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進軍無人零售,對手不再是星巴克

2020-12-2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瑞幸在探索不靠線下引流,也做得好線下生意。

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的標籤是什麼?很多人說是瘋狂補貼,瘋狂擴張?

錯了,瑞幸的標籤是每隔三到四個月,必然有一個商業模式的迭代,讓市場感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8年5月正式營業,堅持App下單,門店自取或外賣,哪怕為此損失一部分客戶體驗;8月正式推出低脂輕食,做品類擴張;19年1月宣布將新開2500家店,門店總數在年底達到4500家,全面超過星巴克;到5月,瑞幸正式IPO;9月,小鹿茶品牌獨立,開放加盟。到2020年新年,瑞幸沒讓人失望。

首先,承諾兌現了。2019年年末,瑞幸直營門店數量達到4507家;截止1月9日美股收盤,市值達到106.6億美金,而IPO時的市值是47億美金。

其次,新商業模式如約而至。瑞幸在2020年1月8日宣布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進軍無人零售領域,說「情理之中」,是因為無人貨櫃是門店的延伸,也是瑞幸無限場景戰略延伸的必然結果,說「意料之外」,是瑞幸在無人零售風口趨冷的時候殺入,還用了個過去沒人敢想的打法。

線下貨櫃,但不靠線下引流

雖然是首次亮相,但根據瑞幸CEO錢治亞的說法,「瑞即購」已經是瑞幸的第二代產品了,此前內部團隊秘密研發了一年,以保證產品品質和口味達到瑞幸咖啡門店相同的標準,同時在終端除了WBC大師拼配的IIAC金獎咖啡豆,還提供小鹿茶、熱巧、牛奶、熱飲/冰飲,號稱國內最豪華的無人智能咖啡機。

不過,這些硬體配置還不是瑞幸這次無人設備最大的看點。傳統無人售貨機目的基本都是利用無人終端的特性做終端即時購買的生意,在傳統便利店人員和房租的猛漲情況下高密度覆蓋市場,所以本地支付購買是常態,沒人敢在這方面「為難」顧客。

但瑞幸的「無人售貨機」反其道而行,只支持顧客自取,顧客必須通過瑞幸App下單,然後去機器自取,【商業街探案】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很多人坦承「看不懂」,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咖啡需要現磨現衝的特性,提前預定自取的模式可以防止客單高峰時在櫃機前排隊等咖啡的困擾。

但這個理由還解釋不了瑞幸的打法,因為主打零食售賣的「瑞划算」也採取的是App下單線下自取的模式。

一位瑞幸內部人士告訴【商業街探案】:瑞幸的考慮其實不複雜,不用把它看成一個孤立的售賣點,看成一個小型的瑞幸門店即可,比如瑞幸無人咖啡機的補貼與門店一模一樣,既然瑞幸門店需要App下單,那麼無人售貨機自然也沿襲了瑞幸的模式。

一個可以參考的案例是盒馬鮮生(以下簡稱盒馬)。盒馬以門店立足,但門店堅持只能使用App付款,為此不惜暫時犧牲一些用戶體驗,比如這在初期一定會把很多老年人擋在門外。

但日後盒馬在做業態擴張和業務模式創新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其意義不僅僅在於App的活躍度、會員沉澱與企業自己的流量池,而是讓整個運營鏈條在一開始就全程數位化,一方面能夠不斷優化企業的運營效率,另外一方面在做能力模塊提煉與創新業務的時候,能夠做到有章可循。

【商業街探案】曾考察過一些傳統商超的業務創新,比如永輝曾試圖推出一些永輝優選、精選的新模塊,但因為混雜了自營品牌和傳統品牌,導致定位不清,最後發現整個超市到處都是永輝優選、精選,等於為了變革而變革,反而給消費者增加了不好的體驗,究其原因,和做新品牌定位時缺乏數字依據是很有關係的。

