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棠未雨(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孩子的愛,都藏在生活的細節裡
最近,被一則爆火的小視頻暖到了。
視頻中這位男孩,是餘杭中學的高一學生小成。
課間十分鐘,其他同學都在忙著休息放鬆,而平時活潑開朗的小成,卻一反常態地坐在位置上低頭忙碌著。
好奇的班主任走上前查看後大吃一驚,原來小成手裡拿著棒針和毛線,正在有模有樣地做著編織。
他小心翼翼挑起毛線,腦袋配合手勢上下擺動,心無旁騖地認真「工作」著。
此情此景令班主任不禁動容,於是她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下了這一幕。
發現自己被抓拍後,小成一臉羞澀地對著鏡頭說,「這是給我媽織的」,說完還不好意思地憨笑起來。
原來,這是小成準備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是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
視頻發到網上後,人民網帶頭轉發,並配文:貼心暖男!
而暖心的舉動也引發了無數網友在線點讚:
「這圍脖暖到心裡去了!」「這位媽媽上輩子一定拯救了銀河系吧。」
也有不少媽媽開啟了在線「攀比」模式,表示自己家裡也有同款「小暖男」:
不知為何,看到這些評論,我竟有些說不出的慚愧。
想起前年春節,帶著5歲兒子回老家過年時的一幕:
平時在家晚上9點就入睡了,可那天過了十一點,孩子還是興奮地上躥下跳。
我忍不住呵斥了他幾句,然後假裝生氣睡著了。
這時,外面突然響起一陣鞭炮,平時住慣了城市的兒子嚇得一激靈,但他第一反應就是用小手捂住了我的耳朵。
那一夜很冷,在沒有暖氣的房間裡,我卻被身邊的「小棉襖」暖到了心裡。
近兩年來,邊工作邊照顧孩子,一次次被孩子的調皮弄得精疲力竭,總以為孩子是來「報仇」的,經常忍不住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
可粗心的我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總在不經意間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哪怕是一條圍巾的回報,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媽媽,我愛你」。
《超級父母》中說:孩子天生不會用筷子,不會走路,但他們天生就會愛你。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最質樸、最毫無保留的。
只要我們再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孩子那顆金子般的心,藏在無數個生活細節裡。
媽媽不完美,卻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
熱門綜藝《新生日記2》裡有一段關於應採兒的採訪。
關於生二胎的初衷,應採兒說,不是為了陪Jasper,反而是因為自己和老公更需要孩子的陪伴。
的確,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但很多時候,他們把我們當成了全世界。
看過陳可辛導演的一則短片《三分鐘》。
過年期間,一位列車員媽媽和孩子只能在火車停站的短短3分鐘內見上一面。
母子倆好不容易見面,還來不及好好擁抱一下,孩子卻筆直站好,背起了乘法口訣: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媽媽焦急地抱住孩子,好不容易見上一面,背什麼乘法口訣呀?
可不管媽媽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肯停。
終於,在列車關門的瞬間,孩子大聲喊出了「九九八十一」。
背完後,他才鬆了口氣,對著媽媽開心地笑了。
原來,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媽媽曾嚇唬他,如果記不住乘法口訣,就不能上鎮上的小學,更見不到媽媽了。
沒想到,一句無心的話,深深刻在了孩子的心裡。
在他看來,這是為了和媽媽見上一面,他能做出的全部努力。
生活裡,我們總是被各種瑣事裹挾著前進,有時累了倦了,也只會一個人默默承受。
但我們不曾想過,在我們身後,總有一個堅強的小身板默默地關注著我們,寵著我們,把我們當成他小小世界裡的唯一。
前段時間,被微博上一則小視頻感動得落淚。
一位小男孩在幼兒園裡畫媽媽,因為自己畫得不好看,急哭了。
老師好心幫他畫,誰知他一看,把媽媽畫得太胖了,於是哭得更傷心了。
網友配文:因為你是我媽媽,所以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想必孩子媽媽看到這一幕,一定也會被暖到紅了雙眼吧。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正在以他們的方式,偷偷愛著我們。
