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10多年後才發現我們不過是那個現實中的「珍妮」

2021-01-08 飛羽分享育兒知識

初聞《阿甘正傳》的時候,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我還不以為然,名字很普通,但是我的同學告訴我們這部電影非常好看,於是我就耐心地看了下去,看完之後,我對阿甘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忍不住看了好幾遍,被阿甘的淳樸善良、堅韌不拔以及誠實守信所感動,想像著將來也有阿甘的好運和成就。

《阿甘正傳》

畢業多年後,參加工作接觸社會後,也經歷了風風雨雨,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重溫經典影片,回憶過去的美好,但是再看《阿甘正傳》,加上這10多年的工作經歷,心中卻多了不一樣的感觸,用2009年的一句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而《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的故事就不過是導演給我們呈現的美好的畫中景色,頭上畫的大餅而已,讓我們在這個繁雜的世界裡面多一點心中的念想和安慰,而珍妮發生的故事卻是現實社會真實的寫照,和大家的生活有著許多的共同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分析的具體原因如下:

1、現實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像阿甘童年優越生活,一個善於教育的完美媽媽,卻有著像珍妮家中一般的經濟條件,有著這樣那樣缺點的父母。

在電影的開頭就介紹了阿甘的媽媽帶著他去給腿上裝腳撐,在別人對阿甘投來異樣的眼光時候,他的媽媽給他進行鼓勵,並說明了自己家裡有一棟家族遺傳下來的大房子,有很多的空房間,媽媽把這些房間租出去來維持生活,說明阿甘家裡不必為了生活而去奔波,在醫生診斷阿甘智力低下後,媽媽為了他不受到將來受到異樣的目光,堅持阿甘上正常學校,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教育阿甘,造就了阿甘後來的單純、善良、誠實、守信、堅韌不拔。

電影中媽媽和阿甘溝通的片段

在電影裡面介紹珍妮的時候,是阿甘在座校車的時候認識的珍妮,並說珍妮總是不願意回家,家中的房子是一個小木屋,而且很老舊,說明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珍妮的父親總是"親吻撫摸她和她的姐妹",當阿甘來到珍妮家的時候被珍妮拉到玉米地裡面祈禱:"親愛的上帝,把我變成一隻會飛的小鳥吧",說明她正遭受著她的父親的傷害。正是有著童年痛苦的經歷,才有了珍妮的想要飛出牢籠,叛逆但帶著點受虐傾向的性格特點。

電影中阿甘和珍妮祈禱的畫面

實際上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我們的出生註定了我們的父母是誰,不管是醜是美、是善是惡,家庭是窮是富,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每個人的父母都為了這個家去努力,去奔波,甚至有時候會忽略對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父母的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後回到家,會負責你吃飽穿暖,學習和教育的事情根本顧不上,最近這些年對孩子的教育提倡言傳身教,可是大部分人的父母卻都是根本做不到,基本上都有言行不一的時候,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不知不覺間就覺得孩子越來越不好管,最後我們長大後的性格的成型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父母的影響,這和珍妮性格的形成是如此的相似。

父母言行都在孩子眼中看著

2、現實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像阿甘的那種學習各種技能時的專注力和持之以恆的決心,卻有著像珍妮在生活中尋求出路時遭受的各種挫折和苦難。

電影中的阿甘在小的時候裝上腳撐受到學校的同學欺負,惡語相向,並投來了石頭,不知道怎麼辦,而在一旁的珍妮卻對他說"快跑,福克斯,快跑,快!",而阿甘的腦海裡面只有這句話,心無旁騖,一心向前跑,然後他突破了極限,跑的越來越快,後來就變成了他賴以生存的技能,最後被橄欖球教練看中,破格上了大學,靠著這個技能大學順利畢業。

阿甘順利畢業

參軍後在訓練時別人還在喋喋不休的時候,專注自己的軍事訓練,受傷後接觸了桌球,別人告訴他"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把目光離開你的球",他牢記於此,正是靠著他的專注力和持之以恆,他成了桌球高手,代表國家與中國進行友誼賽。

退役後信守承諾用全部的錢買條船去捕蝦,也是通過他的堅持與專注,使得他成為了億萬富翁。

相比之下,看看珍妮的人生,小時候被父親欺負,長大後為了追逐夢想寄託於有錢有勢的男人,反而被男人玩弄,拍攝花花公子被學校開除,在酒吧當歌手把自己弄得窮困潦倒,後來誤交損友後染上毒癮,一度痛苦迷茫,一生都想掙脫痛苦的牢籠,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可是被暴風雨摧殘的奄奄一息。