瑞幸應該是近年來新零售企業裡,少有的有底氣以自身的App為流量與交易中心的企業——錢治亞對瑞幸的定義是「自有流量+自有產品的智慧平臺」,很多人說起瑞幸瘋狂補貼線下,關注門店的運營利潤率,但如果關注到瑞幸App可以從BATJ等流量寡頭的「封鎖」中突圍而出,算一下線上的引流成本,可能就不會覺得瑞幸有多虧了。

堅持獨立App與在線交易的價值其實已經在瑞幸小鹿茶獨立、開放加盟的過程裡體現出來了。眾所周知,加盟最大的坑就是加盟後品牌管理不力,或者根本管理不過來,小店自身在經營、營銷上既缺乏資源,也缺乏經驗,一個典型的場景是,自己花了不菲的加盟費,結果發現店面旁邊就是一家山寨品牌,而實際運營過程裡維權非常困難。

小鹿茶至少輕鬆解決了消費者教育問題:用不了App買單的就是山寨。當然,更重要的是,以App為流量和交易中心,加盟商可以共享瑞幸從供應鏈到生產製作,再到銷售與營銷的能力,也就解決了加盟管理的問題。

回過頭看,瑞幸之所以能夠每三到四個月就能給市場提供一個商業模式層面的大爆點,也是因為企業沒有傳統線下零售的包袱,從一開始就堅持全程數位化運營的結果。

所以,到無人貨櫃布局,儘管業界默認的無人貨櫃應該圍繞本地支付體驗進行改進,但瑞幸仍然堅持「App在線交易」,從企業整體布局的角度是順理成章的——無限場景的基礎就是企業數據在底層的打通,如果企業內部都存在數據孤島,那麼顯然無限場景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能不能解決無人貨櫃本身的痛點呢?

數據驅動,打穿無人零售痛點

無人零售是2017年興起的一個風口,有數據顯示,到2017年年底,國內無人零售貨架落地2.5萬個,無人便利店落地200家,全年吸引到40億投資,但是僅過1年,行業內就大規模爆出負面新聞,包括撤櫃、倒閉、裁員。業界又在2019年趕緊討論無人零售是不是偽命題。

總之,早期的無人貨櫃面臨著盜損高等問題,後來業界開始推行封閉式的智能無人貨櫃,但又面臨著成本高的問題,投資人朱嘯虎曾經直言說無人貨櫃的帳算不明白,不可能盈利。

【商業街探案】小編也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尷尬的問題,在公司樓道裡的無人貨櫃買了一瓶可樂,但並未付帳成功,然後趕緊給公司客服電話說明情況,但並未得到回覆,再後來,該貨櫃撤掉了。

按照瑞幸的說法,瑞幸的無人售貨機將覆蓋辦公室、校園、機場、車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和社區等各個場所,並將和瑞幸現有門店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同時還和公司的智能系統無縫對接,運用 IOT物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技術,打造新的客戶體驗。

從這段描述裡可以看出,瑞幸敢於在這個時候進軍無人零售的底氣有兩點:

瑞幸目前在全國的4500家門店;瑞幸堅持App獨立,在線交易所沉澱的流量與全鏈路數位化的能力。這個場景其實非常好理解,過去都說無人貨櫃不盈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賣幾袋零食」的營收和利潤完全覆蓋不了一臺終端機器的運營成本,尤其對沒有門店基礎的入局者來說,無人貨櫃本來的賣點是無人,但最終給搞成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導致商業模式出現了bug。

按照瑞幸的說法,瑞幸的門店就是無人售貨機天然的前置倉,備貨、維護、清洗就可以由門店的人力和儲備解決,一方面降低了無人售貨機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門店的能效,這就是所謂的「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而指揮棒就是瑞幸App沉澱的流量和數據,其對無人售貨機選址、營銷起到的是引流增效的作用,而不是讓本地貨櫃單獨發力。

目前,還不敢說瑞幸的模式能夠徹底解決無人零售的痛點,畢竟還要看實踐運營的結果,但至少該打法和思路跳出了原先的死局。

在新生代財經作家、湃動影響力CEO沈帥波最新出版的《瑞幸閃電戰》一書中曾經提到過:數據最終的服務目的都是做決策,除此之外都是花架子。而瑞幸要想建立競爭壁壘,信息化和數據化是必行之路,但只有最終完成智能化,瑞幸才能真正建立護城河。

