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

2021-01-09 虎嗅APP


前不久討論得轟轟烈烈的家長群又「出事」了。


不過,這次算是好事。


杭州濱江區準備在各所學校試行一套班級微信群公約,對家長和老師在使用班級微信群時的言行分別作出規範性約定。在「教師篇」的公約細則之中,有一條衝上了熱門:


「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



有人叫好,把學生成績作為個人隱私保護起來,是對大多數學生自尊心的尊重;


但也有人唱衰:成績怎麼就算隱私了?不公開排名學生還有學習的動力嗎?


不得不說,這條公約是一次頗有勇氣的「改革」,但相比中國從古時就有的全城金榜題名和「社會性名落孫山」,只在家長群約法三章,還是顯得無力了一點。


在中國校園,大考小考都要來一個成績紅榜,分數分班制、排座位等等操作更是常規,這些排名排序的方式,可比家長們的微信群還要赤裸。


正因為有這些,不少人都在批判中國教育賴以生存的這套排名評價體系,其中更是離不開討論它對後進生的打擊。


但說起來,至今還是沒有人沒能找到一個能平衡自尊心與學習成效的權宜之計,就算找到了,在以應試選拔為培養基礎的環境下,推行起來依然不簡單。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在成績排名這件事上,中國學子實在是太愛恨交加了。


拋開戀愛腦來說,F班出身的湘琴也算百名榜的「受害者」 吧/ 《惡作劇之吻》


排名不公開,一切就皆大歡喜嗎?


這場「改革」會發生在家長群,並非空穴來風。


2018年6月,重慶市渝中區一位五年級英語老師在班級群裡曬出了全班同學的成績單,本意是希望家長能夠對孩子的成績一目了然,沒想到這份成績單在群裡卻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


有家長吐槽說:「老師,你就不考慮一下成績考得不好的同學的感受嗎?」


有家長抱怨:「老師,你讓家長情何以堪,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一樣,把孩子的成績排在一起不是助長攀比嗎?」


事情發生兩個月後,河南省的一位老師因為在家長群公布了孩子默寫古詩成績,引得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選擇了辭職。


在辭職信中,老師說,「沒考慮到個別差生和家長的感受及自尊,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我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能勝任四年級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請辭去。」



一時間,輿論聲討家長。燕趙都市報發布的文章《老師曬學生成績引不滿,是家長太玻璃心嗎》指出,老師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在過去算是很常見的做法。部分「玻璃心」的家長的確容易掛不住面子。


但這些家長敢跳腳,也有政策支撐——因為成績排名不公開的呼籲,教育部老早就嚴肅地提起過。


2006年,教育部在《關於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干意見》中就規定: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不得按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


在2017年公開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裡,為牢固「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這個目標,教育部再次強調:考試成績不進行公開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而大部分地區和學校,也有在努力照做。


2018年11月,江蘇省教育廳發布了《省教育廳關於開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嚴禁義務教育學校進行考試排名,學校或教師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排名。


一時間,校內張貼成績、公布具體排名在全省被取消,老師更是不會在群裡公布排名。


一些看似更為「人性」的查分方式也開始被投入使用:學生和家長通過手機客戶端,查閱學生的成績與情況。


知乎用戶@我就叫這個暱稱了 在老師採取了App公布成績之後,察覺身邊的氛圍也發生了變化:「覺得同學之間更融洽了些,不會過於去糾結自己和別人的成績的比對,專注自己就好。」


知乎用戶@我就叫這個暱稱了 不僅能在App裡查看到分數


但不是所有學校都有精力拓展這麼細緻的數據服務,最常見的情況是——學校學會在家長面前緘默其口。一位江蘇小學校長表示,學校不公布排名的立場非常堅定,如果有家長來問,老師的回答一概是「就是沒有排名唄」。


這樣一來,又尷尬了另一部分家長:「學校藏著掖著,一點也不利於判斷孩子的情況。」


江蘇家長章先生告訴媒體記者,自己想搞清楚孩子的排名,只能靠估算。「孩子每次考試確切的排名我們是不知道的,但是從分數段基本能判斷出來他處於哪個層次。畢竟目標是中考,家長也想了解一下大概的排名,心裡有個數。」


不公開成績,就可以打發大家對自己水平的好奇心嗎?


那些拿到個人成績條,還要偷瞄別人家一眼的那些同學,和那些就喜歡打探「敵情」的家長。再怎麼瞞著,他們也總有辦法套出個一二。


到頭來,排名「隱私」,還是隱了個寂寞。


排名,到底意味著什麼?


