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的劇情,其實有的時候會反應出劇情背後創作者的三觀和性格,看《以家人之名》的時候,愈發有了這樣的感覺。
《以家人之名》裡,兩個哥哥凌霄和賀子秋都是學霸,劇情從他們高三開始放,兩個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臨著擇校、挑選職業等決定終生的抉擇。而實際上,兩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規劃,凌霄想當牙醫,早就決定要報考口腔醫學了,而賀子秋想當甜品師,可不太確定自己要報哪個學校。
賀子秋的成績很好,所以被問到要選哪個學校的時候,賀子秋當時還一臉輕鬆地表示:人民大學或者交通大學吧!人大、交大這樣的好學校,在賀子秋的嘴裡仿佛挑白菜一樣,實力感受到學霸的霸氣啊。
但看後面的劇情你會發現,賀子秋說著自己要報考人大或者交大,好像兩者皆可,但其實真到填志願的時候,賀子秋的第一志願果斷就填了北交大。不少觀眾還因此調侃呢,說賀子秋是說一套做一套,口口聲聲說要麼人大要麼交大,仿佛兩者隨意挑一個都可以,結果一填志願,第一志願還是偏向了北交大。而且明明人大要更好,他還是偏心於北交大。
怎麼就在人大和交大的抉擇中,如此堅定又不遲疑地選擇了北交大呢?當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這部劇的編劇王雄成就是北交大的,編劇對自己的母校那還是很在意的,在編寫劇情的時候,硬是讓北交大在和人大的角逐中獲勝了。
哈哈,編劇咋還夾帶「私貨」了,這樣的劇情顯然就是編劇自己的改動了,因為對整體劇情沒啥影響,編劇就直接安排賀子秋報考了自己的母校,順便宣傳了一把自己的學校。
這就讓我想到了振華三部曲,從《最好的我們》到《你好舊時光》,你就會發現這些主角們對清北都有一種執著,雖說清華北大是所有學生們都想考取的大學,但一般也不會如此統一吧?但是在振華三部曲裡,幾個主角對清華北大都有一種執念。
為啥都如此在意清北呢?哈哈,當然是因為振華三部曲的作者八月長安就是北大畢業的啊,她自己是北大的學生,所以在編寫劇情的時候,難免就把學校敲定在了清北的範圍內,北大畢業的人,估計放眼全國看得上的好大學就只有清北了吧?
所以說,一部劇真的能反映出背後創作者的生活,生活經歷也是創作者的創作源泉啊!編劇作者們也都在瘋狂安利自己的母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