電商瑞幸

在【商業街探案】小編的印象裡,瑞幸在1月8日的無人零售發布現場可能是瑞幸歷代發布會場地面積最大的,因為至少有一半場地給了百事、雀巢、恆天然等合作夥伴,他們在現場展出的各類零食讓曾以吃貨汗顏的小編很慚愧,因為這些新奇包裝的產品,小編過去在超市裡很少見過。

顯然,這些品牌都是瑞幸另外一臺無人售貨機瑞划算的合作夥伴,瑞幸通過深度採購與定製,保證了終端產品的體驗和價格。

另外的一個小彩蛋是,瑞划算內置了充電寶,不知道小電、街電是不是有點顫抖。

一位投資人認為,瑞幸這次的無人零售布局不但是其產品與品類邊界的延伸,更是商業模式上的一大轉折點,有機會實現自我顛覆。

在他看來,「完全基於線上的品牌認知與交易工具,不依賴任何線下引流來做線下零售生意是一項創舉。如果瑞幸的無人零售模式能走通,有可能把零售公司的價值從實體店解放出來,變成像網際網路公司一樣以DAU、MAU等維度來看待品牌價值的方向。」

簡單來說,過去人們習慣把瑞幸對標星巴克,考量的是瑞幸門店運營效率、單杯咖啡的成本及毛利等傳統零售的運營指標,但「瑞即購」和「瑞划算」的發布,徹底「暴露」了瑞幸規劃的版圖,從一開始就不是門店驅動的零售企業,而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但以線上為中心的「電商」,隨著輕食、茶飲再到這次14家合作夥伴食品的引入,更像一個線上餐飲超市,門店也好,無人售貨機也好只是同消費者接觸,完成最後一公裡消費與服務的觸點。

這已經是一種全新的,能夠提供線下優質體驗但又不用受到線下束縛的銷售與服務模式:如果要類比電商,更像一種「淘寶+快遞櫃」模式的進化版:更智能化、流量與服務完全閉環、由企業緊密控制,這也是投資人強調的,未來評估瑞幸可能更適合用DUA、MAU等網際網路指標的原因。

