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離職潮「故事」各異 多選項「個人原因」 更像脫身藉口

2021-01-08 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胡振明

作為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指定聯絡人,董秘在外行人眼中是個令人羨慕的高薪位置,但奇怪的是,近年來,上市公司董秘離職者卻不在少數,給出理由多數為「個人原因」,但在這「個人原因」的背後,卻有著各式各樣的故事。

作為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指定聯絡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董秘)責任和壓力可謂重大,其不僅對外負責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係管理;對內還得負責股權事務管理、公司治理、股權投資、籌備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保障公司規範化運作等事宜。如在位時一旦處理不當,難免會受到重罰。

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28日),A股公司發布的「違紀違規」類公告當中,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董秘的「違紀違規」披露。或正是壓力過大,僅今年4月份以來以各種理由宣布辭職的董秘就達40多位。

年內有70餘家公司董秘宣布離職

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不僅有普通「秘書」職能,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其還是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需要經過培訓、通過考試才能取得相應的資格,一言一行代表著上市公司的「官方聲音」。然而都是一樣的職位,卻因所在公司規模或行業性質的不同,各家公司董秘的工作、生存情況卻是千差萬別的,可謂是「富者流油、窮者含淚」。例如,萬科董秘朱旭2018年時就曾憑藉849萬稅前年薪高居上市公司董秘榜首,而ST成城董秘賴淑婷在同一年中卻只領取了5.4萬元薪酬。

薪酬的多少或只是反映了上市公司董秘的生存狀態指標之一,而他們所面對的職業壓力和職業風險卻是一樣的。Wind數據統計顯示,自2020年1月1日以來(截至4月28日),A股上市公司所發布的「違紀違規」類公告當中,不同程度上涉及董事會秘書的公告多達121份,平均每天都有一份關於董事會秘書的「違紀違規」類的公告發布。當然,這其中既有不少公告是一般違規和整改,也有董事會秘書違規被比較重的處罰情況出現。比如,今年4月27日四環生物發布《關於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市場禁入決定書及結案通知書的公告》就屬於較輕的一類,時任董事會秘書的周揚只是受到「給予警告,並處以6萬元的罰款」的處罰。而處罰嚴重者如益盛藥業前董秘李鐵軍,其2017年時就因內幕交易一事,被證監會處以「沒收違法所得444.56萬元,並處以罰款1333.67萬元」。

《紅周刊》記者發現,自2020年1月1日以來,A股市場中已有70餘家公司發布了董秘辭職或更換公告,僅4月份就有40多位。就這些董秘辭職或更換的原因看,既有「工作調動原因」,如農業銀行前董秘周萬阜;也有「個人原因」,如雅本化學前董秘王卓穎。當然,離職原因中還包括了因公司受罰而「引咎辭職」的,如中潛股份前董秘張繼紅。

值得注意的是,在「個人原因」辭職的董秘中,《紅周刊》記者發現有不少董秘的離職是個人的利益與公司基本面之間產生差距而選擇辭職的,如董秘持有任職的上市公司股票,若在公司股價比較高的時候提出辭職,則很容易會被懷疑成是為了套現、避開監管才宣布離職的;而作為公司諸多內幕信息的知情人,也有董秘通過內幕信息提前判斷出公司很可能會出現重大風險,也會在風險發生之前提出辭職,謀求全身而退的。當然,「個人原因」中也包括了上市公司大股東操縱上市公司進行頻繁重組,讓董秘壓力過大而不得不主動辭職的。總的來看,每一位董秘的離職,其背後都有一個值得探討的故事。

同洲電子:基本面長期惡化,前任董秘離職後手中數百萬股票成謎

4月18日,同洲電子發布《關於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辭職的公告》,賀磊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職務,此後將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同一天,同洲電子還在另一份公告中披露:「劉燦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將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董秘和董事長在同一天辭職,雖然公告稱不會影響董事會的正常運作,但是很明顯給市場發出了一個信號,公司高管出於某種原因放棄了同洲電子的機會。實際上,《紅周刊》記者梳理同洲電子的公開信息之後,發現在較短的時期內,同洲電子大部分高管都已經離職。

