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洋蔥新聞。有疑惑的朋友更應該堅持到最後。
《洛杉磯晚報》報導,昨天凌晨,知名美劇《行屍走肉》核心編劇及漫畫原著作者Robert Kirkman在家中慘遭殺害。
據報導,報案人是Robert Kirkman的鄰居,當晚他聽到了玻璃碎裂的巨響,便打開窗戶,朝對面探看。
看了一個多小時,Robert Kirkman的屋裡傳來了一聲慘叫,隨後便有人從他家窗戶跳出,駕駛一輛現代汽車逃離。
接到報案後,警方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並在臥室找到Robert Kirkman的屍體。
從現場的情況看,Robert Kirkman曾和兇手有過搏鬥,後被兇手制服。兇手將其捆綁後,強迫其下跪,並用狼牙棒敲擊他的頭部。
據悉,這個死法和最新一集《行屍走肉》中角色格倫的死法基本一致。
法醫在Robert Kirkman破碎的腦殼裡找到了一個明信片,落款是「Maggie」。而Maggie則是劇中格倫的妻子。
在屍體前方,警方還找到了一臺ipad,裡面正在播放韓國電影《釜山行》。警方懷疑,死者生前可能被強迫觀看了這部電影。
報導推測,兇手很有可能是對劇情不滿的韓國粉絲。
據了解Robert Kirkman一直是好萊塢「編劇死亡榜」的常客。
所謂「編劇死亡榜」,是影視劇觀眾專門為編劇製作的一份仇恨榜。
在美國,編劇通常把控著電視劇作品的劇情走向。正因如此,許多觀眾把對劇情的不滿歸咎於編劇,一旦作品不符合自己預期,就希望編劇去死。
這份榜單上除了Robert Kirkman,還有一個顯赫的名字——George R. R. Martin。
因為在《權力的遊戲》裡肆意屠殺角色,George R. R. Martin多年蟬聯死亡榜榜首。
和《權力的遊戲》一樣,《行屍走肉》也以屠殺角色而聞名。幾乎每一季,都會有重要角色遇害。
Robert Kirkman因此也多次出現在死亡榜上,排名僅次於George R. R. Martin。
在《行屍走肉》第六季結尾,編劇就留下了「有人要死」的懸念,引發觀眾猜測。
當時就有很多觀眾擔心,死者會是最具人氣的格倫或弩哥。
據經紀公司透露,第七季播出前,Robert Kirkman已經多次收到過死亡威脅,不準他殺死格倫或弩哥,但他都不以為意,總是自信的表示:
「馬丁都沒死,我怕什麼。」
「角色就像豬,養肥了就是為了殺。」
昨天,《行屍走肉》第七季正式播出,格倫正式死亡。
格倫一死,網際網路上哭聲一片,許多粉絲在Twitter上@Robert Kirkman,咒罵他「殘忍」、「毫無人性」、「打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其中韓國粉絲尤其憤怒,因為格倫和現代汽車廣告是他們追《行屍走肉》的兩大理由。
現在現代汽車罷工,格倫又死了,叫他們怎麼心安理得的追下去?
還有韓國粉絲認為,Robert Kirkman在惡意嘲諷韓國人。
劇中反派尼根殺死格倫用的是一根大棒,這是在隱射「棒子打棒子」。
很快就有粉絲效仿《黑鏡》第三季的內容,在Twitter上發起了#DeathTo Robert Kirkman。
和往常一樣,Robert Kirkman認為這不過是說說而已。
這位編劇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被死神盯上。
Robert Kirkman的死亡在好萊塢影視圈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許多編劇都在為Robert Kirkman默哀。
「你們是傻逼嗎?連虛構和真實都分不清楚嗎?」《南方公園》編劇Trey Parker憤怒的說道。
也有人對此感到十分恐懼。《權力的遊戲》核心編劇David Benioff在記者採訪時就極力撇清自己和角色死亡的關係。
「都是馬丁讓他們死的,和我沒關係,我和雪諾一樣什麼也不知道。」
而死亡榜的榜首George R. R. Martin,目前已經前往當地警察局尋求庇護。
還有人認為,這個事件應該引起美國影視行業內部的反思。
「編劇的權力實在太大了。」《星戰7》導演J. J. Abrams對記者抱怨。
正如上文提到,編劇在美國電視劇裡地位極高,掌握劇情走向,掌控人物生死,而且收入豐厚。
J. J. Abrams認為,正是這種絕對的主導地位,助長了編劇的囂張氣焰。
許多編劇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上帝,想讓誰死就讓誰死,反悔了就一敲鍵盤,把他復活。
他們忘了,「顧客才是真正的上帝,」觀眾才是影視行業的衣食父母。
這次Robert Kirkman的死亡,是給編劇們提了一個醒。「你們可以殺了筆下的角色,而觀眾卻能要了你的命。」
J. J. Abrams表示,在這方面,美國的編劇應該向國外學習。
據了解,中國也和美國一樣盛產電視劇。但在中國的電視劇裡,就很少出現重要角色死亡引起公憤這種事情。
專家分析,這是因為中國電視劇主要靠明星來保障收視,電影則主要圈明星粉絲的錢,因此形成了「明星主導制」。
在明星主導制裡,整個劇組裡明星是最主要的,其次是給明星發錢的投資方,然後是幫明星凹造型的導演,最後才是給明星寫臺詞的編劇。
因為地位低下,中國電視劇的編劇服務於明星,經常根據角色的要求修改劇本,形成了「角色大於作者」的獨特景觀。
在中國,編劇一般只能寫死無關緊要的配角,如果寫死了明星或者寫少了明星的戲份,粉絲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在這種氛圍裡,明星和編劇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演編關係」。
「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J. J. Abrams說。
J. J. Abrams的看法得到了許多從業人員的支持,其中就包括播放《行屍走肉》的AMC電視臺。
目前AMC電視臺正在計劃尋找一位亞洲演員來接檔格倫,挽回亞洲市場。
他們希望這位演員年輕、帥氣,有強大的粉絲群體,可以迅速彌補格倫之死造成的人氣下降,同時削弱編劇的地位。至於演技,他們不做任何要求。
「只要比屍體強一點就行。」
上面是一篇洋蔥新聞,其特點是以最正統的新聞報導手法,報導純粹虛構或真假摻半的新聞事件,從而達到娛樂或諷刺的目的。
下面是一個捐款二維碼,您投入的每五毛錢,都將用於非正常研究。
【消息一則】
中心信箱開放。如果你有任何非正常的信息或困惑,歡迎來信:sunqian@jiemian.com
公眾號內所有文章,皆為本中心研究成果。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本中心常年招聘助理研究員,回復【研究員】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