成後果的過激行為。
於是在商量中也有孩子曾提出說:「他們這樣做,肯定是不對的,但他們有幹革命的爸爸媽媽保護著,他們才敢這樣肆無忌憚的仗勢欺人,而我們的爸爸媽媽現在不但不能保護我們,還連累我們遭受這幫憤青的欺負,如果我們合夥去攻擊他們,被他們的爸爸媽媽知道了,藉助手裡握著的無產階級專政工具,逮住我們了怎麼辦?」
在這個時候,洪安泰多讀書的多見識、多理論發揮作用了。他說了兩點【歪理】,出來,不但讓這幫懵懂少年無話可說,而且還進一步激發了這幫孩子骨子裡的血性。
雖然只有13歲,在大院中洪安泰可是從小就以能說會道,在孩子們中間有強大的號召力。再加上他喜好讀書,聽故事講故事,媽媽也引導他多看課外讀物,這樣的好習慣讓他說出來的話有條有理,不容孩子們不信。說起來要組織這幫孩子起來反抗,洪安泰也的確是當時的不二人選。
他說:「首先,我們在每次行動前一定要計劃好。他們雖然人多,但我觀察了,他們每次來打我們的時候,剛開始為首的也就只有黎大眼和肖老三那三、五個人,由於我們每次都甘願挨打,沒有一個敢還手,有的還跪下求饒,助長他們的人越打越起勁,越打越得意,越打越肆無忌憚,他們的人,這才多了起來。
「其實,每次打人的都只是那為首的三、五個,其他的都是跟著起轟,生怕事情鬧不大的圍觀者。我們只要計劃得好,把時間掐準,爭取預先把參戰的兄弟都埋伏好,只等他們一進入伏擊圈裡動手打人,我們預先埋伏在旁邊保護的兄弟就衝出來圍住,可勁的用順手的傢伙招呼,打他們個措手不及。相信不要幾次,這幫烏合之眾就樹倒猢猻散了。
「我們這樣的做法,那就是既有勝算,又是自衛反擊,即便是打傷了人,也可以算作正當防衛的。
「再說了毛主席制定的政策歷來是【首惡必辦,協從不問,立功者受獎】。我現在是你們的頭,萬一真的有誰被逮著了,你們就推說是我讓你們幹的,你們只是為了不被這幫孫子隨便欺負,才在我的鼓動下決定一起幹的。你們一定不會受到嚴懲的。
「他們的父母再橫,也是成年的大人,也要聽毛主席的話,按照黨的政策辦事。這樣一來,你們既是正當防衛,又不是為首者,完全是雙保險,你們說對不對?」
看見洪安泰甘願為頭承擔責任,孩子們都感覺臉上火辣辣的。雖然大家都明知道那些三代貧僱農的「革命家庭」孩子,對他們這樣「反革命家庭」的【狗崽子】施暴,叫做「無產階級專政」,而他們只要敢於還擊,那就叫「現行反革命」對「紅色革命家庭」的「階級報復」,是有可能會被「公檢法」逮起來重判的後果的。
只是畢竟這還是一幫血氣方剛的孩子,又從小崇拜自己的爸爸打江山,敢於刺刀見紅的精神。洪安泰既然甘願不計後果的帶著同他一樣的【狗崽子】,來對付那些激進青年,孩子們也當然不甘示弱的願意擼起袖子一塊幹了。
同時,大家都一個勁的表示:「男子漢大丈夫,既然敢做就要敢當,絕對不會做出賣朋友的事!」一眾兄弟異口同聲,沒有一個願意把責任推在洪安泰身上。大家都紛紛表示,誰被逮住了,誰就承認是自己幹的,大不了被抓進【少管所】關兩年,至少比現在這樣成天挨打受侮辱還得忍氣吞聲要強,它日返回來後,自己還是少年!
