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還有遠方的苟且

2021-02-23 遇見簡愛

1

先說個三國時的故事。

 

有個孩子,十五六歲就偷偷跟著姐夫進山剿匪,當姐夫的害怕,也拿小舅子沒辦法,交給嶽母管教。這個膽大包天的孩子卻對母親說,「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後來他來到孫吳軍中,聽從孫權建議,發奮讀書,留下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成語。還曾為魯肅「畫五策」,他人生最精彩的一筆是打敗了關羽。

 

沒錯,這是呂蒙。一個膽大心細,愛好讀書,又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當然,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但不是我說的重點。

 

再看一段文字,同樣出自《三國志》,《三國志 甘寧傳》中還有一段關於呂蒙的記載。

 

甘寧的廚子犯了錯,投奔呂蒙,後來呂蒙把廚子歸還給了甘寧,甘寧許諾,不會殺了廚子。結果回去就把人家「挽弓射殺之」。呂蒙很不高興,要攻打甘寧,結果呂蒙的母親勸他說,你怎麼能因為私人恩怨去打甘寧,況且吳王把你當做骨肉一般看待,你這樣做,即使吳王不過問,你也是犯法。

 

呂蒙怎麼做的?「蒙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甘寧的字),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寧)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2

看歷史人物有不同的角度,我喜歡從人性或心理角度來看。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來推動,而一個人的行為,卻是受性格、心理、以及更深層的人性來控制。

 

呂蒙要發兵攻打甘寧,並不是出於他尊重廚子的性命。戰亂時代,見慣打打殺殺、血肉模糊的場景,一條人命在呂蒙的眼裡不值錢。原因是甘寧答應他不會殺廚子,呂蒙看重的是承諾,面對不講誠信的人,他有理由做出必要的懲罰舉動。而且,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會兵」攻打前,他不是一時衝動,肯定會有詳細考慮。

 

假如有人對我們做出承諾,結果馬上就翻臉,我們心裡會怎麼想?會不會憤怒?會不會做出必要的反應?社會與時代會改變,人心不會改。

 

為什麼他又停止進攻?母親的話點醒他。甘寧不講誠信,是私人恩怨。同是東吳的帶兵人打了起來,你讓吳王怎麼看?還想不想跟吳王混?

 

為了吳王的恩情,為了能在吳王手下好好待著,贏得生前身後名,呂蒙竟能瞬間換了臉色,帶兵來了,還笑著打招呼,回去後,兩人高高興興喝一天酒。

 

這得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此時的呂蒙,在吳王心目中,馬上加一百分:好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如果呂蒙會唱歌,此時他心裡必定默默向吳王唱道:想走出你控制的領域,卻走進你安排的戰局,我沒有堅強的防備,也沒有後路可以退。

 

他只是吳王的一顆棋子,他不想變成棄子。

 

3

我們誰不是生活中的一顆棋子?有多少事不能按照自己的心願走,無奈聽憑生活的擺布?在「默默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之間,我們大多數人選擇了前者。苟且活著,無力反抗。

 

現實太殘忍,挺身而出者,往往粉身碎骨。苟且活著,得過且過,是非常舒適的生活方式。老闆罵一句就罵一句吧,誰讓咱在人家手底下討飯吃呢?領導給穿小鞋就穿吧,咱不聽話,誰知道明天會怎麼整我?

 

如呂蒙,一時激憤,最終還是選擇妥協。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明天生活會繼續欺騙你;我想靜靜,可靜靜已經是哥們兒的女朋友;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是別人的。

 

今天以及明天的苟且,是生活常態。

 

但如果以此做為生活準則,那用不了多久,我們真地就成了生活的棄子。

 

4

還有更能苟且的。

 

明朝張居正,「少穎敏絕倫。十五為諸生。巡撫顧璘奇其文,曰:『國器也。』」他二十三歲中進士,後來進入內閣。在萬曆皇帝登基後,他擔任首輔,實行一系列改革。改變了吏治敗壞、財政危機、賦役不均、軍心渙散的局面。

 

為了擔任首輔,在當時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勢不兩立的情況下,他選擇和司禮監太監馮保結盟,又取得萬曆生母李貴妃的信任與支持。在太監和女人的支持下,他才做了萬曆首輔,強有力地保證改革順利實施。

 

如果談道義,談文人風骨,他怎麼可能有機會掌控全局?

