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產電影火了!馮小剛:領導幹部看了會觸動

2021-02-09 人民網

  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是今年最受關注的國產電影之一。這部由馮小剛執導、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從一個農村婦女的離婚案講起,又講到她執拗地一級一級往上告狀,最後卻只成就了一個荒唐。在反腐的背景下,這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讓人感嘆。這當然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麼簡單。用馮小剛的話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故事

  記者:《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我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拍攝的難度挺大的。一般人都會知道這是個挺敏感的題材,您是怎麼想的?

  馮小剛:小說出版以後我就想拍電影。當時我就想,關鍵是要有個抓手,怎麼來解讀這個故事。我覺得可以緊扣著依法治國這個理念,這是一個關於幹部要不要有擔當的故事。

  現在很多電影是在拍現實,但其實跟現實不發生關係,都是面兒上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我也參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這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文藝怎麼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記者:對於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最後得出的結論,甚至形成的輿論走向都不一樣。這本小說最吸引您的是什麼?

  馮小剛:我部隊轉業之後在機關裡待過,這麼多年我也跟各級機關打過交道,我覺得劉震雲寫得特別生動、準確,也沒有任何放大。這作品裡沒有任何一個壞人,就像我們最後的臺詞說,各級官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刁難李雪蓮,但為什麼這事越辦越糟?李雪蓮走了還有王雪蓮、劉雪蓮……我覺得這裡頭的東西特別有意思。


  

  記者:您認為這裡頭最諷刺的點是什麼?

  馮小剛: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從人情社會的邏輯出發,李雪蓮覺得法院像個騙子。她為什麼要找領導呢?這也是人情社會的產物,她認為中國的官管著法院呢。

  劉震雲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觀察有他特別獨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寫困境,這個文學上的反差使作品變得不同尋常。其實看他的這本小說我是覺得處處會心,我捧著這書看的時候,腦子裡各種形象全出現了,覺得這可以拍得妙趣橫生。

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嚴肅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藝術的通感上來講,劉震雲小說的一些處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電影是類似的。雖然有人說您近年來的電影跟之前的賀歲喜劇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樣了,但其實我覺得您之前在拍喜劇、拍賀歲片的時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電影語言的包裝下進行一些很嚴肅的思考。

  馮小剛:其實《私人訂製》裡好多就是這樣,一個司機非常想當一天官,一個導演特別想媚一次雅……嬉笑裡頭還是有很多我們想諷刺的東西。

  幽默這種東西,大家接受起來比較輕鬆一點,可是它裡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劉震雲這個小說從頭到尾很多細節、很多臺詞,非常寫實,但你會發現它整體有一種荒謬感。就像他說的,一個人在前邊兒撒芝麻,一萬個人在後邊兒撿芝麻。這是一個很寫實的故事,這個荒謬感怎麼去表現,作為導演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所以最後我覺得應該把它拍成一個圓的。


  記者:拍成圓畫面,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像是拿著一枚目鏡在看一則寓言。

  馮小剛:沒錯。我把它拍成圓的有3個原因:一是從美學的角度上說,這讓我覺得多了一種可能性;第二,我覺得從這個形式和這個內容來說,圓的東西會和現實有一種間離感,我希望觀眾能感到這是說了一個故事;第三,這個故事非常中國,其他地方不太發生這樣的故事,南宋時期有一些很典型的團扇繪畫,這個故事放在這圓裡頭講,實際上有一種中國山水的意境在裡面。

  記者:您的電影語言、鏡頭語言始終跟演員或角色保持著一種距離,讓觀眾自己去看,自己去想,這種表現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嗎?

  馮小剛:我的依託當然還是小說。小說提供了這樣一個結構和人物關係,我就會按著這個來。

  其實我們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特別理性地說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別感性的。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我就是覺得它幽默,而這個幽默還不是我們過去看的喜劇那樣,要麼是歡樂度比較高的、可笑的,要麼是港式喜劇、上海滑稽劇那種靠誤會法和誇張的表演來搞笑。這個電影的幽默感來自於故事背後的理兒。看完這個電影我會想,這個理兒它怎麼是這樣的,為什麼會這樣,這很有意思。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記者:這兩年的國產喜劇電影明顯比前幾年多了很多,但還是會覺得看完之後、笑完之後很難再讓人思考一些東西,總體來說還是缺少有分量的內核。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裡講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裡這些官員裡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麼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問題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就是我們說的膽小怕事,其實說到底這種幹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幹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汙還厲害。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用負責任的面目出現的,它的本質是只對自己負責,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是不負責的。我覺得很多領導幹部看完這個電影後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於一個幹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

川普上任第一天就要幹這件大事,中國成最大贏家?

