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州天河區一大專院校的女生小茹(化名)因與室友發生矛盾,被對方聯合另外三人進行辱罵、毆打、甚至扒衣錄像,造成小茹身體受傷。
今年10月21日,山西長治沁縣實驗中學的學生宿舍裡,一名男生被逼到牆角,多位同學對其猛扇耳光,拳腳相加。據悉,這已經不是這位男生第一次收到這種施暴行為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2號,山西呂梁孝義市,一名衣著粉色衣服的女孩遭到多名同齡人的毆打。
諸如此類的事情時刻都在發生著,校園暴力,作為一種可怕的社會現象,應當立刻引起國家重視,並出臺相關政策。
而在去年,以校園暴力為背景的電影,在歷經種種坎坷之後終於上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電影。
郭敬明曾在《演員請就位》裡提到,《悲傷逆流成河》是國內第一部反映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我在往期文章裡給與了駁斥,說那算不得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緊接著,《少年的你》就印證了這種說法,一部優秀的電影,絕不需要導演站出來解釋它到底講述了什麼,因為,觀眾的情緒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部原定於2019年6月上映的電影一拖再拖,並非廣電單方面原因所致,電影中所涉及的敏感題材,對於青少年而言擁有特殊誘導性,因此不得不做出一些刪減,這也是我深感遺憾的地方。
周冬雨演技封神
先來聊聊演技吧。
易烊千璽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演繹讓我對這個年輕人開始刮目相看,這一次看完他在大熒幕中的表現,我必須獻上自己的最高敬意。
《少年的你》運用了大量的面部特寫,以表現人物情緒。無論開心還是傷感,又或是二者雜糅,都需要通過演員細微的面部變化來表述。電影劇本再好,沒有表演作為支撐,便無法展現它真正想傳遞給觀眾的情感。這一次,易烊千璽做到了。
兩人在監獄相見
曾國祥導演講述了兩個幕後小故事。故事一,在一場「床戲」中,小北(易烊千璽飾演)與陳念(周冬雨飾演)品味童年時代的種種心酸。小北是一個小痞子,從來不會講述往事,而這一次他破例了,一種介乎於友情和愛情之間的情感推動他講述自己的過去。
導演原本的意圖,是讓易烊千璽以一種傷感的狀態訴說往事,沒想到四字弟弟居然給自己「加戲」,動情落淚。這一幕居然讓我想起了劉若英在《天下無賊》中那段完美的哭戲,相較乾癟的訴說,無聲的眼淚才是打動觀眾的最強武器。
《天下無賊》經典一幕
毫不遜色的表現張力
故事二,在電影刪減鏡頭中有這樣一幕:小北和朋友惹怒了不該招惹的人,在威脅下,對方要求他們互扇巴掌,自己在一旁看熱鬧。(打人不打臉啊!)
為了表現真實感,演員之間來了一場真實的「臉部按摩」,每一個巴掌,每一聲脆響,都是真實打出來的,沒有借位,沒有後期配音。演員的敬業精神,在娛樂至上的年代太過難得了。只不過悲催的是,四字弟弟挨了打,卻沒法播。
說完易烊千璽的表演,再來講一講電影從頭至尾的第一主人公周冬雨。作為校園霸凌現象的受害人,周冬雨需要在影片中表現出以下幾種不同的情緒:
1、面對欺凌時,為了不願再生事端,選擇逃避。
2、不斷逃避後,換來的是變本加厲的欺侮,從理髮這場戲後,人物內心開始從猶豫走向決絕。
3、意外殺人後,小北決定替陳念頂罪,人物內心的酸楚與猶豫。
關於周冬雨的演技,我實在無法做過多的形容,正如文字與影片所體現的永遠是不同的東西一樣。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得體的點評,我只能說,周冬雨拿下影后,實至名歸。
電影就應該是完美的嗎?
也許是校園暴力的題材太過敏感,也許是電影情節中有太多不宜傳播的價值觀和鏡頭,也許僅僅是為了過審而已。總是,電影的結尾太過溫馨完美了。
我始終認同一句話:不完美,才是完美的體現。因為生活原本就是殘破的,刻意營造暖人結局,只不過是脫離現實的自我欺騙而已,為什麼這麼講呢?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電影中班主任說話的內容與口型出現了若干不搭的情況。我們看到的成片中,班主任是一個極其熱心腸的人:他關心學生,為受欺侮的學生講話。
但我寧願相信這僅僅是一種虛假的幻想,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陶醉而已。我刻意搜索了一系列校園暴力案件,它們有一個共性:如果不是媒體的捲入,老師,甚至校方大都以一種息事寧人的態度冷處理,根本不會有人知道真相是什麼。
為了影片過審,我相信導演被迫犧牲了自己還原真相的理想主義,同時,也犧牲了影片更多的可探討性。
《熔爐》為何能帶給我們震撼?因為事實和真相永遠比演繹可怕十倍,讓觀眾了解社會的殘酷,並不一定是有害的。站在幹岸上的你我,有義務去了解風雨飄搖中的生命,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電影,如果你真的想讓社會意識到校園暴力問題的嚴重性,而不只是產生同情的話,就不應該一味妥協,這是影片減分的地方。
關於「抄襲」
「抄襲」,「洗稿」,「噁心」,「劇本配不上演技」。觀影之後的,我被網上鋪天蓋地的謾罵弄糊塗了,明明是一部出色的電影,究竟發生了什麼?
《少年的你》抄襲了《白夜行》和《嫌疑人的X獻身》,可恥!
抄襲黨如約出現了,似乎每一部優秀國產影片的出現,背後一定伴隨著抄襲、融梗。當初《我不是藥神》大熱之際,也有類似的聲音:《我不是藥神》抄襲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張藝謀的《影》抄襲了黑澤明的《影武者》!那麼這一次,有何不同呢?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本人只看過東野圭吾先生的《白夜行》,並未看過另一部書,單單從白夜行的情節中來說,我並不認為和這部電影存在刻意的雷同情節,但也僅僅基於我的個人觀點與知識儲備。
有一點我也必須承認,在藝術領域,我們國家存在大量「仿製品」。愛之深,責之切,也許大家太過喜愛這部《少年的你》,才希望它是乾乾淨淨,屬於我們自己的國產影片吧。
我是吐老師,給文章點個讚,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