2019年8月7日,公司公告稱,董事兼總經理楊健先生因個人原因辭職,此後不久的8月31日,副董事長、董事兼副總經理吳遠亮先生也因個人原因辭職。同年11月,又有兩位副總經理辭職;2020年1月14日,一位董事也宣布辭職。同年2月22日,財務總監遊道平先生也宣布以個人原因辭職,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需要注意的是,遊道平是於2019年8月13日才公告聘任的,任職時間並不長。

《紅周刊》記者研究後發現,同洲電子包括董秘在內的多名高管短期內大規模離職,應與上市公司連續多年虧損有關。財報顯示,自2016年以來,同洲電子的營業收入雖然呈現增長的趨勢,但是營業利潤卻是連續為負,若考慮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則同洲電子在2014年至2018年間的扣非後淨利潤已連續五年都為負值,分別為-4.24億元、-5,692萬元、-5.88億元、-8324萬元和-2.85億元。

就同洲電子董秘變遷來看,2015年前的時任董事會秘書是葉欣,其在2012年2月7日至2015年1月23日期間擔任過同洲電子的董事會秘書,離職後還在2015年1月30日至當年11月30日期間擔任過總經理一職。2015年年報顯示,葉欣在擔任同洲電子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總經理、董事期間,曾持有公司股份300萬股,而這部分股票是在2014年12月同洲電子股價將迎來一波大漲之前增持的。或許是其他原因,也或許是了解同州電子基本面的自己擔心繼續持股受損,為避開公司法相關規定(上市公司高管每年賣出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持股總數的25%;禁止短線交易,即買入後六個月內不得賣出,賣出六個月內不得買入;禁止敏感期買賣股票,即定期報告披露30日前,重大事項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於同年11月30日辭去董事兼總經理職務,不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葉欣的離職是否是為了套現,並沒有公開資料去證實,但可以知道的是,同洲電子的股價卻是自2017年開始一路下跌的,至今已不足2元。由於沒有相關公告內容,葉欣手中的股票後來究竟是如何處理的,仍是個「謎」。

葉欣之後,同洲電子還先後聘任龔芸和賀磊為董事會秘書,但龔芸任董秘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從中過渡了一段時間,而自2016年以來,董秘一職一直由賀磊擔任,可就在近日,賀磊也選擇了辭職,給出的理由依然是「個人原因」。

2019年10月25日,同洲電子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深證調查通字〔2019〕345號)。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而參考這一信息進行猜想,時任董秘賀磊很可能也是為了防止風險,便以「個人原因」選擇離開同洲電子這個旋渦。

*ST北訊:前任董秘去職一年後被追罰,以「個人原因」辭職疑有逃責之嫌

4月18日,*ST北訊發布了《關於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辭職的公告》,稱王明鴿女士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職務。王明鴿從2020年1月3日開始擔任董事會秘書到4月16日提出辭職,前後才四個多月時間,她在任期間並無太多值得關注的事情,但她的前任董秘周倩(2018年9月4日因「個人原因」辭職)和代理董秘職務的陳巖(總經理)卻不然,兩人都接到了監管層處罰決定。

前任董秘周倩是因「個人原因」辭職的。*ST北訊公告顯示,公司於2019年12月13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於對北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紀律處分的決定》,對北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時任董事長、時任董秘、時任財務負責人和總經理兼董秘給予公開遣責或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

該紀律處分的違規事實包括三個方面:對2018年業績預告、業績快報修正不準確、不及時,2018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且情節嚴重,關聯交易未履行審議程序、未及時對外披露。

有意思的是,周倩對此處罰提出了申辯,理由是:第一其本人已於2018年8月30日離職,對上述第三項違規行為涉及的補充確認關聯方和關聯交易的信息不知情、未參與相關決策;二是其日常履職已對相關事項給予必要的關注和核查。

雖然監管層對周倩的申辯予以了部分採納,但是讓人質疑的是,在其任職期間,北訊集團曾發生了許多異常情況,而作為時任董秘卻不知情。作為公司的高管,公司有什麼風險或利空因素是不難獲知的,而且在其任職的八個月裡,北訊集團的股價表現也反映了公司的異常。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股價從5月初開始出現下跌,到周倩辭去董秘職務的時候,股價已經下跌至19元附近,總市值跟5月初相比跌去26%。在周倩辭職後,北訊集團的股價在當年9月還連吃7個「跌停」,不到10天的時間,股價從18元多跌到了8元多。股價年內持續異動,作為公司高管成員特別是了解公司基本面變化的信息披露人,周倩的「不知情」理由顯然是難以服眾的,難免讓人懷疑其有逃避責任之嫌。在其以「個人原因」辭職很長一段時間後,監管層依然對其追予相應處罰,很可能考慮到了這個原因。

