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稻來傳媒製作的美⻝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6月14日正式收官,團隊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也馬上接檔而來,即將於6月21日晚21:40登陸廣東衛視,騰訊視頻、新浪微博聯合獨播。
從晚春到初夏,《風味人間》第2季正如總導演陳曉卿所說的「用筷子吃遍全世界」,稻來紀錄片實驗室走遍全球,記錄下五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種的各地風味美食,記錄下了食物與人在地理、人文、生活方式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奇妙聯繫。從尼泊爾的崖蜜到挪威內瑟比的帝王蟹,從河南平輿的芝麻醬到蘇州的三蝦麵,從秘魯的土豆料理到中國的粉條和魔芋,《風味人間》第2季聚焦甜味、螃蟹、雜碎、雞肉、蛋卵、醬料、香腸和根莖八大主題,兩個月的時間裡陪伴觀眾享受了五洲四海的風味之美。
16個月拍攝300種世界美食 《風味人間》:讓人愈發珍惜片中的擁抱
經歷了16個月的拍攝,在25個國家之間往返奔波,直到開播前夕還在通宵加班,《風味人間》第2季今年年初疫情爆發的時候,還在製作中,大部分工作因此只能轉為線上,而原本計劃的雲南蔗糖煉製,年節腊味製作盛況的拍攝也沒能實現。對此陳曉卿頗為感慨,「疫情下的製作不容易,讓人愈發珍惜片中的擁抱」。雖然有一些內容因為疫情而被迫捨棄,但《風味人間》第2季中的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疫情發生前,如今看來,當時的那些家人團聚、集市喧鬧的場景,讓人覺得格外珍貴。
《風味人間》第2季出現了超過300種世界美食,其中有美食冒險,比如風味複雜的日式燒鳥、提燈,賞期限定的墨西哥螞蟻蛋;也有日常美味,比如肥潤豐厚的江油肥腸,北京涮羊肉的最佳伴侶芝麻醬;還有四川壩壩宴的甜燒白、以色列家庭餐桌上的胡姆斯醬等充滿儀式感的生活美食。雖然疫情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但那些身處美食江湖的人們卻時刻提醒觀眾:原來食物可以忽視物理距離,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雞肉在韓國母子手裡是可以研究出無數新品的炸雞,而東北老夫妻則用它給放假回家的孫女烹製她最愛的小野雞燉蘑菇;沙茶醬成就了泰國的街頭小吃沙茶肉串,而在福建落地生根後,也成就了開沙茶小吃店的老夫婦一輩子的鄉愁。除了介紹美食,《風味人間》第2季也用食物將中國與世界緊密連接在一起,這份世界格局也是首次出現在美食紀錄片中,總導演李勇表示:「我們用中國人的視角看世界的食物,也努力從全世界的高度反觀中國的食物」。
《風味人間》全球同步首播 橫跨五大洲獲15國大使館、旅遊局傾力支持
從南美洲的秘魯土豆,北美洲的墨西哥魔力醬,亞洲的韓國醬蟹,到歐洲的法國布雷斯雞,非洲的摩洛哥羊雜,《風味人間》第2季的美食種類橫跨五大洲,不只是選題和拍攝遍布世界,自開播以來,節目已經陸續在馬來西亞、韓國等多地發行,製片人朱樂賢介紹,「在首播期間特別開放全球播出,無論哪個國家,都可以收看該片。」
總導演陳曉卿曾說過:「世界上很多東西都變得越來越一樣,除了方言和吃。」而紀錄片就是對同質化的抵抗,陳曉卿希望通過展現世界不同緯度人群的美食智慧,來記錄一方水土的文化傳承和信念根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我覺得我們應該有一種意識和責任,去對地球的變化、即將消逝的東西和人類共同的文明做一個記錄。」
《風味人間》第2季9. 3分收官 觀眾與主人公因紀錄片「結緣」
甜度超標的「甜味縹緲錄」,向觀眾演繹了什麼是真正的撒糖甜寵劇;香氣四溢的「醬料四海談」,讓人們恍悟周末原來要「醬」過;還有取向獨特的「雜碎逆襲史」,讓不少人感嘆自己的知識盲區終於被補齊,在網友積極地玩梗下,《風味人間》第2季被很多人當做深夜的最佳搭檔,最終豆瓣收穫9.3的高分好評。
以甜味為原點,《風味人間》第2季的故事遍及全球。而與美食一同出現的,還有那些讓人記憶深刻的人和故事。總導演李勇表示:「不管中國還是國外,面對食物,大家都是有喜怒哀樂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食物都有秘密,就像每一個人都有性格。這些普通人不僅傳遞著人間的溫情滋味,更是文化傳承者和傳播者,體現出美食背後世界各地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們不同的生存、思維方式。
在「醬料四海談」中出現過的種植山葵的日本朋友,在拍攝之後,給導演組寄來手寫信,表示自己被攝製組的認真敬業所打動,很期待節目的播出;學做巴克拉瓦的土耳其小哥和韓國炸雞店母子,也發來視頻表達了拍攝過程中收穫的感動和喜悅。觀眾也因紀錄片而了解到這些主人公,看到了他們的對於美食、對於生活的熱愛,難怪有不少網友感慨:「看完《風味人間》,好像和主人公也成了朋友一樣,有了一種熟悉感、親近感。」
陳曉卿團隊3年尋遍世界:從食物裡可以看到人對生活的熱愛
4月26日,《風味人間》第2季正式上線,當天也正好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成立三周年。網友口中「統一飯圈」的陳曉卿和中國最專業商業紀錄片團隊之一的稻來團隊三年間先後打造了一系列高分紀錄片,比如《風味原產地》系列,《風味實驗室》、《沸騰吧火鍋》等,而這群紀錄片人身上總能讓人看到一股拼勁。
紀錄片的拍攝總是伴隨未知和遺憾。為了拍攝捕撈帝王蟹的情景,《風味人間》第2季攝製組在挪威的極夜登上捕蟹的漁船,總導演李勇回憶:「7個人的攝影團隊有6個人有暈船反應,當時溫度在零下20度,如果掉到海裡,存活的時間只有2分鐘。」為了取得最好的拍攝效果,攝像師甚至直接站上了船艙頭,而他的舉動把挪威船長嚇出了冷汗;為了捕捉臺灣漁民採收飛魚卵的畫面,攝製組在原地等了一個多月,結果因為氣候反常,大量的魚群並沒出現,「它們虛晃一槍就走了」,製片人張平如是說。
懷抱著「對世界的敬畏,對食物的崇敬,對勞動的感恩」,陳曉卿帶領的稻來團隊三年間從來沒有停止探尋的腳步,他們秉承著對於紀錄片的熱忱與初心,用真實的視角記錄著世界的異曲同工與南轅北轍。《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介紹道:「食物是傳遞感情的最好信使,從食物裡可以看到人對生活的熱愛。」面對複雜,保持歡喜,《風味人間》第2季落下帷幕,它讓觀眾從美食中覓得知音,由美食洞悉煙火。也讓人在這一路的盛情款待之後,分外期待下一季的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