小小的數字,劃定了一個人在一群人中的地位。它如何能在今天被如此重視?


對排名這回事最有深刻感觸的,可能要數這一代大學生和新生代的打工人。可以說,排名在他們一路的成長過程中都不曾缺席。


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開始認識到一點:突出的人,可以嘗到甜頭。小紅花、糖果,或者小文具等等在他們眼中無比珍貴的小獎勵,都屬於聽話、認真的小朋友。


為了成為突出的一份子,他們刻苦學著拼音筆畫數字,儘管此時成績的概念並沒有正式引入,但他們已經能察覺到其中的「微妙」。


成績和排名的威力從小學開始逐漸與學齡成正比。掌握程度被量化為分數,優秀與否被量化為排名。排在後面丟了面子,被說明不夠努力,需要知恥而後勇。


但名列前茅,壓力更是不小,和成績相生相伴的排名霸凌,讓努力型尖子生只能死死抓住高位的座椅。一不小心掉下「神壇」,所有的獎勵都可能被收回,他們甚至活得更累。



喬英子恰好就是努力型學霸,她一度因為排名下滑導致情緒滑坡 / 《小歡喜》


知乎用戶@我就叫這個暱稱了 提到:「在學校兩個標尺,要麼家境好,要麼成績好。還要次次成績好,一次掉排名,難聽話就會到耳朵裡。尤其是平時很努力的考不好,更會有人冷嘲熱諷。」這種現象在中國校園裡非常現實。


@橘黃上課不划水 更是發現,「同學之間背後議論一個學生的時候,成績幾乎必然是要提到的,無論它有沒有妨礙別人。」


即使學校已經不讓貼成績、不公布具體排名、只公布分數段,但大家還是能把全班同學的成績摸個大概,「還能做到精準嘲諷別人、精準懷疑別人作弊。」


而一路推著走,分數升學的關口橫貫在所有人面前時,排名就成了大家公認的通行證……在中、高考等分數選拔制考試的要求下,成績決定實力,排位決定著更好的資源。


學生們不得不為排名而活,讓自己成為TOP,或者至少成為「二八定律」裡那最重要的20%。


就像前不久央視自製綜藝《你好,生活》裡,嘉賓們清一色「第一名」的成績單,很難不讓人印象深刻。



過度合理化效應指出,當人們相信他們所做的努力是由於得到了報酬導致的,這個時候人們就會降低對事物內在的興趣。


而排名,正是那個被過度合理化的藉口,報酬便是獎勵,是一份入學資格、是面子,學生們和排名做著交易,談起學習的樂趣的時候,滿口都是為了成績。


儘管教育學者一再呼籲按等級評定,靠比較「溫和」的ABCDEF分級來柔化數字排名的鋒利感,但只要以分數為導向的考試性質沒有變,這種評定方式在大基數的教育環境中就註定難以推行。


就這樣,排名被獎賞激勵、被競爭壓力一步步物化成了人在社會中向上攀爬的指標。


走出象牙塔後,被排名的遠不止分值,財力要排名、聲譽要排名、顏值等等也要排名,人們在各種TOP3/TOP10裡糾纏,整個社會無形之中都活在嚮往頂尖的一場競爭裡。


瘋狂對比、瘋狂競爭的學生們


在應試教育階段,對排名的討論最為熱烈也最為敏感。


進入大學後,原本鋒利的排名看似被「前X%」的轉換數值美化了不少,但績點這回事,卻給大學生帶來了新的囚徒困境。


定睛一看,從選修、交換、推免、實習到就業,大學生根本就離不開績點排名。


而大學績點這回事,甚至比高考成績更像一場套路。


《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一文提及的一位學生,通過「平時作業抄室友,課程考試70%都出自往年的試卷,助教可能再出20%的新題,老師再出10%的新題。追著助教一道一道問,巧妙地套出助教出的20%考題,最後這門課得了95分」,獲得了績點上的成功。


但這樣的學生在專業知識上能否真正獲得成長,文章不敢苟同。


這篇文章在引爆對大學績點的討論之餘,更讓人們心寒,就連頂尖院校的同學都要在內卷壓力下苦不堪言,如今還有人能遊刃有餘嗎?


背著沉重的期待,被成績一分分挑選,被排名一步步篩選,基數最大的普通學生,「看不慣」排名,卻又無可奈何,因為每處出口都逃不開同一套評價機制下的競爭;


他們甚至發現,最需要利用這套排名機制來「逆天改命」的,其實正是他們自己。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多數人已經無力駁倒這種矛盾,只能順著大潮去追績點、去考三件套、去拿獎……還沒來得及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就要作為萬眾矚目的「後浪」躍入人海。


這扭曲的排名觀之下,能有多少完卵,孵出多少鳳毛麟角?