中潛股份:「妖股」事多,時任董秘主動引咎辭職

相較上述以「個人原因」離職的董秘,中潛股份前任董秘的辭職理由很明確——引咎辭職。

4月9日,中潛股份發布《關於公司董事會秘書辭職的公告》,披露:「因公司於2020年4月6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的監管函(創業板監管函〔2020〕第46號),張繼紅先生為此引咎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是什麼樣的監管函導致了時任董秘張繼紅引咎辭職的呢?

從中潛股份4月6日收到的監管函中可見,董秘辭職所涉及的事項為2020年3月13日披露的《關於籤署股權收購意向書的提示性公告》對股權收購事項的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違反了《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

表面上看,這是眾多收購意向書中的一項,然而中潛股份的這項股權收購案卻不一般。3月17日,經過整改後中潛股份發布了《關於籤署股權收購意向書的補充更正公告》,該項收購意向的真實的基本內容才得以公布,即是中潛股份擬收購乙方持有的合肥芯鵬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合肥芯鵬」)100%股權和共青城海之芯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共青城海之芯」)即將持有的大唐存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存儲」)9.051%股權。

讓人頗為奇怪的是「即將持有」9.051%股權的說法,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安排?公司為何會收購還未持有而即將持有的股權?

意向書的補充更正公告顯示,中潛股份意在間接收購大唐存儲,而乙方為合肥芯鵬的全部股東,同意將其持有的合肥芯鵬100%股權轉讓給甲方即中潛股份,同時,合肥芯鵬持有大唐存儲75.065%的股權,由此,完成收購合肥芯鵬100%股權就能夠間接收購大唐存儲相應的那部分股權。

在問題出自合肥芯鵬之外,中潛股份還想直接收購共青城海之芯即將持有的大唐存儲9.051%股權,期望通過直接和間接持股的方式持有大唐存儲84.116%的股權。在3月13日發布的《關於籤署股權收購意向書的提示性公告》中,公司表示已經與共青城海之芯籤署了股權收購意向書,可實際上並沒有,由此產生了虛假信息披露的問題。

3月17日,公司發布了《關於籤署股權收購意向書的補充更正公告》,稱擬收購共青城海之芯即將持有的大唐存儲9.051%股權,該次交易的乙方同意協助促成共青城海之芯與中潛股份之間的股權轉讓事項。

然而,即使是更正後的公告也沒將疑惑解開,仍然讓人對「即將持有」股權是什麼情況而感到不解,原因就在於共青城海之芯需要在完成工商登記之後才真正持有大唐存儲該部分股權,目前還沒有完成工商登記。

經過上述內容梳理,我們不難發現中潛股份擬間接和直接收購大唐存儲的意向書內容就略顯複雜,由此信披違規而收到監管函。如此情況,在公司公告內容中很可能存在虛假信披的。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交易所在下發的關注函中多次向中潛股份提出一個問題,即是否利用信息披露配合股價炒作。例如,在4月4日的《關於對中潛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就提問:「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級市場股價炒作的情形。」而中潛股份在回復公告中對此表示否認:「經核查,截至本關注函回復之日,上市公司不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級市場股價炒作的情形。」然而即便公司給予否認,仍無法讓市場排除股價瘋漲不合理的猜測。

面對上市公司如此紛繁複雜的收購與重組動作,以及監管層的持續關注,時任董秘張繼紅此時不以「個人原因」而採取「引咎辭職」的做法,很大可能也是為了提前規避以後監管層進一步追查下的風險。■

