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貼正文】
它是蛇嗎?像但又感覺不像;那是蜥蜴嗎?像但又感覺不像...
要學習脆蛇,首先來搞清楚一個問題:蛇類和蜥蜴類有什麼區別?
自然界與蛇最相近的動物是蜥蜴。那麼蛇與蜥蜴,特別是沒有四肢的蜥蜴,究竟有哪些外觀上容易識別的特徵將它們兩者區分開呢?現在舉出以下幾點供參考,但仍有例外,需注意:
1.、蛇沒有耳孔和鼓膜;蜥蜴一般均有耳孔和鼓膜,即使沒有耳孔,也有鼓膜(有的隱蔽在鱗片之下,需注意)。
2、蛇沒有活動的眼瞼,蜥蜴均有活動的眼瞼(壁虎科例外)。
3、蛇口可以張得很大,(盲蛇類及某些原始蛇類例外),蜥蜴的口一般不能張得很大。
4、蛇的尾短於頭體長甚多,僅為其幾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蜥蜴的尾至少約等於頭體長,甚至是頭體長的兩三倍(斷尾或斷尾後再生的尾除外)。
引用自《中國蛇類》,趙爾宓著,上冊
脆蛇
Ophisaurus Harti Boulenger
為蛇蜥科動物脆蛇蜥(有鱗目-蜥蜴亞目-蛇蜥科-蛇蜥屬-脆蛇蜥)的乾燥全體。
全長50釐米左右,尾長約佔3/5以上(按:此處指的是原生尾)。背面肉色,兩側略偏紫,雄性還有長短不一的翡翠色橫斑,腹面黃白色。頭被以單枚的前額鱗,額鱗及間頂鱗較大,吻鱗與前額鱗之間相隔兩枚小鱗,眼小,眼徑約為吻長的1/3;耳孔小,幾乎與鼻孔等大,軀幹兩側有縱溝,縱溝上方的被鱗14~16行,中央8~10行具稜,縱溝以下的腹鱗10行,尾腹面鱗片具鱗,受驚擾時,尾易自截為數段(按:故又名碎蛇),自斷處再生一部分(按:再生尾)。以蝸牛、蚯蚓為食。
採收加工:春、秋季捕捉,捕後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鍋內用微火烘死,以頭為中心,盤成圓盤形,用竹籤固定,烘乾。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盤形,頭居中,尾在外(按:也有頭在外,尾居中的;還有無固定形狀的。),盤徑6-10釐米,背面棕黃色或綠褐色,有光澤,腹面呈黃白色,帶有竹籤痕跡,腹側各有一條凹溝。頭三角形,尾細尖,體輕,質脆。氣微腥。
藥性:味辛、鹹,性平,小毒。歸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祛風,解毒消腫。主治跌打損傷,骨折,大麻風,風溼痛,久痢,疳積,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研末,3-9克;或浸酒。外用:適量,膏塗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孕婦禁服。無風溼淤血凝滯者慎服。
引用自《中華本草》
本帖脆蛇藥材標本由孫朝奎老師提供,在此表示感謝!本人拍攝、圖片編輯及標註。
注意:非專業人員,請勿輕易用藥。
小編:李強(微信號:Yi_Zuo)
申明:本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均來自承繼堂中醫中藥論壇,內容可能包括發帖正文和精彩回帖。微信文章的作者項為樓主的論壇ID;若發帖正文裡註明轉載或精貼搶救等,並明確原作者姓名或ID,則文章的作者項為原作者姓名或ID。文章的觀點及版權歸樓主或原創作者以及回帖者所有。微信文章的原創申明為公眾號行為,表明此貼發表在承繼堂中醫中藥論壇。若文章內容給您造成困擾,請聯繫小編。歡迎轉載,請聯繫作者或小編。歡迎登錄論壇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