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 關注「DrG科學育兒」每周隨機送福利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真的是既憤怒又惋惜。
臺灣媒體報導,4月1日下午2時許,臺北內湖康寧路一間託嬰中心內,一名1歲男嬰突然無呼吸心跳。
男嬰雖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但仍告不治,警方初步分析男嬰系趴睡窒息死亡。
不過,警方調閱監視器後發現,男嬰竟然是遭託嬰中心廖姓保姆悶死。
廖姓保姆坦承,為了要讓男嬰睡覺,才會扣住他雙手並且緊壓,而這一壓竟有19分鐘之久。
當時,男嬰面部朝下,頭遭保姆雙手緊扣。然後,保姆用身體將男嬰緊緊壓在身下,男嬰四肢和屁股不斷掙扎,但卻被壓得動不了,全程長達19分鐘。
隨後保姆起身照顧其他嬰兒,此時男嬰已經不能動彈。下午2點,廚師發現男嬰異常,臉色深紫且沒有心跳。
保姆還說,後來男嬰不動以為他睡著了就離開了。
目前內湖警方偵訊後認為廖姓保姆照顧小男嬰確有明顯疏失,訊後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將她移送法辦。
託嬰所的保姆本來應該是專業的育兒人士,卻做出這種無腦子的事情,用極其殘暴的手段強迫孩子入睡,最後導致孩子失去生命。
孩子的睡眠問題與健康息息相關,尤其是哄睡手法非常重要,一旦用錯就會給娃的健康甚至生命帶來危險。
可能影響生命安全的哄睡習慣:
寶寶還小,肢體活動能力受限,和家長同床睡著時,很容易被大人的肢體壓住關鍵部位或被子蓋住口鼻等,引發嬰兒猝死症候群。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除和嬰兒猝死症候群有明確危險關係的俯臥睡眠外,與家人(包括父母)一起睡在成人床上的嬰兒出現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也偏高。
除家長不要和寶寶同床睡外,為預防「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的風險,寶寶的嬰兒床上也不應該出現枕頭、抱枕玩具、柔軟鬆弛的寢具、防撞護墊等。
0-2歲的寶寶和家長分床睡,同屋不同床,可以把嬰兒床放在離爸媽比較近的位置,能夠互相看到、摸到。
2~4歲,寶寶可以開始跟家長分房睡。
如果無論如何家長必須和寶寶同床睡的話,那床上的布置也需儘量按照嬰兒床的要求來做,同時一定要警醒些。
很多家長喜歡在寶寶哭鬧或哄睡時,習慣性抱著寶寶輕輕來回走動,這個是正常行為。
不過一旦情緒激失控;煩躁時大力、劇烈的搖晃寶寶,或長時間多次快速搖晃寶寶等,這就非常危險了,很容易引起「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多發生在0-4歲的寶寶身上,尤其是0-8個月大的寶寶,這時的寶寶受到劇烈搖晃時,大腦和頸椎受損的機率和傷害將更為嚴重。
使勁搖晃寶寶時,會使大腦在顱內前後擺動,撞擊頭骨內部,破壞腦內血管和神經,出現腦周出血,失明或眼部損傷、腦損傷、脊柱損傷或耽誤正常發育等。
症狀包括過度敏感、昏睡難以清醒、發抖、嘔吐、癲癇、呼吸困難和昏迷。
這種腦損傷通常難以恢復,即使沒有造成生命危險,長大後也可能因為腦部發育遲緩而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發育,甚至造成智力低下。
所以,為寶寶安全著想,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大力的搖晃寶寶,並且告訴其他照顧寶寶的人。
天氣溫度低時,很多家長總擔心寶寶睡覺冷,而選擇給寶寶蓋非常厚的被子,但這樣真的很危險,可能發生蒙被症候群。
蒙被症候群多發於1歲內,特別是未滿月的嬰兒身上,冬、春季更常見。
寶寶蓋厚被子甚至蒙住頭部,會導致寶寶高熱、缺氧,引發抽搐、昏迷,嚴重者甚至導致呼吸衰竭。
而寶寶體溫調節能力發育不全,發生「蒙被症候群」時,如不能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寶寶短時間內突然去了。
預防蒙被症候群的發生:
● 家長不宜給寶寶過度保暖,嚴防「過熱」和「缺氧」等危險因素;
● 家長和寶寶最好不要同床睡;
● 床上不要放毛絨玩具、毛巾等雜物,避免遮住寶寶口鼻;
● 寶寶感冒發熱時,不要穿蓋太多進行捂汗等。