(文中涉及個股僅作舉例,不做買入或賣出,推薦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節後離職潮:如何正確對待即將離職的員工?
    還來不及調整狀態,就被員工通知要離職。原本打算節後上班第一天,跟同事聊聊國慶旅遊特產,交流一下《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悠悠哉哉地度過這難熬的節後第一天。提起辭職,大家都覺得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錢沒給夠,心裡委屈。那麼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國慶長假期後的離職潮?
  • 董秘紅黑榜:這位70後董秘靠啥闖蕩江湖15年?
    選擇ST公司的董秘,承擔了更多違規風險責任,一旦追究,則難以「不知情」免責。即便董秘一職如履薄冰,監管不斷強化,但是依然有人穩坐釣魚臺——一位闖蕩江湖15年的70後董秘,在金秋之季再次出徵,這位專業董秘究竟有什麼秘訣?一、董秘離職簡況9月16日到30日,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50名董秘離職(包括21位代理董事會秘書)。
  • 個人和家庭原因,這個離職理由到底有多假?
    從樂視、小米到百度、創維等等,連一向穩定性較高的高管都是魚貫離職,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家都跳槽走了?離職的春風真是吹得職場片甲不留。每每HR想從員工的離職原因下手,尋找改進方法來留住企業人才的時候,發出去離職面談表,10個辭職員工,8個理由都是個人或家庭原因。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瑞新材再次IPO,此前美瑞新材曾因籤字會計師離職被迫中止IPO審查。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瑞新材再次IPO,此前美瑞新材曾因籤字會計師離職被迫中止IPO審查。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員工「個人原因」離職,真相是什麼?
    這兩天,關於員工離職的消息,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這兩件:其一是某老闆讓設計一天做圖100張火遍全網,員工隨後提出個人原因離職了。其二是原聯想副總裁常程發布個人原因離職後,迅速加入了小米,打臉前東家。除了事情本身引人關注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提到因了「個人原因」離職。那麼,包括我個人,也曾因「個人原因」選擇離職。
  • 香飄飄為何35天4高管離職 原董秘出走前2次減持離場
    4月7日,香飄飄髮布的公告顯示,董事會於近日收到董事兼副總經理蔡建峰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目前蔡建峰因個人原因無法履職,申請辭去董事及副總經理職務,同時一併辭去董事會戰略決策委員會的職務。香飄飄於2005年成立,專業從事奶茶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香飄飄一直主打「杯裝熱飲」,號稱香飄飄奶茶的銷量「可繞地球兩圈」。
  • 年底餐飲人如何應對離職潮?
    每年的年底,恰恰又都是餐飲業最紅火熱鬧的旺季,而人員的離職就會導致人手不夠,甚至有些技術型崗位比如廚師的離職,很有可能會導致餐廳運轉斷層,作為餐飲人,應該如何應對這種離職潮呢?有經驗的老闆都會早早的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好春節營業相關事宜,除了年夜飯的策劃指定之外,也包括人員的招聘。
  • 新董秘王俊鋒資格火線獲批鄭...
    除了上述事項外,中信證券高管團隊近日有人員變動,新任董秘王俊鋒的高管資格在2月底被核准,高管團隊全員就位。中證協信息顯示,原董秘鄭京已處於離職登記狀態,並未按公司原定計劃去債券業務條線任職。新任董秘任職資格受理18天即被核准除了上述事項外,中信證券內部近日高管團隊人員有變動。3月5日,深圳證監局行政許可事項顯示,已於2月28日核准王俊鋒中信證券經理層高管任職資格。據中信證券1月2日發布的公告,公司擬聘任王俊鋒擔任該公司董事會秘書。
  • HR要注意了,「個人原因」離職也能要經濟賠償!
    HR面試被放鴿子、挖祖墳做背調、籤合同被埋雷、員工業績不好被甩鍋……這還不算完,歷盡千辛萬苦招到的員工一言不合就離職,本以為從此相忘於江湖,然而就像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還差最後一難——離職管理。員工「個人原因」離職也能要經濟補償金?對,請HR跳大坑!一、HR離職管理:有多少HR,敗在了這些坑爹的離職理由!
  • 上市銀行行長離職去哪兒了?「下海」銳減 離任原因主要有三