他們在涼山做的這些事,把網友惹怒了!

中學800萬獎勵優秀學生,家長會上發錢...網友吵翻了

(摘自人民日報)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喬梁


相關焦點

  • 這部電影再次火了起來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以免錯過好文章)2020年9月26日,電影《我不是藥神》獲得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讓這部曾經一夜之間佔據各大熱搜榜,上映三天票房超過十億,十多年來第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這部國產電影,重新火了起來。
  • 不管你的淚點有多高,看了這部電影,也是會受到觸動
    不管你的淚點有多高,看了這部電影,也是會受到觸動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看電影是一種消遣時光的方式,也是一種接觸文化的方式。有些電影的故事性很強,情節處理也很細膩,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喜歡聽故事一樣,看電影是將口語化的故事,轉化成更加形象具體的影像傳遞給我們。
  • 重溫《一九四二》:理解了馮小剛為啥「拼命」要把這部電影拍下來
    對於很多人來說,認識這件事,大多都是從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中了解的。 不知道是該慶幸呢還是該諷刺呢? 然而,能夠通過一部電影,認識和熟悉一段歷史,這部電影的意義還是很深遠的。
  • 馮小剛執導女性題材再出新劇《北轍南轅》,看主演陣容,會火嗎?
    此前,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只有雲知道》票房撲街,上映6天,票房才剛剛過了1個億,創下了馮小剛近年來電影票房的最差成績。女性題材的火爆引起很多從業者的追捧,25年沒有拍電視劇的馮小剛再次回歸小熒幕帶來的新劇便是女性題材的《北轍南轅》。
  • 電影《芳華》致敬先烈 退伍軍人感謝馮小剛
    2017年9月20日訊,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將於9月30日全國公映。日前,片方在北京首都電影院舉行了「省親觀影場」,現場觀眾中不僅有退伍軍人,還有許多與馮小剛淵源頗深的老電影人。導演馮小剛現身和觀眾熱烈交流,剖白拍這部電影「惦記了四十年」,有退伍軍人動情表示「感謝馮小剛」。
  • 這部國產戰爭片,13年前只收了2.1億,可惜了馮小剛張涵予
    《集結號》賦予了國產戰爭片新的人性內容。近幾年來,「馮氏」賀歲片仿佛失去了以往的審美標籤,從23年前的《甲方乙方》到2007年的《集結號》,馮小剛由喜劇類型的賀歲片轉移到了戰爭片,他開始「說事」了。,相比較8000萬的投資和成本和內容價值本身來說,這部電影仍然是被低估了。
  • 馮小剛去年讓她一夜走紅,今年成龍捧她,這部電影上映她會火嗎?
    我想《芳華》這部劇大家應該都看過,這部劇播出的時候受到很多觀眾們的喜愛,這部劇是由馮小剛執導。這個影片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年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 馮小剛和徐帆的「婚外情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
    是的,徐帆曾經是插足馮小剛婚姻的小三,而他們之間的認識,便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鄭曉龍知道馮小剛並非池中魚,而是人中龍,馮小剛的才華不僅僅在於美術指導方面,後來兩人一同合作《遭遇激情》的編劇,而這次的合作讓鄭曉龍對馮小剛印象深刻。僅過了一年的時間,鄭曉龍又再度和馮小剛合作《大撒把》的編劇。而這部電影也因此直接改變了馮小剛的後半生。
  • 馮小剛《只有芸知道》後勁十足 北大學子被打動
    徵服北大學子12月27日,《只有芸知道》在北大放映時獲得了近千名學子的熱烈反響,現場不時有人小聲啜泣,在電影結束後,同學們更是紛紛鼓掌,表示電影走心溫暖,讓人觸動,「電影看完覺得非常暖心,帶給我很多感動和力量」。
  • 十三年前的這部電影,是比《八佰》更真實的國產戰爭片
    我說它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大家沒意見吧! 最近戰爭片《八佰》大火,許多人去影院打卡看片,影院也漸漸復甦,這部電影的上映拯救電影院,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諸多討論。