海靈格說:「你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是多麼忠誠於自己的家庭,又是多麼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的父母。」
世界很大,可媽媽只有一個,雖然我們並不完美,但卻是孩子眼中的全部。
孩子的愛,是父母一輩子的鎧甲
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個意味深長的片段。
豹子女士是位全職媽媽,多年來,她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也早已習慣了老公和兩個兒子的依賴。
有一次,她因事不得不外出兩天。
出門前,她千叮嚀萬囑咐,很擔心家裡沒有她會變得一團糟。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當她回到家,發現家裡乾乾淨淨的,兩個兒子也並未因她的離開而感到任何不適。
好像離了她,家人一樣可以過得很好。
一時間,不被需要的失落感充斥著媽媽的內心。
好在,細心的兒子正煥及時發現了媽媽的反常情緒,他故意製造各種麻煩,把煤餅弄碎、把哥哥的手燙傷,把衣櫃弄亂等,以便向媽媽求助。
看到兒子的求助,媽媽雖然嘴上抱怨著「沒有我你們怎麼活啊,什麼都做不好」,心裡卻笑開了花。
因為兒子,媽媽重找回了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臉上又開始明媚起來。
看完不禁感慨: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但當兒子暖起來,卻能抵得過軍大衣。
媽媽的脆弱,孩子看得更真切。
9歲女孩李欣怡,不幸患了白血病。
治療的半年多來,她掉光了頭髮,臉色越來越蒼白。
儘管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疼痛,卻依然堅強樂觀地鼓勵著媽媽。
在接受移植手術之前,小欣怡偷偷給媽媽錄下了一段視頻,還寫了一封遺書:
媽媽,如果我治不好的話,你就再要一個孩子吧!如果是女兒,那就是我回來找你了,我只要你做我的媽媽。
短短幾句話,讓無數網友淚奔。
我們總以為孩子是我們的軟肋,可恰恰是他們赤誠深厚的愛,為我們披上了一層無堅不摧的鎧甲。
小S曾在節目上無數次感慨二女兒的懂事。
有一次在她的生日宴上,二女兒竟對她說:「媽媽,沒有你就沒有我。」
面對如此懂事的女兒,一向殫於在外人面前展示脆弱的小S,終於沒能忍住,放肆地大哭起來。
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靈魂。」
一個人無論看起來多強大,被孩子溫暖的那一刻,也是最幸福,最感動的。
是孩子的愛,讓我們不再假裝堅強,有一刻想卸下一些防禦,真切地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柔。
母子是一場合作,愛和信任讓我們共同成長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是一種合作關係。
媽媽充分的放手和信任,才能讓孩子在探索和付出中,學會愛與擔當。
胡可在一檔節目中透露,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每次做家務都想生悶氣;
有一次,她突發奇想,對小魚兒和弟弟說:「今天我特別特別地累,有一些家務需要你們來幫媽媽一起完成,可以嗎?」
沒想到,孩子立刻放下了手裡的遊戲,特別積極地幫媽媽擦地板、倒垃圾。
看到孩子幹得熱火朝天,她突然覺得,做家務也沒有那麼無聊了。
是孩子,讓我們學會遇事不抱怨,要懂得擔當。
金星曾說起一件事:她有一次生病下不了床,吩咐大女兒下樓給自己和弟弟買早餐。
沒想到,平時很大條的女兒,不僅把弟弟的早餐買好了,還細心地幫媽媽衝好了感冒藥。
更讓她感動的是,女兒上學前還特意叮囑媽媽:「不要太累了,好好休息。」
那一刻,金星才真正意識到:孩子原來這麼愛自己。
是孩子,教會我們遇事不逞強,示弱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
孩子和媽媽互相打分,滿分100分。
媽媽們的分數有75,79,81,85,可輪到孩子給媽媽打分,題板上清一色都打出了100分。
我們習慣於盯著孩子身上的缺點,而孩子總能發現父母身上的閃光點。
是孩子,教會我們如何愛與被愛。
想起電影《找到你》中的一句臺詞:
「該被感謝的應該是孩子,是他們帶給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那種無私付出的愛,讓我們內心更堅定,變得更勇敢和強大。」
每個孩子都曾是天使,他們放棄了天上無數的珍寶,一無所有地來到我們身邊,只為用弱小的愛,引領我們的生命重新成長。
因為孩子,我們才能成為最好的父母。
感謝默默愛著我的孩子,何其有幸,今生讓我做你的媽媽。
作者簡介:海棠未雨,富書專欄作者,985高校理工科女碩士,90後妹子一枚,喜歡用文字記錄世間百態,以我手寫我心,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