正如《瑞幸閃電戰》一文中提到的:當零售跨越邊界從實體世界進入數字世界時,規則驟變,顧客、產品、服務、流程和資源的排列組合展現了多樣化的可能性。瑞幸從對標星巴克起家,到如今離星巴克越來越遠,這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本文由 @商業街探案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無人零售現身,瑞幸離星巴克越來越遠
    瑞幸在2020年1月8日宣布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進軍無人零售領域,說「情理之中」,是因為無人貨櫃是門店的延伸,也是瑞幸無限場景戰略延伸的必然結果,說「意料之外」,是瑞幸在無人零售風口趨冷的時候殺入,還用了個過去沒人敢想的打法。
  • 瑞幸咖啡布局無人零售,反觀新零售的核心本質
    這是2020的新年伊始,瑞幸的股價表現顯然再創記錄。而資本市場的興奮劑來自咖啡,但又可能不止咖啡。在1月8日戰略會上,瑞幸同時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宣布進軍無人零售。更早一批做無人售賣機和無人便利店的創業者均倒在了無人零售的風口之下,瑞幸會給資本帶來什麼驚喜,又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
  • 瑞幸的軍刀,星巴克的旗杆
    不過這次疫情下,兩家的差距其實已經開始顯現了——星巴克中規中矩,而瑞幸已經開始玩起了數位化和技術,把無人零售的熱咖啡送到醫院,這背後其實兩種觀念的折射——星巴克依然固守它的第三空間理論,而瑞幸從咖啡起家,推出小鹿茶後,今年又宣布切入無人零售領域,換句話說,兩家不論從產品形態、商業模式以及用戶場景上,都有巨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從一臺無人咖啡機背後,能看出瑞幸和星巴克已經越走越遠了
  • 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 瑞幸咖啡宣布進軍無人零售
    1月8日,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戰略發布會公布,其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累計交易客戶數超過4000萬。按照2019年初瑞幸定下的目標,在門店、杯量方面都超越星巴克。同時,瑞幸咖啡發布智能無人零售戰略,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luckin coffee EXPRESS)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luckin pop),進一步密布網點、貼近客戶。
  • 疫情之下,星巴克「降速」瑞幸「加速」
    但是,主攻網際網路咖啡的瑞幸受到的衝擊卻小的多,甚至加速了其無人零售和市場擴張的布局。線上賣咖啡獲益,瑞幸星巴克競爭加劇觀察者網注意到,在疫情重創了線下門店額情況下,線上賣咖啡成為了星巴克的新選擇。但是,相比起國內網際網路咖啡的「領跑者」瑞幸咖啡,星巴克依然在此領域落後一步。
  • 星巴克停業的日子裡,瑞幸在做什麼?
    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憑藉此舉,瑞幸成功將其無人零售智能終端拓展到醫院場景,短期來看,帶有公益性質的免費入駐,讓它背負不小的成本壓力,但從瑞幸無人零售的整體布局來看,這同樣是一次培育市場和用戶的機會。今年1月8日的發布會上,錢治亞表示,瑞幸咖啡的無人零售、線下門店和電商渠道,組成了瑞幸咖啡全渠道的自有流量體系,瑞幸咖啡正在致力於構建集合自有流量和自有產品閉環的智能零售平臺。
  • 剛上工信部黑名單瑞幸咖啡就暴漲12% 星巴克徹底慌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動了星巴克的"奶酪"之後,瑞幸又決定要進軍無人零售領域了。8日,瑞幸咖啡召開戰略發布會,瑞幸咖啡執行長錢治亞宣布,瑞幸將推進智能無人零售戰略,並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luckin coffee EXPRESS)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luckin popMINI)。「越多越好,越密越好,不設上限。」
  • 瑞幸2020年會超越星巴克嗎
    」下午兩點半左右,她發現家附近的兩家一點點奶茶(萬泰城店和來福士店)不再顯示「本店已休息」的狀態,激動萬分的她光速下單大杯四季瑪奇朵,茶飲15元+配送費4元。當時頁面上顯示配送時間較長,預計70分鐘。瑞幸老大錢治亞曾喊話對標星巴克,而星巴克老大凱文詹森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曾特別評價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新對手瑞幸帶來的「威脅」,他認為瑞幸咖啡「不太可能」在2019年超越星巴克。那麼,按凱文詹森的說法,瑞幸咖啡有沒有可能在2020年超越星巴克?
  • 星巴克:那些瑞幸教我的事
    自2017年以來,「數位化創新」已經數次被星巴克CEO級別的高管提及,而數位化創新所涉及的層面,已經從簡單的行動支付,深入到了前後臺業務的運營、零售業務管理、庫存管理,以及對供應鏈的優化。瑞幸咖啡的出現,顯然加速了星巴克的數位化進程。
  • 剛剛,馬雲「拿下」了星巴克!背後的真相新零售
