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國民心態,多傾向於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中諸將,亦言於後。人的本性,天命可知。給也何忍以一姓之尊,拂兆民之好惡?以貌取人,內審民意,特率皇帝將權之於民,定為共和政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懷天下聖賢之義。
1911年,辛亥革命的勝利宣告了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終結。當人們期待新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候,大清王朝已經覆滅。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人們接受了國王和平民的長期關係,對於中華明國,也充滿著期待和困惑。
清王朝退位後,人們最關注的,往往是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事實上,除了溥儀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轉折之外,他後宮的女眷們也同樣命運悲慘。多年來享受著王室的富貴,一夜之間就化成煙雲。那麼,在清朝滅亡後,美女格格娶了誰呢?
根據史籍記載,大部分格格已無蹤跡,成為一群普通百姓。事實上,有些格格的後代,在今天也是大明星,只不過是過去的家世罷了。
第一,清朝末年危機四伏
清朝並非真正的短命王朝,它曾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清王朝政治上皇權十分集中,這種模式,國家的興衰全靠君主作為。假使遇到像康熙、乾隆這樣有權勢的君主,清朝的確能走上自己的盛世。但假使遇到光緒、慈禧,表面上皇帝手無實權,難以推動清朝發展,實際上皇帝慈禧以自己的私慾為先,貪得無厭,一時腐化墮落等醜行盛行。
它還導致軍費轉變為頤和園,「捐獻」的官員越來越多。這樣的制度下,政治上充滿著不確定因素,最終將會寸步難行。
不過,提起晚清,人們常常想到的是「落後」,國力已十分薄弱。但是實際上,除了落後的因素,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清末缺乏血統,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先後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等戰爭,哪個戰爭使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整個晚清時期,在1840年的對外戰爭中,從來沒有一場惡戰,也就是說,從來沒有一場惡戰,痛過侵略者。這兩場戰爭,也就是中法戰爭,清政府雖然打得很好,但最終還是籤訂了條約,法國勢力成功地進入了西南地區。
到了晚清,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與繁榮,到了晚清,愈加顯露出一種年邁無力的衰弱狀態,而同時期的西方封建王朝已走向終結,東方大國——清王朝仍在苦苦支撐。然而,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西方列強,紛紛將資本擴張的矛頭指向了必然走向衰敗的大清王朝。
當清朝滅亡宣告退位時,末代皇帝溥儀只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即使沒有成為皇帝這件事,也不能由他自己決定。隆裕太后當時深知大勢已去,與國民政府籤訂了《清廷特惠條款》,發布了退位令。持續了兩百年的清王朝,宣告滅亡。
溥儀是一位亡國的君主,他不像以前的君主一樣,或者被砍頭或者流放,而是被允許保留帝號,住在紫禁城裡。與其它朝代最後一個皇帝相比,溥儀所受的待遇已經相當不錯了。退隱後仍住宮中,享用著遠高於當時富甲一方的生活。不過,在歷史評論中,他卻是最令人羞愧的人物之一。
2000年帝制在他手中宣告結束,可悲也無可奈何。與此同時,皇宮裡還有大批宮人,該如何處置?事實上,那時便未從一開始就遣散宮奴,甚至還向外再招人服侍。但由於後來小朝廷的經費越來越少,宮女的開支也越來越少,加上社會輿論的抨擊,強烈要求小朝廷還給宮女們以自由,因此,小朝廷只能以此為理由開始釋放大量宮女。
這些應徵離開紫禁城的宮女們,將在宮廷裡分給她們100兩銀子作為安家費,然後,她們就離開宮中去謀生。但是要知道,當時社會動蕩,這些宮女離開紫禁城後,很難和正常人結婚過上幸福的生活。大多數宮女被「販賣」,有的去了大戶人家,雖然換了地方,但可以大體上從事宮女的事務,也有一些人直接走上了風塵之路。
每個人都緊緊的貼著時代的脈搏,在失去了清王朝的羽翼後,宮中的人也要想辦法找到自己的出路。到了那個時候,想要依靠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不只宮女回歸民間,格格們也進入了新的民間團體。
清朝滅亡後,格格的管理沒有那麼嚴格,比如溥儀的姐姐們,有些人嫁給了平民。例如愛新覺羅·韞歡,即人稱「未代皇姑」的七公主,是溥儀的小妹。後改稱金志堅姓,
清王朝滅亡後,他們的家境更好了,不像其他王府一樣,很快就被毀掉了。有一次,王爺上山摸金,上街吃飯。許多鐵帽王的王府也早在民國初期就被賣掉,而醇親王聰明機智的在新中國之後才被賣掉。那時賣給高等工業學校,醇親王的後代也多從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