  • 當年馮小剛的天下無賊排第3,而星爺這部電影卻排第一!
    馮小剛在1997年擔任了喜劇電影《甲方乙方》的導演,這部電影在創作中採用了小品串聯式的結構,並且是中國內地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片,該片開創中國內地商業電影的模式,因為輕鬆幽默受觀眾喜歡,取得了當年的電影票房冠軍。
  • 這部國產電影有點意思
    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彗星來的那一夜》了,這部作品憑藉強大的腦洞,燒腦的劇情,流暢的故事線在豆瓣獲得了8.5的高分。不過今天我們來說說另一部同類題材的國產小成本電影《平行森林》。這部電影人物角色簡單清晰:女主杜燕,她的丈夫白嶺還有她的哥哥。
  • 籌備18年,斥資2.1億,馮小剛的這部大片3次審查才過審
    這部電影的誕生和上映,幾乎是一場艱難求生。在了解了這些苦難的事情之後,馮小剛想要去「苦難形成悲劇的原因」。這樣的動力,促使他有了拍這部電影的想法。這部電影孕育了18年,經過了9個月的精心籌備之後,終於在2011年10月份開機。
  • 剛剛,馮小剛重出江湖,新拍電影高調殺青!你會看嗎?
    從照片上看馮小剛,依舊「風採不減」啊!高調的站在C位,似乎已經忘記了曾捲入偷稅漏稅風波。 而且馮小剛今年的生日也是無人問津,要知道按照往年的例子,娛樂圈裡肯定會有一大批明星爭先恐後的送「祝福」! 也許這就是人走茶涼,無論那些明星想火的欲望有多強,但還是和馮小剛保持了距離。畢竟接近一個有汙點的人,就算只是正常的社交活動,難免也會引火燒身。
  • 超20億票房國產電影,除了帶火一個景點,還給了我們什麼?
    管虎的戰爭巨製《八佰》被寄予厚望,馮小剛更是稱這部影片是「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的開路先鋒,並相信這部影片會提振中國電影人的士氣。影院復工以來,最火的國產電影火到什麼程度呢?作為疫情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電影在全國舉行了超前點映,累計票房突破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國產賀歲電影保護月」來了!成龍、徐克、陳凱歌、馮小剛大亂戰!
    熱愛電影的成龍大哥,近些年來並沒有一直守舊於龍式電影,而是不斷大膽挑戰新鮮的題材,就憑這份熱愛與堅持,12月的票房冠軍非他莫屬。幾句真心話                         成龍與馮小剛的困惑其實是一樣的:一拍稍微嚴肅一點的,比如國慶檔的《英倫對決》,5.3億。
  • 《一九四二》:馮小剛的這部電影,為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一九四二》上映的時候,評分並不高,觀眾緣也不大好,甚至當時有媒體直言道:「大過年的,誰願意看這種讓人堵心的電影啊!」八年過去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評分越來越高,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最感人的十大國產電影,部部觸動淚點
    電影能給人帶來歡樂也能帶來刺激,還有最重要的感動,或許當時光流逝,我們已經忘記了情節是怎麼發展的,但那份感動確是多年以後仍不能忘懷的,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那些感人的國產電影吧,請看最感人的十大國產電影——最感人的十大國產電影10、《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 看這部國產動漫電影,你會愛上這樣的哪吒
    這是什麼神仙電影啊!《哪吒之魔童降世》太好看了,超燃!超感人!看完之後,一個字:爽!在2019年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降世》)一點都不亞於2015年的燃爆大銀幕的《大聖歸來》,是近年來最好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的場景、劇情、特效、人物、配音、配樂,都很優秀!
  • 馮小剛這部賀歲檔電影,哭到不能自已,值得和愛人三刷
    《只有芸知道》就種心態下的作品,看過這部電影你就會知道馮小剛的風格真的變了,這次變化還是非常大的,這次的深沉的、隨之湧動的巨大情感。這部電影也是深情的,一般深情的電影都是要經歷一些困苦才能體現出來,但是這部電影沒有那麼劇情化,只是有些窘迫罷了。所以這部電影對馮小剛導演來說也是一種挑戰,是一個全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