含乳頭睡覺對寶寶的呼吸、睡眠、牙齒發育等都很不好,家長需要逐漸戒掉寶寶含乳頭奶睡的習慣。
當發現寶寶吃著奶迷糊睡著後,先不要強行拉出,而是將手指從寶寶的口角伸入口腔內,或用食指悄悄按壓寶寶的下頦,溫和地終止吸吮。
不同人的哄睡做手法有所差異,而寶寶一般會比較習慣熟悉的「睡前儀式」,如果總是更換照看寶寶入睡的人,會打亂寶寶已經形成的睡眠習慣,影響寶寶入睡的時間。
所以儘量保持同一個人哄睡寶寶,除非是特殊情況。如果因一些原因要換哄睡人,也可以儘量遵守之前的睡前儀式的習慣。
一般寶寶出生後的6~8周就會建立固定的睡眠模式,入睡和起床時間開始穩定,這時家長觀察寶寶入睡時間,及時哄睡。
寶寶睡得太晚的話,會打亂睡眠習慣,那時哄睡就會很困難。
美國兒科協會(AAP)建議,健康的寶寶要儘量保持仰臥(背部平躺)。這種睡姿對小寶寶最為安全,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仰臥睡姿不僅降低猝死症候群(SIDS)的發生率,還可避免腮腺擠壓和口水外流。
有些大月齡寶寶(更接近1歲的寶寶)如果喜歡趴著睡,家長把寶寶翻過來平躺睡後,寶寶還能從仰臥到俯臥,從俯臥到仰臥,翻身自如的話,那就可以讓寶寶選擇舒適的姿勢睡覺了,不必一整夜守著寶寶看是否翻過去了。
陰天下雨天氣冷的時候,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準備一些取暖神器,可無論是熱水袋、暖寶寶還是電熱毯都不推薦給寶寶使用。
電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使用過程中一不小心可能出現漏電、漏水、炸裂的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即使沒有以上隱患,寶寶入睡後對溫度變化不敏感,也很容易出現燙傷或低溫燙傷的問題。
● 不恰當的哄娃神器(×)
近日,美國知名嬰幼兒品牌費雪的 Rock 'n Play 傾斜式嬰兒搖床疑似造成嬰兒死亡,陷入安全風波,被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和美國兒科學會(AAP)先後通告。
4月12日費雪宣布召回美國所有型號的Rock 'n Play 傾斜式嬰兒搖床。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讓孩子睡在任何傾斜睡床上,即使這些產品有提示扣上安全帶使用。
其他此類型的產品都應引起家長重視,不要給寶寶使用。
寶寶的嬰兒床其實有很多安全問題,需要家長認真對待。
1、床上用品
嬰兒床放一條全棉防水床罩+一條大小合適且舒適的床單即可。也可將床單替換成可穿式毛毯或睡袋。
只有光禿禿的床,才是寶寶最安全的睡眠環境。任何多餘的床上用品,都有可能阻礙寶寶口鼻呼吸暢通,引起危險。
2、床圍
美國消委會曾通過強制性標準,安裝於成人床邊的護欄,禁止兩歲以下的兒童使用!
床護欄無法和床邊緣有效地固定和咬合,很容易造成寶寶夾傷夾死的風險。
每年都有孩子因為床圍致死的新聞,真的真的不要再給孩子使用了!
3、位置擺放
嬰兒床的首要環境是必須安全。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新生兒的獨立睡具,應該放在緊鄰父母的地方。遠離窗戶、窗簾、窗簾繩等。
床周圍不要有寶寶夠得著的物品,不要在嬰兒床的前方懸掛畫、擺放架子等物件。
4、床欄要求
床緣柵欄間距必須小於6釐米;學坐、學站時,及時降低床墊高度;床緣柵欄高於床墊至少約11釐米。
5、床品布置
床墊大小須完全符合嬰兒床內部尺寸,床墊和床四周任意一邊,不得留有超過兩指寬的距離。
防止寶寶出現窒息、陷入縫隙或絞傷的風險,不建議為嬰兒床安裝緩衝墊,及其他附著在嬰兒床板條上的物體。
Ps: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緩衝墊(床圍)能防止寶寶撞傷。
1、寶寶多大開始建立睡眠模式?
一般寶寶需要在出生後的6~8周才能建立固定的睡眠模式,但在此之前,每次吃奶中間的睡眠時間都會差不多的長。
2、寶寶各階段睡眠時間是怎樣的?
一般新生兒寶寶一天睡20-22個小時;1-2個月的寶寶每天睡18個小時左右;3個月大的寶寶一般睡16個小時左右,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父母交流,會轉頭、也會踢被子;6個月後寶寶通常會睡12—14個小時,之後慢慢遞減。
3、如何區分寶寶深淺睡眠?
