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央視網推出的融媒體節目《等著我在行動》,主持人文靜專訪了舒冬,和他探討主持《等著我》的收穫和感悟。
不只是「暖男」
舒冬的另一面
舒冬在節目中總給人一種安靜傾聽,溫文爾雅又理性克制的「暖男」印象,很多人心中陽光帥氣的男神。
求助人講述自己故事時,一會兒幸福回憶,一會兒感傷悲嘆,嘉賓們的心也隨之起起伏伏,聽到動人之處不住流淚。
在節目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下,舒冬總是陪伴在求助人身邊,適時的安撫和提問,幫助求助人理清故事脈絡,基本上做到了「男兒有淚不輕彈」。
不僅是觀眾感興趣,文靜也十分想知道,舒冬的淚點是不是真的那麼高。
舒冬表示,在主持感性節目時,理性思維同樣重要。在全場情緒波動下更需要有人控制現場,推進節目流程。
尋人團團長的經歷讓他明白,故事講述後,打開希望之門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不懼成為節目符號
重要的是為百姓服務
舒冬作為《等著我》節目的經典符號,在主持其它節目時難免讓觀眾困惑,認為他和主持《等著我》時「不像了」。
文靜也特意詢問了舒冬,在一些節目中舒冬的形象更為活潑、開朗,面對觀眾這樣的困惑他怎麼想。
舒冬表示,像《中國味道》中去幫助別人尋一道菜,來滿足別人對這道菜的情感需求,一些生活服務節目中發現一些家務妙招,幫老爺爺老奶奶治療一些頑病。
雖然在這些節目中展示了自己性格中的另一面,但自己在這些節目中的使命不變,就是要為百姓服務。文靜對此十分贊同「將真實的我讓你看到,是最有感染力的」。
從尋人團團長到愛心訪問人
角色轉換,從「心」出發
每一年的節目都會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於舒冬也是一樣,從尋人團團長變為愛心訪問人,壓力只增不減。
相比於之前《等著我》節目的愛心訪問人,舒冬在性格,年齡,閱歷上都並不佔優。
面對質疑,舒冬選擇的回應方式就是「從心出發」與求助人溝通,雖然自己的位置變了,但用心去與老百姓交流溝通,盡全力的去為他們服務的態度和精神不變,用自己真誠的態度讓他們心中永遠保有希望的光亮。
成長與蛻變
精神的火種在人與人間傳遞
說起在《等著我》中的難忘經歷,舒冬可謂是如數家珍。
無數的動人故事讓他認識到聽老百姓心聲,講老百姓故事,說出老百姓想聽的實在話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大不相同,只有真的走近對方,才能知道對方的處境到底是怎樣的,這也是一個開闊視野的過程,每次尋人都會讓舒冬對人生產生新的認識。
求助人身上所展現的對情誼的堅守,對追尋的執著如同一個精神的火種,微小但有力的衝擊著每一個人的心。而這樣的火種也會在每一個見證故事的人身上傳遞下去。
舒冬哭啦!
歲月打磨下的真情讓他感動
許多人調侃舒冬是一位「超理性」的主持人,似乎從來都是求助人與嘉賓激情澎湃,而他只是在邊上默默傾聽。
文靜也表示舒冬是否掌握了什麼職業上的技巧來控制情緒。
舒冬趕忙強調「我真的哭,我真的也哭!」並表示在悲歡離合的故事中,像離別70年的老導演尋找恩人,丟失了50年的孩子找到父母,這種久經歲月的牽絆與尋找,跨越時間對心中信念的堅守、詮釋的故事最容易令他動容。
文靜對此感嘆道:不做《等著我》節目主持人,你永遠不會發現那麼多的人間真情和摯愛。不看《等著我》,你不會明白什麼叫勇敢和堅強。
李七月首次錄製現場淚奔
近距離情感衝擊情不自已
採訪中,文靜問到舒冬與李七月交接尋人團團長細節時,舒冬透露了一個「幕後花絮」,李七月第一次錄製節目的時候表示自己十分堅強,不是一個眼窩淺容易哭的人,第一次錄製,希望之門打開之後,場面情感衝擊十分強烈,李七月忍不住和求助人一起現場大哭。
其實這樣的衝擊不僅是對主持人的,如果觀眾親臨現場,也會發現面對這樣的真情流露,能更理解什麼是人性,會更直接的體會到,為什麼這些人會幾十年如一日的牽掛和尋找。
你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愛的路上有你有我
堅持在公益尋人路上奔跑的同時難免會有遺憾,舒冬寄語求助人不要放棄希望,《等著我》不是尋人的一個終點,平臺播出後會有更多人看到他的故事,《等著我在行動》也會在融媒體平臺繼續傳播,每一位求助者都不是孤身一人在奮鬥。
《等著我》更像是一盞明燈,它滿載希望的火光照耀著每一個人,你千萬不要把你的生命變成黑夜,那樣我們也找不到你我們也幫不到你。只要你自己永遠有一顆心在那亮著,我也會拉著你的手,哪怕是前方困難重重,但是你身後有許多的力量在一起支撐著你,託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