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常覺得自己品位不高。因為,總會不自覺地想女人。漠漠人流中,一襲紅裙走過,那可愛的紅臉蛋,柔美的嗓音,婀娜的身姿,總能讓人如沐春風、心動不已。卻羞於啟唇。只是在內心自我批判,我是多麼醜陋啊。
後來,我發現,所有的男人都不高明。那年,到山間參加筆會,幾位中老年作家聚在我房間喝酒,高了,大談女人,在盈面的酒色裡,肆無忌憚地品頭論足。這些,或許只是笑談而已,但我分明看到了欲望的河流在身邊翻滾。
回來後,把這場談話當作趣事來談。來採訪的女記者說:「沒啥稀罕,女人也常在一起談男人。看到身邊有英俊的男人走過,總要回頭看幾眼。」
我又一次瞪大了眼。
讀佛經。佛說,眾生從欲來,有情都是懷抱情慾,為欲望之城所困,並因為情慾動心而投胎再來,輪迴不已。並在《四十二章經》中感嘆,如果世界上再有如此厲害的第二件東西吸引眾生,眾生的解脫就無望了。
這真是人慾橫流的時代。在人慾的衝撞中,有人捨棄了古老的說教,開始「順其自然」。即使如此,欲望過後的另一波欲望怎麼辦?慾海無邊,何處是彼岸呢?
「紅塵堆裡學山居,風塵何曾染人,人染風塵耳。」藕益大師這番話,真是過來人語。是啊,在茫茫紅塵,鬧市之中,誰不想清寂如同山居。其實,真的不是外界的風塵、繁華、錢財、聲色來沾染我們,而是我們自己的欲波未平,心不由自主地隨它飄蕩,難棄難離,無依,無歸。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這是所有問題的根。自淨其意的人,名利如風中的山川之聲,不會讓他隨聲起舞,他會隨緣地靜靜生活,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所有的紛爭自然遠離;聲色不會影響他,該愛時他會去愛,愛去了,他也不會遺憾、留戀,依然靜江東流。
他也愛美,但美得莊嚴,美如淨月,帶著微笑,檢點自己的行為、裝飾和言談,不為別人眼裡、心裡留刺。一如身配瓔珞、寶相莊嚴的菩薩,美麗、端莊而不妖嬈,照亮了所見的人。一如一杯香茶,香染了自己,也香染了他人。
這就是菩提,就是覺——自己從慾海裡覺悟,又覺悟他人的覺。因為他知道,身體的欲望如被風旋起的塵埃,人則是被欲望脅迫的孩子,但每個人都有一顆清淨莊嚴的真心。定下心來,那種清淨莊嚴會消落凡欲的風塵、雲翳,寧靜自己,照徹天地。
文字丨作者為地兒,略有調整
圖片丨作者為帶根的流浪人,版權歸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
共讀預告丨《普賢行願品》講記:發彌陀願,行普賢行
下期共讀昌樂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紙質書免費結緣
新年禮丨給抄經添一份莊嚴,讓生活多一絲情趣——青玉鎮紙
茶農留給自家喝的高山好茶——鳳凰單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