    8月2日,在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全面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後,星巴克總裁接受彭博社記者採訪,在被問及中國的競爭對手瑞幸咖啡時表示:星巴克從不缺少競爭,中國的市場機會很多,將繼續立足中國,服務中國。21財聞匯、中國基金報(chinafundnews)、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市場發生了什麼?
  • 瑞幸遭受重創,騰訊出手開始搶星巴克生意了!網友:多少錢一杯?
    瑞幸曾經把星巴克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和追趕的目標,瑞幸的快速擴張讓星巴克感受到了壓力,而如今瑞幸出事,星巴克是不是就沒有競爭對手了?瑞幸相比星巴克的優勢就是價格戰,拋開咖啡質量,很多人選擇咖啡是因為一杯價格,星巴克的價格比瑞幸高出10元左右,如果瑞幸退市,星巴克能否獨當一面呢?
  • 星巴克+7-Eleven+好市多+亞馬遜,瑞幸到底像誰?
    2020年伊始,瑞幸發布無人零售戰略,要把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貨機鋪向更廣闊的市場,瑞幸股價應聲高漲12%。所以回頭看,不管是從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獲得的靈感,還是錢治亞稱讚的小米、嚴選,亦或是上市路演PPT中的「星巴克+7-Eleven+好市多+亞馬遜」,瑞幸到底像誰?
  • 星巴克「由衷」的感謝瑞幸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零售老闆參考」(ID:lslb168),作者:萬德乾,36氪經授權發布。 瑞幸在全球資本市場嚴重傷害了中概股的信譽名聲;瑞幸也在中國資本市場嚴重摧毀了網際網路咖啡的創業價值。 瑞幸從2018年橫空出世開始,就以主動「碰瓷」星巴克——起訴星巴克搞壟斷,賺取知名度,讓星巴克很不爽。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1 榜單:瑞幸緊追星巴克,上海咖啡店最多1月11日消息稱,瑞幸咖啡日前完成增發並發行可轉債,總融資額達到11.3億美元。除了這則好消息之外,瑞幸近來喜訊連連:1月8日,瑞幸宣布2019年總門店數達4507家,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國內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同時發布了進軍無人零售領域的新戰略。受此消息影響,1月9日,瑞幸咖啡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0.92億美元。
  • 瑞幸咖啡最大的對手是星巴克麼?還是有著更可怕的競爭呢!
    看到上段的描述後我們說,瑞幸咖啡好厲害,這麼短的時間已經超過了星巴克,門店4500家覆蓋了大部分城市了啊。可以說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運營過專車的人來操盤這個咖啡行業,確實可以做到這樣資本的融資、燒錢、營銷、推廣,各種方案爐火純青!
  • 邱慈觀:與星巴克相比,瑞幸關心ESG嗎?
    不過,瑞幸曾塑造了絢爛的中國想像,正面而風光。事實上,打從一開始,它就高調崛起,從無人零售、人人喝得起,到連鎖咖啡獨角獸,瑞幸的發展疾風迅雷,勢如破竹。瑞幸咖啡於2018年1月試營,通過線上引流加外賣、網際網路式補貼、大數據精準選址等作法,從兩輪融資到2019年5美國上市,前後僅十八個月,其兼程猛進,扶搖直上。
  • 瑞幸造假門後、星巴克利潤腰斬,咖啡業為過熱投資買單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爆光的新聞猶在耳邊,緊接著,美國咖啡零售連鎖企業星巴克於近日發布業績預警,因中美兩大市場受商情影響,預計第二財季利潤腰斬。無獨有偶,連咖啡、灰盒子咖啡也相繼被曝出負面消息。自2018年起因瑞幸咖啡補貼大戰刺激高速發展的咖啡行業,也要為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背鍋嗎?
  • 22億造假後,我們還能喝到瑞幸咖啡嗎?
    一方面瑞幸剛發布了進軍無人零售的新戰略,股價高漲;一方面強硬回擊,「你沒有看懂我們的商業模式和戰略布局」。美國的資本大概是看懂了,不光看懂還特別看好,都選擇站在了瑞幸這邊。瑞幸自己把自己舉報了,不是3.9億,是22億。
  • 瑞幸咖啡與星巴克差距在哪?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以其快速的擴張能力,迅速佔領了國內咖啡市場,僅次於星巴克。瑞幸咖啡「燒錢式」推廣玩法:低價格,各類補貼,店鋪快速擴張,網際網路營銷等各種手段讓瑞幸咖啡迅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的重大隱患。
  • 瑞幸的「危險遊戲」
    今年7月以來,瑞幸不斷推出小鹿茶、堅果系列,並且將自己的經營範圍涉獵到圖書、報刊零售、音像製品零售、電子出版物零售等多個領域,如今,瑞幸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無人零售——推出了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在推出新產品的同一天,瑞幸則計劃增發1200萬股美國存託股,並表示將發行4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