     

相關焦點

  • 孩子成長從小看大,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視頻中,安吉乖巧的蹲在地上,很認真地用搓衣板洗衣服的樣子,讓我覺得,這孩子真暖心。在中國,對於「該不該讓小孩子做家務」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甚至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讓他們做家務,太早了。但胡可卻給出了一個漂亮且滿分的答案: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會害了他。
  • 人到中年,最怕這三件事
    人到中年,倍感生活的艱辛。就像作家張愛玲說那樣:「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之所以孤獨,多少與自己能力不濟有關,人到中年,其實,有些軟肋,不可觸碰。
  • 12星座最怕的三件事
    說到最怕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但是對12星座而言,各有各的心頭最怕,這裡選出12星座最怕的三件事情,你知道這三件事情都是什麼嗎?
  • 女明星大S曾崩潰到發微博!其實人到了中年,最怕的就是這三件事
    天氣大降溫,我家二寶生病了,半夜裡摸著感覺體溫異常,一量體溫到了三十九度,真是心裡焦急萬分,在現在這個特殊時刻,孩子生病更是多了一份擔心。 好在白天孩子溫度降下來了,但還是去醫院看病了,也做了相關檢測,幸虧孩子沒有感染那個可怕的病毒,只是普通的細菌性感冒。
  • 終於有這麼一天,輪到孩子來教你這件事……
    終於有這麼一天,輪到孩子來教你這件事…… 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中國好聲音》到《中國新歌聲》,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暑假來了!該幹點啥?「來就來唄,葛優癱啊!」「NO!暑假來了,看《中國新歌聲》啊!」《中國好聲音》是浙江衛視打造的一檔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一共有四季,從2012年開始,每到7月中旬左右就開始播放。因為版權問題後改名《中國新歌聲》,目前《中國新歌聲》播出過一季,收視依舊不錯!而矚目的第二季於今年7月14日晚回歸!
  • 人到晚年,不被子女孝順,通常做過這3件事,網友:怪不了別人
    人到晚年,不被子女孝順,通常做過這3件事,網友:怪不了別人人這一生,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如果到了晚年還不被子女所孝順,那的確很是可悲。一般人到晚年,不被子女所孝順的人,通常都做過這3件事,就連許多網友看了都紛紛直言:怪不了別人。第一件事:過度的溺愛孩子以前的孩子真的是吃了不少苦,才能長大,過程有多麼艱辛,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 已婚男人最怕情人做什麼?多半是這幾件事,尤其是第四件
    那麼已婚男人最怕情人做哪些事?其實多是這幾件,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第1件就是害怕情人糾纏不休,我們都知道其實男人出軌多半是為了滿足私慾,並不希望因此影響到自己的婚姻,其實這情人不滿意,就想著換一個。但是情人總是糾纏不休,其實對男人來說還是很愁人的。第2個就是害怕情人索要高額的分手費。
  • 學生作文|那件事,我真高興
    小作者語:這真是讓我高興又難忘的一件事啊!它讓我明白了只要勤奮認真就可以取得成功,我決定以後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希望這種高興的事能經常發生。 那件事,我真高興 三年級四班 李勃僑
  • 女人抗拒結婚不是怕付出,而是怕這三件事
    簡簡單單一段話,道盡了女人在婚姻中的心酸,要賺錢養家、要擔負所有家務、還要照顧孩子……但這些付出並不是讓女人覺得最難以接受的,她們更害怕這3件事。二,怕最愛的人的不理解自己生育之苦,各路大V已經為大家做了主觀的感受介紹和客觀的數據說明,諸如"大部分女性懷孕的過程逃不過腰酸背痛、腳腫的鞋子被迫大了兩個碼","生孩子的過程,就是要從肚臍裡硬拿出一個西瓜","女人分娩的疼痛有十級,比骨折痛十倍"……但即便如此,很多男人心裡依舊是抱著一種
  • 中學沒幹過這「3件事」,真是罔顧了「學生時代」,最後一件過於真實