二
於是,他們就來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他們的出奇不意,攻其不備,聲東擊西,以多打少,專找為首者打,對跟著起轟者抓住教訓警告,採取各個擊破戰術,每每克敵制勝,打得那幫平時裡有群膽、沒獨膽,習慣性結夥群毆的激進青年,顏面全無,屁滾尿流,完全失去了往昔的囂張。
曾經,在遭遇了洪安泰他們的襲擊後,那幫激進青年也集中了大批江湖好手,舞刀弄槍的找到洪安泰他們下戰書,尋求決戰,想撈回顏面。洪安泰硬是要求他的兄弟們扛住辱罵,避其鋒芒,龜縮在暗處絕不露頭,讓那幫孫子成群結隊的滿大街找了若干天,根本就找不見他們的蹤影。終於扛不住錢像流水一樣的花出去,只能被迫分散回家,各吃各媽。
這樣的機會洪安泰的兄弟們是不可能放過的。已經知道洪安泰他們的手段,躲在家裡不敢獨自出門的黎大眼和肖三娃,終於耐不住寂寞走出家門時,分別被蹲守在暗處的洪安泰的兄弟們的突然襲擊,遭受了重創住進了醫院。
這樣的結果,對那些專門欺負弱小的激進青年起到了相當大的震懾作用。用當年的渝州江湖上盛傳的話來說:「成天書不離手的洪安泰,連打群架都採用毛主席的軍事思想《論中國革命的戰略思想》中的精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略戰術」。
幾經拼鬥下來,洪安泰帶領的【復仇戰士】們,對那些激進青年進行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只對為首者絕不留情。刻意選擇在那些激進青年一個或幾個外出的時候實施伏擊。沒用多長時間,就整治得那幫平常耀武揚威的激進青年喊爹叫娘了。
在那種根本就沒有經費可以長時間支撐群聚的年代,激進青年幾乎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工資收入都不多。那時的家庭裡,除了死工資和糧食津貼,崗位津貼和加班津貼外,根本就無其它的外塊可賺,而靠工資吃飯的工人家庭,一般都只能維持生計,是不可能長時間供養十多、二十人成群結隊的在一起的。
沒用多久時間,這些橫行街頭的施暴團夥,就一個一個的,被洪安泰的小夥伴們整治得心膽俱裂,投降服輸,要嗎加入洪安泰團夥成了跟班,要嗎就龜縮在家裡深居簡出,再也沒有膽量敢施暴弱小,魚肉街鄰了。
但是,由於他們的父輩都是些趁亂造反,比這幫孩子更加激進的人設,其身份不是普通工人,就是城市周邊的菜農,也有極個別的是基層幹部身份。而就這樣的身份在當時是最革命的,手伸出來有老繭,查誰都是三代工人或貧僱農,都是權力不大、脾氣大,都敢動轍就上【公檢法】派出所吵事。平時裡也都是在單位上敢挑刺、找領導麻煩的主?
當孩子們之間的拼爭,傳到他們的耳朵裡以後,他們並沒有調查了解事實真相,也沒有責備自己的孩子,也是引發鬥毆的一部分,更沒有檢討是自己對孩子失去教育的結果。而是藉助習慣性使用暴力的【無產隊階級專政】的庇護,對洪安泰的兄弟們進行了更加瘋狂但卻披著合法外衣的打擊。在兄弟們紛紛被擒,並受到程度不等的制裁和懲處的情況下,洪安泰本人也只能遠走他鄉,亡命天涯,第一次長途跋涉、被迫走遍了祖國的萬水千山。
當然,由於口袋裡的經費有限,也免不了在飽一頓、餓一頓的飢餐露宿中,嘗盡了人間的苦辣甜酸。
他東躲西藏,一會到支邊青年扎堆的【建設兵團】,也就是「邊疆的泉水青又純」;一會又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知青點】,那就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只因為當時的混亂和他平常為人還算豪爽仗義,兄弟們也都願意義伸援手,這才有機會在披星戴月的時間挪動,擔驚受怕的躲藏,經盡千辛萬苦,終於挨到了父母解除囹圄,他有機會與善良的媽媽再見上一面。
洪安泰的父母回家後,聽見那些同命相憐的孩子家長,說起洪安泰的情況,在作了詳盡的調查了解後,毫不猶豫的積極向有關部門提起了申訴。
正由於此時此刻顛倒了的歷史又顛倒了過來,父母親作為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此刻發聲極有分量,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洪安泰這才有機在組織上的幫助下,獲得了有關部門的諒解。
洪安泰在父親帶領下去到公檢法投案自首,講清楚了當時的情況,有關部門考慮到其是在未成年時期參與打架鬥毆,並沒有引起嚴重後果,給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遂要求具結,寫下保證書,保證下不為例後,讓父母領其回家繼續管教。
最搞笑的是當時的報紙上還在頭版刊登了【洪安泰父親帶頭遵紀守法,大義滅親,送子服法,投案自首】的事跡。一夜之間,傳遍了渝州江湖,從此後,江湖已經沒有了洪安泰的立錐之地。
正如古語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與江湖斷絕了關係的洪安泰,經過了公檢法的批評教育,他自己也的確是吸取了教訓,決心痛改前非,已經悔過自新,在家努力複習功課,希望在複課以後能繼續接受系統教育,接班父母,成為有用之才。
也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閉關家中刻苦複習的洪安泰,後來在父親的努力協調下,有資格參加了【浩劫】以後的首屆高考。憑著媽媽熬更守夜不辭辛勞的輔導,終於不負父母的期望,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京榜提名,幸運的踏上了遠離渝州赴京求學的徵途。去學子們夢寐以求的最高級學府,去完成父母寄予的厚望。
也正因為有過一度曾失足墜入江湖的歷史,洪安泰心裏面還嚴重的存在有厭惡渝州的心結。以至於此後在京城念書的幾年時間,他都羞於在同學們面前提起自己的家鄉,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與自己的過去一刀兩斷。
恭喜你又聽完了一段書。誠望能得到您的品鑑留言。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關注【每天堅持聽段書節目】,接著欣賞長篇連載商戰紀實小說《梟雄的權謀》第二百六十二章:不二人選之三、四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