 

是的,他沒有節操,只是,他以犧牲節操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理想。是的,呂蒙選擇了妥協,但他的妥協是要做更大的事:建功立業。

 

苟且活著不是問題,問題是苟且的目的是什麼。

 

5

沒有目的,僅是活著,僅是舒適地活著,匍匐於命運及生活的腳下,是生存的本能,沒有什麼可指責。生活中太多無常,人性是趨利避害,是免除恐懼,而苟且能帶來當下的安全感及簡單的利益。

 

然而生活不止這一些,我們還要歸屬感,存在感,還有獲得他人承認的本能。

 

獲得他人的承認,首先從承認自己的苟且開始,從好好活著開始。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再在庸碌生活中默默積澱力量,才能讓人生煥發光彩。如呂蒙,如張居正,如更早一些的司馬遷。

 

沒錯。別人打了自己的左臉,然後再把右臉遞上。別人罵了自己一頓,自己還得自我批評。在某些場合,還要學會表揚與適當的自我表揚。

 

但別忘了,有一天,得還生活一記響亮的耳光。這才是苟且活著的真正意義。


 作者:任風南  一個沉默的讀書人,孤獨的行者。用熾熱的心冷眼看世事,用美食與文字構築自己的世界。轉載請註明作者簡介和出處:簡愛JENNY。 


    

            