寶寶深度睡眠時表現為睡眠安靜,臉部和四肢呈放鬆狀態,呼吸非常均勻,偶有鼻鼾聲。即使偶爾有驚跳動作或嘴角擺動,仍屬完全休息狀態。
淺度睡眠時整個睡眠過程不安靜,眼雖然閉合,但可見到眼球快速運動,寶寶偶爾短暫的睜開眼睛,四肢和軀體有一些活動,臉上常顯出可笑的表情,如微笑和皺眉,有時出現吸吮或咀嚼動作,輕微的聲響就可引發驚跳動作,有時甚至突然啼哭。
4、寶寶夜裡總是驚醒是怎麼回事?
一般寶寶夜裡經常醒來的主要原因是大腦本來已經開始休息了,可是身體卻叫醒了它。
但喚醒寶寶大腦的因素又很多,如太冷太熱、出牙期疼痛、尿了、餓了、鼻塞等身體因素;不穩定的溫度和溼度、空氣刺激物、陌生的聲音等環境因素,都會使寶寶頻繁夜醒。
另外,隨著寶寶經歷一個又一個「生長裡程碑」(例如學會了坐、爬、走)時,他們經常會醒來練習這些剛剛學會的新技能。
5、有什麼辦法讓寶寶睡眠好一些?
家長可以嘗試讓寶寶白天多玩耍;入睡前一段時間保持平靜;有規律的「小睡」習慣;有規律的睡眠時間;比較固定的睡前儀式;由爸爸來哄著寶寶入睡;和寶寶偎依在一起等方式幫助寶寶改善睡眠。
6、寶寶睡眠晝夜顛倒怎麼辦?
對於晝夜顛倒的寶寶,家長白天應避免寶寶過長時間的連續睡眠,可以適當叫醒吃奶、活動等。
白天寶寶清醒時,多跟寶寶說話,玩玩具做運動或外出活動等(每天至少0.5~1小時)。
晚上早點安排寶寶入睡,保持室內環境幽暗、保證舒適的睡眠環境,減少互動。
7、寶寶睡覺的睡姿有要求嗎?
大一點掌握靈活翻身的寶寶睡姿確實無所謂,怎麼舒服怎麼來。
但對小寶寶來說,最好保持仰睡最為安全。美國兒科協會也建議,1歲內健康的寶寶應儘量仰臥(背部平躺),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一些大月齡的寶寶,如果就算把寶寶翻過來睡後,還是能夠很靈活的翻回去,已經能掌握自如翻身的技能,那麼就可以允許寶寶自己選擇認為最舒適的姿勢。
而且,一般能夠在睡著後自己趴過來的寶寶大部分已經大於6個月,本身發生SIDS的風險就很小。
8、寶寶需要準備枕頭嗎?
1歲以前的寶寶,不需要枕頭。
寶寶剛出生時沒有頸曲,頸椎是「直」的。過早枕枕頭,反而會造成頸部過度前傾,不利呼吸道通暢,影響睡眠,甚至有窒息的風險。
1歲以後,可根據寶寶頸椎生理彎曲的發育情況選擇合適高度、大小、軟硬的枕頭。
但不是1歲以上必須使用,家長觀察寶寶有喜歡把頭墊在某些物品上或是枕著媽媽的胳膊上睡覺,意味著這樣枕著更加舒服,那麼家長就可以給寶寶用上枕頭了。
但即使寶寶喜歡使用枕頭,也儘量要在1歲以上再準備哦。
如果寶寶不喜歡用也不用強迫。事實上,如果他不用枕頭也睡得舒服,完全可以在2、3歲之後,再給他準備也不遲。
準備枕頭時,枕頭高度一般以3~4釐米,最高不超過5釐米為宜;枕頭的硬度也不要過硬。
9、夜裡睡覺需要開著小夜燈嗎?
大多數寶寶隨著月齡增長,3個月左右慢慢的開始接受晝夜的變化。
如果家裡夜晚一直開著夜燈,室內的光亮可能會使寶寶分不清楚晝夜,從而出現夜裡不睡,白天睡不醒晝夜顛倒的情況。
夜裡如果需要照顧寶寶,可以開一盞小夜燈(寶寶睡著時關掉)或藉助其他房間的微弱光亮哄睡寶寶。
夜裡儘量保持環境安靜,減少社交活動等。
寶寶睡眠大家還有哪些感想,歡迎留言啦~
你正在看的是其他媽媽們正需要的
熬夜科普不易,急需你的在看&分享朋友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