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還有100天,儘管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已明確將於今年11月在上海以線下方式舉辦。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疫情之下,進博會將成為構建「雙循環」格局的一扇窗口。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中國將不斷放大進博會的溢出和帶動效應,給世界帶來更多互利共贏的機會。
不一般的展會
超常規的籌備
受疫情衝擊,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第三屆進博會的如期舉辦,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政策宣示,意義非凡。
很多一流企業對此感受強烈。「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的平均展覽面積將比第二屆增加14%。更大的展示面積,體現了參展企業對進博會和中國市場的充分認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表示。
展覽規模更大——
第三屆進博會企業展規劃面積36萬平方米,比第二屆增加6萬平方米。全球企業參展熱情不減,籤約企業參展面積已達到規劃目標,其中,消費品、醫療和服務貿易等三個展區的籤約面積已超過規劃面積,再現「一位難求」。
展區設置更優——
第三屆進博會結合全球熱點和行業發展趨勢,新設公共衛生防疫、節能環保、智慧出行和體育用品及賽事等四個專區。
展商質量更高——
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參展,數量已達到往屆規模,不少企業將攜帶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進行「全球首發、中國首展」。
不一般的展會,對應的是超常規的籌備。疫情之下,進博會籌備「步履不停」。從今年2月開始,第三屆進博會引入了雲報名、雲籤約、雲路演等方式,「非接觸方式籌備」讓全球企業在雲端也可以「屏對屏」交流。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全球上千家企業在屏幕前參加了雲路演活動,全國各大交易團提前大半年收到了參展商名單,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高端對話專題活動在上海舉行……第三屆進博會各項配套活動及準備工作如期進行。
疫情擋不住熱情
新朋舊友紛至沓來
老朋友堅定續約,甚至「一口氣籤三年」;新朋友紛至沓來,一大批全球巨頭宣布將首次參展——疫情擋不住熱情,「進博磁力」不降反升。
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一舉拿下1500平方米的展位;歷峰集團將攜卡地亞、伯爵、江詩丹頓等一批奢侈品品牌集體亮相;法國米其林集團在連續兩屆觀展進博會後,選擇繼續籤約……一大批「新面孔」亮相,進博朋友圈不斷拓展。
他們看中的是「進博平臺」上的首秀效應。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CEO費博瑞介紹:「今年,歐萊雅不僅將帶去新產品,還將展示美妝科技轉型的新技術,以及瞄準可持續發展的更多綠色應用。」
他們看中的是「進博窗口」裡的消費潛力。
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一街之隔的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裡,進博展品「變身」成為進入千家萬戶的商品。貿易港帶著進博商品不斷走向全國更多城市,目前已經在哈爾濱、西安、貴陽、成都、昆明、寧波等地布點,進博效應加速輻射全國。
他們看中的是「進博紐帶」中的抗疫合作。
26日,第三屆進博會參展商聯盟首次成立公共衛生防疫專委會,一批「進博企業」開啟攜手抗疫模式。
根據疫情形勢,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境外參展參會人員入境「快捷通道」方案。同時,也將更加注重線上線下融合,積極探索「雲展覽」「雲端論壇」等新模式。
構建「雙循環」窗口
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面對疫情衝擊,我國不斷破題「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進博會就是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在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今年疫情背景下,舉辦第三屆進博會,繼續擴大進口,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對全球經濟恢復增長、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具有特殊重大意義。」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進博會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尚玉英說。
貿易促投資加速落地。資生堂、達能、勃林格殷格翰等先後宣布在上海建設研發中心,松下在浙江和廣東連續啟動兩個新工廠……疫情下,「進博承諾」依然不變,給外資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進博會是一顆『定心丸』,給予我們繼續紮根中國發展的強烈信心,現在,我們進口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整條生產線。」瓦裡安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張曉說,企業在疫情期間仍加碼投資中國,第二屆進博會上展出的高端直線加速器生產線今年3月正式落地,北京成為瓦裡安在全球最全產品線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附近的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裡,義大利的葡萄酒、比利時的冰激凌、希臘的橄欖油等一大批進博展品已經提前進關。上海虹橋國際進口商品展銷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軍說,以前展商只能小批量空運商品參展,參展後還需要退運出境,如今能以大批量的貿易形式先行來到保稅物流中心,在參展完成後變身商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全球經貿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明顯提升,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推動更大的開放和更好的合作。」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說。(新華社記者 周蕊 何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