相關焦點

  • 樂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       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在那些難熬的日子裡,許巍會對你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或許現在的你正在被生活壓的踹不過氣,或許你現在對生活很迷茫,又或許你正在為了夢想而努力奮鬥。
  • 信奉生活中只有苟且,到了遠方還是一樣苟且
    如果一桌爛菜加個濾鏡就想冒充我們不能因道德總被解構就「躲避崇高」甚至追崇鄙俗,也不能因「苟且都是生活所迫」而覺得理想就多餘。這些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攻陷」了朋友圈,也將輿論從「小眾的許巍一夜之間大眾化」的人物臧否,帶入「苟且VS詩與遠方」的社會爭論。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善於隱藏自己的壁虎,將最能融合進生活的一面表現出來,獨自承受著生活帶來的壓力,獨自與生活的苟且做著抗爭。這不知道多少的無奈、多少的辛酸、多少的苟且的生活,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在悄然之間,悄悄的摧毀我們的防線,讓人崩潰,很多人都說的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之間,那是生活的積壓,那是過多的承受生活的壓力,卻沒有地方排解而導致的結果。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下半輩子的苟且丨文化觀察
    如果不像某些人那樣掌握大量的社會資源,我們即便得到了嚮往已久的詩和遠方,也很有可能是換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在那裡一邊讀詩一邊苟且著。可是說到底,這不過是又一場「網紅演出」而已,貌似「文藝」,背後卻是實打實的銀子在召喚著創作者和傳播者。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首曲子的一夜走紅?作為普通人,又該如何面對苟且的生活,眺望可能永不存在的遠方呢?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小時候覺得理想就是理想理想給不了現實所需要的一切,卻給你一個長遠的目標從小到的理想是一盞燈,去向理想的路是孤獨的,為了不迷茫活在當下,有很多的人選擇了現實有很多的人選擇堅持,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堅持還是為了現實總會有舍有得,活在當下再進一步成了很多人的選擇,還記得有一朋友說過在北京八年,與自己相愛的人相遇、相知、相守、相伴,最後結婚卻沒有選擇在北京,他們迫不得已選擇了那個生活節奏慢的城市
  • 生活除了苟且,還是苟且
    高曉松說他小的時候,母親曾告訴他:「生活不但有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對於他那一類人來說,也許確實是這樣。但我相信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生活除了苟且,還是苟且。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八九是現實,是無奈,是掙扎,是生存,剩下的一二,才是想像中的詩與遠方,是苟且中與人的一點希冀與願望。人只能生活在現實中,只能生活在現在,而遠方永遠只能是遠方,一個希望中的遠方。這句話或許很有詩意,以至不少人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
  • CDN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我家那閨女》黃雅莉的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而看了本期視頻讓我更驚嘆的是她對生活的態度。她的山田心我更是嚮往。上一期的她是作為觀察員來的,沒想到這一期,王鷗竟然去她的家裡做客了。節目播出她也發了微博說。租的房子也要過最有趣的生活。我很喜歡她的房子,後來得知,這個房子竟然不是她的,而是租來的,我感覺她就是不論房子是不是自己的但是生活也是自己的。
  • 即便生活苟且,也要看到詩和遠方!
    高曉松老師有句很經典的至理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所謂的「眼前的苟且」也許是無數感到心累的壓力,看不到未來的絕望。前幾天看了一則新聞,說復工後的兩個月裡,中國外賣騎手新增了58萬!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沒有理想的現實叫活著,而有了理想的現實才叫生活,我們都想要好好地活著,但也想要更好的生活。可生活比較苟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如果可以的話,誰不想做更好更體面的工作,誰不想過更好更體面的生活!
  • 茶水間【狗gor雜談】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freestyle和遠方
    大家看到這裡肯定和狗gor一樣已經完全明白事情起因經過發展但還有一個疑點freestyle什麼意思?喲,看來高老師的名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可以改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freestyle和遠方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湖頭的村莊和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相信最近大家都被許巍的這首新歌刷屏了生活中有多少人渴望著他們心中的理想國卻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囿於周遭藩籬但如果你感到累了不妨來湖頭吧這裡有詩,也有遠方的田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湖頭的五閬山
  • 「詩和遠方」何嘗不是一種苟且
    —分享—   朋友圈還沒有完全淨化「A4」腰甩出的脂肪,就被許巍與高曉松精心熬製的「大補」雞湯歌——「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
  • 周末好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媽媽坐在門前哼著花兒與少年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那些幽暗的時光那些堅持與慌張在臨別的門前媽媽望著我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 誰讀懂了許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成長的路程會遇到許多的事情,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無法控制的,但是發生的事情逃避永遠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那我們應該怎麼辦了?我們應該敢於面對他們,才能讓自己在這過程中成長。雖然眼前苟且,但是走過去後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你的詩和遠方,正是別人的眼前的「苟且」,沒有「也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很多年前,這句話曾火得一塌糊塗,也曾有無數的文藝青年,背了吉他,挎了背包,毅然走向他們所謂的詩與遠方,目標無一例外地直指雲南和西藏,去追逐他們的夢想中的香格裡拉。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先驅者高曉松已經先與他們火得一塌糊塗了。與他們不同的是,高曉松去的卻是廣州。這句話就是他說的。
  • 上坤雲系場景化營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上坤認為,房子將會從單純的居住空間變成承載人們美好生活的載體,房產未來發展一定離不開「IP、主題、定製化」這些概念,產品打造時將更適合當代生活理念融入其中,選擇在產品上做場景化營造。為了使場景化營造有更好的效果和使用感,上坤聯合多品牌,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社區。
  • 離婚是「生活的小插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是生活依然要繼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那麼一個女人離婚後該怎麼辦,該如何快速走出陰影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離婚的原因多種多樣,如果是被動的離婚,那麼或許是對方遭遇了外遇,又或者對方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讓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 眼前不只苟且,詩和遠方在途
    最近有一首歌在朋友圈刷屏許巍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這首高曉松作詞的歌曲,在許巍的手裡,被賦予了簡單而清透的旋律,有一種反覆吟哦的暖意和溫存,而高曉松那段著名語錄所構成的歌詞,也因為豐沛的文學氣息與微醺的曲調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