暴風雨中苦苦掙扎

這就好像我們在現實的社會中一樣,每個人在童年在心中充滿了夢想,想像著自己長大後成為一個科學家、億萬富豪等等,心中充滿了豪情萬丈,但是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不僅有荊棘也有誘惑,無時無刻的在阻撓著我們,當我們去學習知識、本領、技能的時候,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痛苦,同時還有著各種誘惑去引誘你放棄當前的學習,去貪圖享樂,讓你丟掉專注力和持之以恆,最後一事無成。

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寫這個故事的人,把阿甘定義為傻子,正因為傻,才會得到社會的寬容和理解,才能符合大眾心理的預期,如果一個正常人這麼做,會被說成瘋子和怪人,會把他孤立起來,讓你慢慢的被同化成他們同樣的人,不被同化的人心中充滿了迷茫和頹廢,用最近幾年特別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最終活成了我們曾經討厭的樣子"。

到底該何去何從

3、現實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阿甘的那種遭受別人歧視嘲笑時的波瀾不驚,卻有著像珍妮的那種被現實坎坷打擊時的向生活頻頻彎腰。

電影中的阿甘從小智力低下,身體殘疾,走在路上被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上學時被同學欺負,坐校車時無人願意和他同坐除了珍妮,被教練看中後仍然說他是傻子,取得成績後還是說他傻,堅守誠信去買船被別人說他傻,可以說阿甘在他的人生當中無時無刻的不被人當成傻子,受到嘲笑和欺負,但是他從沒把這些人的話放在心上,因為他媽媽說你和別人沒有任何的不同,正因為如此,他做什麼事情都一心一意地做,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取得了正常人都無法取得成績。

相比下珍妮,當她為了追逐夢想,想要當歌手的時候去攀附有權有勢的男人,結果被騙後,受到打擊,沒有反思,也沒有想太多,而是像小時候那樣的祈禱說的,"讓我變成一隻會飛的小鳥吧"。逃離自己的家鄉,她的夢想是在好萊塢當歌手,現實是當歌手太難了,只好現實妥協,在酒吧當裸體歌手,後來跟了一個毒打她的男人一起加入了黑豹黨,再後來加入了嬉皮士,最後染上毒癮,和陌生男人吸毒亂性,就這樣一步步的偏離了心中的夢想而滑向了墮落的深淵,後來幡然悔悟。

醒悟

這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開始的時候都是都想幹出一番大事業,沒有一個人開始的時候就希望自己墮落頹廢的,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經過這樣那樣的坎坷打擊後表現卻不同,有人就會承受不住,無法堅持的時候就索性躺在地上,尋求片刻的安寧,而最終忘記了我們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變得隨風漂流,還有的人卻因為誘惑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走上了歧路,雖然最終幡然悔悟,卻已經人到中年,在電影阿甘中的人物形象在現實社會中很難找到一個像他這樣的人物,過於理想化,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一直成功的,電影中珍妮最終悔悟後找到阿甘,並有了一個正當的工作,回歸正常生活,但最終因病去世,結局也是不完美中的完滿吧,也預示著現實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下定決心去改正,就會有著美好的未來。

結束語:

