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作為日本軍民的領袖,裕仁天皇應當要為日本的罪行負責。但是在美國的幹涉下,裕仁不僅在戰後免除審判,還保留了天皇制度。因此日本成為現今世界上少有的君主制國家,而天皇也成為日本的代表和象徵。
雖然天皇的地位尊貴,但是依舊與普通公民一樣要過日常生活,結婚生子後子孫兒女也要入學校就讀,甚至還有公主遭受過校園暴力。現如今日本德仁天皇的女兒愛子公主就曾經在小學時受到校園霸凌,被同學欺負到不敢去學校,而背後的原因則令人唏噓。
校園霸凌是當今社會上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從小學到大學都有這種現象發生。當一個學生長期被重複的多個學生欺負騷擾,導致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就是典型的校園霸凌。據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法院審理的校園暴力案件就高達1000多件,還有許多校園暴力是在家長老師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
而日本則是校園霸凌的典型國家,2017年,日本因為校園暴力時間而不願意上學的學生高達15萬,其中44841人為小學生,119687人為中學生。由此可見在日本,校園暴力基本已成為每個學校都存在的問題。可是愛子是明仁天皇孫女,德仁天皇女兒,日本長公主。如此尊貴的地位,為何也會受到欺凌,甚至到不敢去學校的地步。
事情發生在2010年3月,日本媒體報導愛子公主因為男同學的「粗暴行為」而產生陰影,不願意再去學校上課。這一事件曝光後,校園霸凌再次被日本重視,但是對於愛子被欺負的事情,無論是校方還是家長,仿佛都不願意鬧大。在愛子離開學校的6個月內,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德仁選擇讓妻子在家教育,專門請了教師對愛子進行輔導。
而學校則表示,沒有所謂的「欺負」,只是一些誤會。一天晚上愛子準備回家時,身邊的兩位男生從她身邊跑過,差點將她撞倒在地,因此受到了驚嚇。且不說校方說法的真實性,對於愛子受欺負的事件,日本皇室也反應平淡,不但沒有追究當事人責任,還偃旗息鼓將愛子公主接回家進行心理疏導。
而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卻非常簡單,那就是皇家的體面。日本皇室非常重視面子工程,即使愛子真的受到了欺負,皇室也不可能站出來找到兇手。為了避免塑造一個盛氣凌人的形象,皇室只能從公主身上找問題。這也和日本一向來對校園霸凌事件的處理方式一樣,老師不作為,家長認為是被欺負的孩子自身有問題,為什麼別人沒受欺負,只有她受到欺負。
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反而會讓那些欺凌別人的學生肆無忌憚,更加為所欲為。愛子公主在這次事件後選擇回家,然後轉學,進入女子學校讀高中,並且慢慢走出陰影。但是還有許多學生,沒有這樣的條件,父母對他們的情況不重視,反而認為孩子在給自己添麻煩,最後導致許多學生因為校園霸凌而產生陰影甚至自殺。
好在我國對於校園暴力的處理比日本要積極許多,相比2015年的1000多起案件,2016年減少了16.51%,2017年又下降了13.37%。這些數據無不說明了我國對校園暴力事件的重視,作為旁觀者,沒有受到受害者的痛苦,因此無權去原諒他人。但是面對校園霸凌,學校和家長需要做的,或許並不是隱瞞和協調,而是正面的教育和直觀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