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殷千粟的死亡,《瞄準》劇情出現大轉折,前期仍舊顧念昔日情義的池鐵城與蘇文謙兩兄弟正式反目成仇。
池鐵城因誤會秦紫舒與蘇文謙有染心態出現微妙變化,蘇文謙也因殷千粟的死亡再添愧疚,決定用生死約阻止池鐵城繼續作惡。
兩大王牌殺手的對決讓觀眾眼花繚亂,也終於使《瞄準》劇情恢復了開局時的緊張刺激,但觀眾對這段劇情中蘇文謙的表現卻頗有微詞。
一方面,他再次陷入了池鐵城的圈套,池鐵城的目的是引開蘇文謙,讓水母小組能夠更順利地完成任務,被騙多次的蘇文謙卻沒有識破。
另一方面,蘇文謙的「拖沓」性格更讓觀眾十分焦急,已經到了生死攸關之際,他仍舊沒有向秦紫舒坦白真相。
甚至,在已知池鐵城誤會秦雪身世時,蘇文謙亦沒有順著對方的話做出解釋,而是任由誤會加深,間接讓秦氏母女陷入危險。
被老搭檔欺騙可以用從小到大的兄弟情潛移默化影響來解釋,任由池鐵城誤會秦雪身世,以及一直欺騙秦紫舒,便讓人很難以理解了。
不少觀眾因此進行偏激揣測:蘇文謙這是想將兄弟的妻女佔為已有?
這樣的猜測顯然不能成立,蘇文謙對秦紫舒並沒有愛慕之情,不存在霸佔一說,而且也違背了主流價值觀,不可能出現在一個正派角色身上。
其實蘇文謙的 行為更多是受性格影響,害怕傷害他人,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導致問題不斷加重。
通過回憶劇情可以發現,秦紫舒最初認識池鐵城時,他給女孩留下的印象是一位願意付出生命刺殺日本漢奸的愛國英雄。
秦紫舒被池鐵城的英雄形象俘獲芳心,加上她本身便有一腔愛國熱血,於是果斷參與了池、蘇兩人的刺殺計劃,並因此失明,隨後又勇敢做了單親母親。
彼此,支撐一個17歲失明女孩不惜與家人斷絕關係也要未婚生子的信念,顯然是一個愛她、願意為國家付出生命的英雄戀人。
或者說,池鐵城是秦紫舒遭遇重創後活下去的精神寄託。
然而,她與池鐵城的愛情並不像女方想像的那麼浪漫忠誠,對池鐵城而言,秦紫舒只是一個被他用感情牢牢控制的任務「工具」。
唯一知道池鐵城真面目的只有蘇文謙,當他看到秦紫舒為愛情做出巨大犧牲時,他不敢輕易打破對方的幻想,只好用善意的謊言來維持平靜。
所以,當池鐵城重回松江時,蘇文謙很恐慌,他最初並不是害怕池鐵城刺殺某個人物,而是畏懼真相被捅破,擔心秦紫舒母女失去精神支柱。
於是,蘇文謙不斷隱瞞,希望這個殘忍的真相晚一點到來,對秦紫舒少一點打擊,這種心態,也因蘇文謙加入了自己的共情而更加濃烈。
在誤殺楊之亮後,蘇文謙經歷過精神世界崩塌的痛苦,那段時間他的生活狀態很黑暗,直到秦雪的闖入才意外給了他精神支撐。
他對秦紫舒母女是存在愧疚的,因為池鐵城決定利用秦紫舒完成任務時,他並沒有堅持阻攔,間接導致秦紫舒、秦雪的悲劇人生。
於是,他將自己對秦紫舒母女的愧疚,以及對楊之亮的愧疚全數折射到了小女孩身上,把維持秦雪心中的「英雄父親形象」當成了自己的生活信念。
所以,他更能理解同樣遭遇重創後秦紫舒的心態,某程度上來說,他很擔心殘酷的真相會讓秦紫舒母女會像曾經的自己一樣精神世界崩塌。
蘇文謙有多害怕失去秦雪這個讓他重燃生存的動力,就多擔心秦紫舒知道真相後的崩潰,於是他更賣力將真相死死捂住。
蘇文謙善意的謊言最初的確慰藉了秦紫舒母女,但一直維持下去,只會帶來更大的傷害,秦紫舒母女被利用便是典型。
如果池鐵城知道秦雪的身份,至少可以保障秦紫舒母女的平安,而秦紫舒遲早會知道池鐵城的真面目,越早面對,才可能越早走出陰影。
蘇文謙是一個高智商的角色,當池鐵城回歸後,他遲遲不願說出真相,除了擔心秦紫舒母女受傷害外,還因他的性格短板:逃避。
蘇文謙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但正如池鐵城對他的了解一樣,這個角色性格非常的拖沓,總是有太多雜念。
自誤殺楊之亮後,他一直處在「愧疚——逃避——愧疚——逃避」的死循環,每一次因自己的失誤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時,他都會習慣性逃避。
誤殺楊之亮後他一度頹廢厭世,殷千粟死亡後他選擇與池鐵城進行生死決鬥,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厭世做法。
以蘇文謙的性格不可能在殺死池鐵城後毫無波瀾,他更像是準備與對方同歸於盡,變相用毀滅自己來逃避責任、愧疚。
在面對欺騙秦紫舒這件事上,蘇文謙同樣在逃避,他早就意識到需要跟對方坦白,卻一直拖延說出真相的時間,也是因為習慣性逃避導致。
不畏懼死亡,卻畏懼直面錯誤,這是蘇文謙最大的缺點,也是他在前半程故事裡一再失誤的根源,如何戰勝逃避心態,是角色成長的關鍵。
在《瞄準》劇情裡,小鏡子的捨身取義、殷千粟的心靈雞湯到歐陽湘靈的信任,編劇不斷給蘇文謙做鋪墊,引導他「活在陽光下」。
這些引導會一步步打破蘇文謙給自己打造的圍城,當他戰勝自己的性格缺點時,他才不會對真相無法啟齒,也會真正加入警方,重拾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