    總體來看,到齡退休、工作調動以及個人原因成為離職的主要原因。追蹤這些高管的去向可知,體系內流動是主要去向,前幾年大行行長、副行長密集「下海」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 三大離任原因從上市銀行的公告來看,到齡退休、工作調動以及個人原因成為這些行長和副行長離職的主要原因。其中,城、農商行離職的人數最多,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離職人數大致相當。
  • 失業潮下仍然有很多人離職?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看看現在網上的信息,一部分人說,現在工作不好找,因為出現失業潮;還有部分人說,現在根本不用擔心工作的問題,因為有用工荒。一個失業潮,一個用工荒,竟然同時出現在一些職場人的視野中。先拋開用工荒不說,說一下,失業潮。什麼是失業潮?就是出現普遍性大量人員失業的情況,失業率已經達到了不正常的比例。
  • 離職原因怎麼寫,才能避免糾紛,順利離職?
    還有就是離職一般都會被告知需要提前一到三個月通知公司,公司同意後方可離職,而如果我們確實有急事,或者已有下家可以,那麼這個時間就不是我們可以承受起的,因此需要一些離職原因,以助我們可以快速離職。像這幾種原因,都是基於公司不好,而自己沒有問題,如果人事部及部門領導還比較通人意,也倒還好,否則只會與公司不歡而散,雖然有可能會很快批准離職,但是本就不堅固的友誼小船,也會翻得極為徹底。3、直言想跳槽,在這沒有發展空間,可以是不同行業或者不同崗位,雖然有可能會勸慰一番,但是只要自己的決心堅定,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
  • 教你破解求職者真正的離職原因
    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想換個更好的環境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他可能是因能力不足才被辭退,卻說是公司經營不善,但事實上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好得很;雖然家人真的有人生病,但病情並不嚴重,根本沒必要離職去照顧家人,只是剛好可以拿來當作藉口,真正離職的原因卻是因為表現不佳,被迫離職了。離職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門,那麼到底該如何來破解?
  • 53歲韓國強出任農行董秘,曾任甘肅、重慶分行行長
    農行上一任董秘是周萬阜,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出任該職務,在任上有兩年時間,因工作調整辭去董秘職務;周萬阜隨後出任交行副行長。農行董秘職位由首席風險官李志成兼任至今。除董秘周萬阜外,農行今年還有多位高管異動。4月和6月,非執行董事徐建東、陳劍波離職;6月,監事王醒春離職。而農行新任命高層也有多位,包括1月,張青松出任農行行長;7月,徐瀚出任副行長。一個有趣又常見的現象是,加上剛剛任命的韓國強,農行所有高管都出生於1960年代,崔勇出生於1969年,為最年輕。而農行董事長周慕冰,出生於1957年,今年63歲,已臨近退休。
  • 工作壓力大,是大多數人的離職原因嗎?
    但是年輕職場人離職率高的原因,真的是因為不願意承受工作壓力嗎? 年輕一代的離職原因都是什麼? 據領英數據顯示:  跳槽多了,自然離職率就高了。 年輕一代的離職率高的原因,還和職場觀念的改變有很大關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在局限於薪資高待遇好等基本條件。
  • 給單位留面子離職時寫個人原因,但遇到的單位都抹黑你,怎麼辦?
    至於你說的「離職原因寫個人原因」,資深面試官看到這些,從來都是呵呵一笑的,因為沒有一個任何面試官會認為候選人是因為「個人原因」而辭職的。因為「個人原因辭職」就像「你是一個好人,但我們不適合」一樣,是一種大家都可以接受同時也是所有人都認為背後必有隱情的一種說法。面試官會通過自己的方法,比如詢問,通過諸如「你是基於什麼原因從上家公司離職的」或者「你認為上家公司有什麼缺點?」
  • 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因個人原因」離職
    5月29日,字節跳動確認,曾任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的柳甄已離職。字節跳動為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等產品的母公司。
  • 陸奇離職的原因是什麼?向海龍首次回應:是個人家庭原因
    相對而言自己更喜歡工作,了解業務。但是出於一些原因,今天出來和媒體坦誠地進行一些交流。向海龍首先回應了陸奇離職一事。向海龍說:「昨天陸奇在內部溝通上說,這次不再做COO的確是家庭的原因。他跟李彥宏20多年的交情,關係很好,會堅定的當李彥宏的顧問。傳聞很多,但我覺得大家不要想太多。」最近同事說,你一定要出來說一說,再不說又要被傳離職了。
  • 《離職證明》中不能寫離職原因
    辦理檔案轉移在離職的時候,辦理個人檔案轉移,需要到人才交流中心存放個人檔案,這時候就需要提供離職證明才能夠發調檔函。正規的檔案管理,都必須憑藉存檔單位出具的調檔函才會寄出個人檔案,如果沒有離職證明的話,辦理起來就會非常被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