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蘇州,通過人工耳蝸的植入,
我的女兒不久就能走出滯留了4年的無聲世界!」
近日,在蘇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病區,
4歲的泰州女孩琳琳,
開心地對著手機哼唱小曲,
站在她身後的醫生正一層層解開她頭上的紗布。
再過1個月,醫生將為她戴上人工耳蝸體外機,
並進行開機測試,
這也意味著琳琳將第一次
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
琳琳今年四歲,來自泰州興化縣的農村,出生時做聽力篩查未通過,但當時家人沒有重視。
「我和太太都是健全的,也沒有家族遺傳病,所以都沒有放在心上,村子裡也有小孩說話晚,我們想孩子就是語言遲緩。」琳琳的父親孫清說,琳琳經常咿咿呀呀發聲,還特別調皮。
直到2019年6月份,琳琳摔了一跤,才讓一家人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孫清記得很清楚,琳琳摔跤撞到了頭,走路就像喝醉了酒,搖搖晃晃。一家人帶著孩子到蘇大附兒院就診,以為腦神經出問題了。檢查結果顯示,琳琳確診為重度先天性耳聾。
「我從確診到現在都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孩子太遭罪了。」看著孩子天真的眼神,琳琳的媽媽眼神中充滿著憐惜。
(植入人工耳蝸的琳琳)
一家人輾轉南京、杭州看病,都得到了同樣的答案。醫生說,植入人工耳蝸是最好的方法。當得知一個最便宜的人工耳蝸還20萬的消息後,一家人緊緊皺起了眉。因為孩子還有部分殘餘聽力,最終選擇給小琳琳配助聽器。
孫清是興化市鎮上的當地鎮醫院藥房普通職工,母親全職照顧琳琳和弟弟,全家人的收入僅僅能維持一家人的花銷。加上治療費和一年的康復費用,20萬元只是一個保守估計的數目,而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琳琳佩戴助聽器1年後,效果並不理想,孫清還是決定給孩子植入人工耳蝸,「女兒有點調皮,但是很聰明,康復培訓老師都誇她記憶力很好。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再苦再難舉債也想讓她康復」。
今年7月,孫清得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蘇州市慈善總會(基金會)與蘇大附兒院在開展關愛聽力障礙兒童項目——童心聽世界,能提供一定的手術費用,一家人決定從泰州來到蘇州。
7月12日,在「童心聽世界」項目的資助下,琳琳順利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次日孩子身體指徵恢復良好,未發現術後相關併發症。出院後,琳琳傷口恢復得很好。
「一般人工耳蝸植入患者,術後恢復順利的話,一周拆除傷口縫線後即可出院,1個月後開機調試,正常者即可獲得聽力反應,再經過語言康復、調機等方式,即可獲得言語能力。」蘇大附兒院耳鼻喉科主任竇訓武表示,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分體內植入和體外言語處理器。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耳內的耳蝸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覺神經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的。
「雖然還沒有裝機,但女兒比以前說的話好像多了一點,很期待她會說謝謝。」孫清說,特別感謝「童心聽世界」這個愛心項目,讓孩子有機會獲得嶄新的人生。
童心聽世界
在中國有1.2億人存在聽力障礙,其中聽力語言障礙者達到了2780萬,7歲以下的聾兒有將近20萬,每年仍有將近3萬新生聾兒出生。
他們身處無聲的世界,失去了與世界溝通最為重要的途徑。但是,這些聽障兒童如果在3歲前得到及時的治療,大多數都能恢復聽力、恢復語言,可以像健聽兒童一樣上學,就業以及生活。
為滿足聽力障礙兒童的治療需求,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蘇州市慈善總會(基金會)、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發起關愛聽力障礙兒童項目——童心聽世界,為0~14周歲患有聽力障礙的貧困家庭兒童提供手術治療費用的慈善幫扶,讓聽障兒童能夠早日回歸有聲世界。【看蘇州專稿Loong/文、攝影/杜鵬偉】
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