    中學沒幹過這「3件事」,真是罔顧了「學生時代」,最後一件過於真實 上學期間總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多年後在回憶上學期間,總感覺自己當時會很傻,其實在上學期間,這3件事,相信很多學生都幹過,如果你一件都沒有幹過的話,那真是罔顧了你學生時代啊,尤其是最後一件,學霸都幹過,太真實了!
  • 用戒尺打學生手心的老師被停課反省,這件事帶給老師什麼警示?
    01背景前幾天,武漢江夏區一老師因為學生不遵守紀律,在教室裡面對10餘名學生進行了懲戒,懲戒的方法就是用戒尺打學生手心。隨後,這個懲戒視頻被發到了網上,當地教育局迅速成立了調查組,認定視頻所反映的情況真實。立馬對老師做出了停課反省並向學生和家長道歉。
  • 為了方便學生認字練字,他在火山石上做了這件事…
    支教老師許玉輝來到雲南怒江後發現當地傈僳族孩子認漢字不多為了讓孩子們認好、寫好漢字這位支教老師在校園裡進行了一項「大工程」△視頻來源:看看新聞如何讓學生寫好漢字老師想到了一個妙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 頭大這件事,真令人頭大
    頭大這件事從小就能初見端倪了一般來說人的頭圍增長屬於「衝勁有餘,後勁不足」在 1 歲的時候頭圍 46 公分左右可以說是「頭」到「萌」到跑也跑不掉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句話回答頭大,都是祖宗的鍋!的「尼安德特人」在雙方友好親♂密的交流之下奇蹟發生了頭大 的東亞人出現了不過說是頭大跟歐洲人相比其實也沒多大有數據顯示
  • 大小S學生時代的照片,從小大S就被誇,但這次我力挺小S
    如果要提到圈內的姐妹花兒,那必然要說到大小s這一對。當初姐妹倆人共同扶持,一起在娛樂圈中打拼,讓大家非常的羨慕。畢竟比起一個人在複雜的娛樂圈當中奮鬥,有姐妹一起努力,相對來說就會更加輕鬆一些。尤其是大小s,都嫁給了富商老公,現在的生活是相當的甜蜜。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大s的性格比較的溫婉,可小s徐熙娣就顯得有點潑辣,甚至是咄咄逼人。
  • 羅威納犬「最怕」的5件事,你知道嗎?
    相信養過羅威納犬的寵主都清楚,它是一隻特別帥氣、忠誠的狗狗吧,如果你有在飼養羅威納犬的話,那麼在飼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注意,不要對它做下面這5件事,因為羅威納最怕下面這5件事了!2、主人的拋棄除了主人的打罵之外,拋棄也是羅威納犬最怕的一件事,不管飼養什麼狗狗,都不應該把它拋棄,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除了別把狗狗拋棄之外,也不要把它送人哦!
  • 夫妻間,最怕的就是做這幾件事,做了就只有分開
    我們都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兩個人從相識相知相愛到走進婚姻的殿堂。經歷的不僅僅是世間百態,更是兩個人心把心交付給彼此的信任。我可以做你的避雨港,你可以是我回家牽掛。所以,做了夫妻,就代表你願意和對方面對世界,那有些事,就不要去做,因為沒有後悔的機會。
  • 明星學生時期舊照曝光,陸毅從小帥到大,她卻是十足的美人胚子
    比如你看到李易峰學生時期的舊照,你會發現他和我們那個時期的男同學沒有什麼區別。你看看,陸毅果真是從小帥到大啊!學生時期的蘇有朋好青澀,但是五官和現在相比一眼就能認出來。帥氣儒雅,在事業上升期丟掉一切去國外深造,選擇在演戲這條路上深耕,如此帥氣、有品質的男演員確實很受網友的喜愛。
  • 人過了75歲後,其實不懼怕死亡,而是最怕這3件事
    導語:人生短暫,忙忙碌碌大半輩子就過去了。人生走到了75歲,也算是經歷風雨的老人了,面臨的是生老病死的襲擊。有的人很坦然的接受,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也有些人很害怕,他們不是懼怕死亡,因為一睜眼一閉眼,不再睜開就是一生過去了;所以老人不害怕死亡的到來,而是最怕的是這3件事。01、老人害怕自己得了重病,不能自理,拖累兒女。
  • 女人從小被騙到大的 12 件事
    再說,痛經通常大約 2~3 天,5~6 顆的止痛藥不會對你的身體產生特別大的影響。處女膜並不是真的一張不透風的膜,第一次會出血,往往是因為拉扯到膜的邊緣。而且現代醫學統計,只有一部分女性第一次會出血。這個說法之所以廣為流傳,主要是古人結婚太早了!隨著年紀的增大,處女膜會變薄,很多行為都會導致處女膜的破裂,包括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