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2:半島》無疑是部爛片。
爛到什麼程度?
中國觀眾在豆瓣上有5萬多人打分,結果只打出了5.1分。
而韓國觀眾更誇張,在口喊「阿西吧」(韓語中類似「我去」「我曹」之類的語氣詞)的同時,還玩起了梗。
「連《釜山行1》的一半都沒有達到,所以才叫半島麼?」不得不說,觀眾的毒舌不分國界。
憑心而論,這部《釜山行2》的純電影水平並不低,至少沒有低到這個地步。否則,不可能獲得全球票房超5000萬美元(3.5億人民幣)的成績。
但是,《釜山行2》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利用了《釜山行1》的知名度,在吸引觀眾的基礎上,卻沒有達到觀眾期待的心理預期。
看過《釜山行2》的觀眾都知道,這部雖然是《釜山行1》的續集,但是劇情連接程度根本不緊密,完全可以另外取名,比如《韓國半島之速度與激情》、《喪屍與飛車賽跑》等等名字,絲毫不違和。
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也就不怪心理落差太大的觀眾對《釜山行2》多加惡評。
這部電影到底差在哪裡?很多電影人和影評人都有所評價,概括來說就是沒有講好故事。
講故事,本來是韓國電影和韓國導演的強項。無論是拿獎到手軟的《寄生蟲》還是前作《釜山行1》,都是劇情片的典範。更別提促使韓國政府修改法律的《素媛》。
這些韓國片最大的亮點,便在於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把電影人物的心理歷程和轉變設計的自然流暢,深刻地表現了人性和某些社會現狀。
《釜山行》裡面的金常務壞得真實,讓人恨得牙痒痒;而摔跤手尚華的死亡則人悲嘆。最後主角孔劉的犧牲,與他前面的自私形成了對比,更加打動人心。用專業的話來說,便是人物弧光熠熠生輝,閃瞎了影評人和觀眾的狗眼。
而在《釜山行2》中,這些全都被導演延相昊棄之一旁。
男主俊碩一個亡國軍人,在沒能救下姐姐和侄子的情況下,如野狗一般浪跡在香港,被香港人民看不起和嫌棄。因為韓國整個半島都淪陷,大多數人變成了喪屍,所以出逃的韓國人民自然受到了歧視。這一點,在疫情蔓延全球的當下,導演延相昊意有所指,默默諷刺了一波。
可惜,男主在之後出場的戲份中,人物弧光黯淡消沉。為了幾百萬美金,為黑幫賣命回到韓國;結果路遇變態軍人,拼了命救自己的大舅子;結局良心發現,返回去救女主敏貞。
導演試圖用僵硬且簡單的行為變化來表現男主的轉變:「開頭放棄救援女主一家,結尾返回救出女主」
然而,這轉變不夠絲滑,離《釜山行1》還差了一箱潤滑油。
之所以如此,全因為《釜山行2》開始向美國好萊塢商業大片學習。重場面,輕情節;人物模板化嚴重,喜歡通過一波波視覺高潮調動觀眾的情緒,激起觀眾多巴胺,從而引發票房爆炸。
無奈的是,觀眾都是奔著「人性」來看的。這個場面,仿佛一群上海人去吃海鮮大餐,結果端出來的一盆火鍋。而且這個火鍋,除了辣味以外沒有其他味道。
就這樣,觀眾豈能不用「阿西吧」招呼?
導演延相昊是動畫導演出身,而因為動畫導演不需要調教演員演技,其在人物塑造和劇情設計上往往功力不凡。
事實上,延相昊第一部真人電影《釜山行》以1156萬多觀影人次獲得第37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高觀影人數獎,並成為2016年韓國最高票房紀錄電影的榮譽,便說明他的強項正是劇情和人物。
然而,自《釜山行》之後,延相昊便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一條他看來錢景更開闊的道路。
他的第二部真人電影《念力》,也是一部撲街電影。他請了柳承龍、沈恩京這兩位演技不俗,獲得過影帝影后的俊男靚女,再搭上4D效果的超能力特效,和無聊的笑料鬧劇,企圖打破《釜山行》的記錄。結果,自然是一敗塗地。
如今,《釜山行2》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電影斥資近2億,找來模特演員帥哥姜棟元和美女李貞賢,啟用大明星+特效+噱頭這套標準的好萊塢商業大片模式,延相昊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可惜,他沒有學到好萊塢的精髓,反倒丟掉了自己的特長。
《釜山行2》的下場也警告了國內的電影人和導演們,不要一味去學好萊塢搞什麼大製作。前些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長城》等大片,被罵的狗血淋頭還不夠嗎?
深挖中國文化,尋求中國民族的根,或者拍攝現代社會人們的痛點難點,多出幾部如《我不是藥神》的現象級電影,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它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