電影裡面的故事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阿甘式的人物雖然過於理想化,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借鑑下阿甘的精神品質,學他在某些事情"傻"一些,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和目光,專心做好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管結果如何,只求問心無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阿甘正傳》中的珍妮頻頻離開阿甘?
    阿甘是堅定,珍妮是迷茫;阿甘是簡單,珍妮是紛亂;阿甘是果敢,珍妮是軟弱;阿甘是無欲,珍妮是貪婪;阿甘是痴情,珍妮是濫情;阿甘是行動派,珍妮是頹廢派;阿甘有情有義,珍妮放蕩不羈;阿甘忠貞不渝,珍妮始亂終棄;阿甘愚鈍木納,卻把上帝給予的發揮到了極致,珍妮聰明漂亮,卻把上帝給予的浪費得精光。阿甘,在這個片子裡,猶如道標一樣,照亮了那個時代。
  • 《阿甘正傳》中為什麼珍妮總是頻頻選擇離開阿甘?
    而她放縱的生活,也並不能讓她快樂,更沒有和阿甘在一起時快樂。珍妮總是遇到糟糕暴力的男友,突然讓我想到了弗洛伊德提到的童年的一種情形:強迫性重複。珍妮是總是在無意識地在成年後重複童年的糟糕經歷,重複的動機是為了掌控,然而這種重複不是解藥確實毒藥,直到最後她面對自己的家。珍妮的家是她的噩夢,阿甘則不同,他的家是他精神的源泉,他們對家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最後她面對自己家時,開始與內心和解。特別心疼她。
  • 《阿甘正傳》:珍妮為什麼一次又一次離開阿甘?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1994年上映,第二年一舉摘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名垂影史。《阿甘正傳》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傻子阿甘一步步打怪升級的故事,說升級或許還不準確,因為智商75的阿甘恐怕到最後智商也沒有增加,還是邊緣智力的屬性。
  • 如何看待《阿甘正傳》的愛情觀:珍妮真的配不上阿甘嗎?
    與之概念相近的詞就是近些年來大火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阿甘正傳》中的珍妮深受其害。在珍妮五歲時,她的媽媽就去世了,父親是個酒鬼加惡棍,經常親吻撫摸珍妮和她的姐妹。從珍妮的表現中我們不難看出,幼時父親對其的猥褻,是珍妮陷入深淵的罪魁禍首。
  • 電影《阿甘正傳》中,珍妮為什麼總是離開阿甘?原因是什麼?
    後面二刷電影才有點懂珍妮,可能跟這幾年的經歷和對自己和家庭的了解更深了的原因。看珍妮仿佛看到我自己,我沒有遇到她小時遇到的殘酷的記憶,但我的童年和原生家庭也給我造成了很大影響,給我現在的生活帶來了傷害。就像珍妮一樣,永遠在逃。就像一本書散了頁,需要被拾起,需要被拯救,又很難被拯救。
  • Top | 《阿甘正傳》珍妮離開阿甘的原因...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一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熟悉這部電影,叫《阿甘正傳》。在她眼裡,阿甘從來是乾淨優秀的,自己卻落魄骯髒,從她見阿甘的衣著就可見一般。不論在外穿的多麼放蕩朋克,和阿甘在一起時總是小田園風,說明她潛意識裡覺得,只有乾淨素雅的女孩才可以和乾淨優秀的阿甘在一起。
  • 《阿甘正傳》:家庭出身影響到長大後的珍妮不能和阿甘在一起
    之前寫過幾篇關於《阿甘正傳》的小評,但都是偏於籠統的概括和總述。今天把範圍縮小一下,單單就長大後的珍妮為何不能和阿甘在一起,聊聊自己的淺見。提起這部電影似乎就總是繞不過一個大眾耳熟能詳的話題:《阿甘正傳》憑什麼在一九九五年第六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打敗《肖申克的救贖》獨攬六座小金人?關於這個問題,如果非得辯出個所以然似乎不大可能,網絡上這樣的文章一搜一大堆,有興趣可以自己搜,更何況當年《阿甘正傳》打敗的僅僅是《肖申克的救贖》這一部後來的影史超級經典嗎?
  • 《阿甘正傳》,珍妮為什麼頻頻離開阿甘?
    》中的珍妮頻頻離開阿甘是什麼原因?先聲明立場,珍妮絕對是一個好女孩而且很愛阿甘。反對綠茶婊墮落的那個回答。 第一個接納這個人人口中的蠢貨的人是誰?是珍妮。再來看珍妮的童年,這段以阿甘的視角描寫的珍妮的童年 。
  • 電影聯盟:《阿甘正傳》25年後,我終於讀懂了阿甘的愛情
    在《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對阿甘說,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只有自己走,才能夠體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阿甘正傳》更像是講述了一個人的人生,其中包含了親情,愛情,友情,事業等等,有網友說他每年都會重看一遍《阿甘正傳》,並從中汲取力量。
  • 假日推薦 《阿甘正傳》中的珍妮頻頻離開阿甘是什麼原因?
    假日推薦 |《阿甘正傳》中的珍妮頻頻離開阿甘是什麼原因?by 馴鹿第一個接納這個人人口中的蠢貨的人是誰?是珍妮。再來看珍妮的童年,這段以阿甘的視角描寫的珍妮的童年:還有這段在知乎上曾經最高票的回答我也不能認同:「阿甘是堅定,珍妮是迷茫,阿甘是無欲,珍妮是貪婪,阿甘是痴情,珍妮是濫情,阿甘是行動派,珍妮是頹廢派,珍妮始亂終棄,珍妮放蕩不羈,珍妮聰明漂亮卻把上帝給的浪費得精光。」
  • 《阿甘正傳》:珍妮真的是玩弄阿甘的「綠茶」嗎?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小中有一段,殷素素對兒子無忌的告誡:「孩兒,你長大了之後,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喜歡的女人珍妮,就是這樣的角色。珍妮很漂亮,亭亭玉立,有一頭亮麗的頭髮,腿長長的。
  • 淺析《阿甘正傳》之珍妮:越渴望,越逃離
    因為一切的流言蜚語,都抵不過我們的久別重逢。你永遠是我的女孩!阿甘對珍妮的愛無疑是深情的,他的深情也源於童年的經歷。作為《阿甘正傳》中的男主角,他是一個從小身體殘疾,智商略低於正常人的「傻瓜」。珍妮對阿甘的愛,深愛卻充滿矛盾,越渴望,就越逃離。哀而不幸,怒其不爭,這樣一個有勇氣愛,卻沒勇氣爭取的女人,她愛的悲劇,就是她掙不開現實的枷鎖,解不開內心的心結。
  • 26年後,我終於讀到了阿甘愛情《阿甘正傳》
    有網友說,他每年都會再看《阿甘正傳》,並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想談談《阿甘正傳》中的愛情。只有當小時候把《阿甘正傳》看作一部喜劇時,我才能真正理解阿甘愛情,就像盒子巧克力一樣,甜蜜中略帶苦澀。參賽者說:「我們在談論愛情時,原本自己談論是什麼!
  • 《阿甘正傳》:為什麼珍妮頻頻離開阿甘?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阿甘正傳》,作為影史上靠價值觀取勝的電影,影片中珍妮和阿甘的兩種觀念一直被人爭論不休。珍妮頻繁離開阿甘的情節更是讓人心懷不平,到底珍妮為什麼離開阿甘,真的是因為他是傻子嗎?其實不然,我們重點說說這個。頻頻離開的,不只是珍妮,阿甘也是如此。
  • 《阿甘正傳》十大冷知識:湯姆漢克斯片酬多少?珍妮的病不是愛滋
    Bubba Gump是在電影上映後才出現的 常年觀看影視劇的小夥伴們都非常清楚,影視劇中廣告植入是一個非常常規的操作 在電影上映前,現實生活中並沒有Bubba Gump這家蝦店。電影上映後兩年,Bubba Gump開業了,而股東就是《阿甘正傳》的出品方。 有網友調侃道:「《阿甘正傳》的過人之處是它不是在宣傳一個品牌,而是創造了一個品牌。」
  • 解讀阿甘正傳,阿甘中的美國精神,你真的懂了嗎?
    解讀阿甘正傳,阿甘中的美國精神,你真的懂了嗎?阿甘正傳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讓無數的國人感動,但是絕大多數的國人對阿甘正傳的感覺只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孩子的逆襲的勵志故事,當然我們畢竟不是美國人,所以理解到這裡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其實阿甘正傳還有更加深層次的意義,這也是它能夠在美國影壇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原因,小編也是多看了幾遍細細的思考了很多,最終發現這部電影居然代表了這麼多,其實可以說阿甘就代表了美國那個時代的精神,阿甘也代表了美國的一派人的價值觀
  • 《阿甘正傳》中的珍妮頻頻離開阿甘是什麼原因?
    先聲明立場,珍妮絕對是一個好女孩而且很愛阿甘。反對綠茶婊墮落的那個回答。第一個接納這個人人口中的蠢貨的人是誰是珍妮再來看珍妮的童年這段以阿甘的視角描寫的珍妮的童年還有這段最高票的回答我也不能認同(手機打字沒法引用)阿甘是堅定,珍妮是迷茫,阿甘是無欲,珍妮是貪婪,阿甘是痴情,珍妮是濫情,阿甘是行動派,珍妮是頹廢派,珍妮始亂終棄,珍妮放蕩不羈,珍妮聰明漂亮卻把上帝給的浪費的精光。
  • 《阿甘正傳》珍妮的死因成為疑問,阿甘的遭遇造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在這部影片當中,最震撼到我的是,阿甘的媽媽對他的影響,他告訴兒子每個人生來都是不平凡的,這是很多父母都不具備的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成就了阿甘的人生,和自己不美滿中又美滿的人生阿甘是一個從某些方面看有缺陷的人,但也就因為這樣,他做什麼都可以更專注更堅持,也許沒有缺陷的人早就放棄轉而投奔其他事情。這個故事也很勵志的告訴我們,美國處處充滿機會,阿甘在各個領域數次成功。
  • 《阿甘正傳》為何說阿甘對珍妮的關愛是眾多男士們的學習榜樣?
    記得以前觀看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的電影《阿甘正傳》時,只是把它當做一部優秀的勵志電影來看待,後來發現其中包羅萬象,裡面可以是由不同的側面的組合成一個三稜鏡,可以通過光線折射原理,把光線折射出不同的七彩光譜出來,除了我在百家號寫過這部電影的家庭教育篇,還有勵志篇—奔跑的阿甘文章,其實還有戀愛篇,本文就主要圍繞著這個主題。
  • 《阿甘正傳》珍妮:屢次離開阿甘和陷入墮落的心理學分析
    在很多觀影者的眼裡,珍妮不是一個好女孩,儘管她和阿甘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有非常深厚的友誼,但是長大後的她卻一次又一次拒絕阿甘、傷害阿甘,直到「玩夠了」,才來找阿甘。原本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珍妮背著行囊,來到阿甘身邊,兩人發生了親密的關係,結果第二天珍妮卻悄無聲息地離開。因此,很多人始終認為珍妮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的人,她不值得得到阿甘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