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
作者:蔡鈺淩(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生)
今年1月,有一則報導佔據了日本各大網絡新聞版面一角,那就是正在東京巨蛋舉辦的亞洲最大拼布展上,拼布藝術家三浦百惠作為特別展出嘉賓展出了她的大型拼布作品,並在會場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引發排隊觀賞的熱潮。參觀者紛紛表示,三浦的拼布作品洋溢著濃鬱的幸福氣息。
6月,日本VOGUE社公開宣布,7月底推出三浦百惠的拼布作品集《時間的花束》。書中收錄三浦百惠親手縫製的70多件拼布作品及其作品解說。而三浦在拼布作品中縫入的對家人、友人的想念、縫製時的心情與情景、作者近照等也一併收錄其中。此新聞一出,瞬間成為當時最大的出版與娛樂話題。
這位兼具手藝與感性的拼布藝術家三浦百惠到底是誰?為什麼一本拼布作品集的出版可以引起那麼大的轟動,吸引到那麼多的目光?
這位引發眾多討論的拼布作家三浦百惠,舊姓山口。是的,她正是息影近40年、曾經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山口百惠。
中國觀眾所熟悉的《血疑》劇照 資料圖片
1.山口百惠時代
對現在的80後、90後、00後來說,山口百惠或許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倘若有所聽聞,可能多半還是從日本動漫《櫻桃小丸子》中得知的。在《櫻桃小丸子》中,小丸子和爺爺友藏最崇拜的女歌手,便是山口百惠。然而,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山口百惠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聞亞洲的超級巨星。
1972年,山口百惠以一首《旋轉木馬》在歌唱比賽中嶄露頭角。那年,百惠只有13歲。她長得不算漂亮,眼睛不大,腿還有點兒粗,身形也不纖細,聲音低沉還略帶點沙啞,這實在與當時以天地真理、南沙織、小柳留美子為代表的甜美陽光天使之主流偶像審美大相逕庭。不過,製片人酒井政利相中的,正是百惠與時下流行背道而馳的特殊性與異質性。因此,他籤下百惠,並一手打造出了山口百惠時代。
《伊豆的舞女》劇照 資料圖片
酒井的確是獨具慧眼,他精準地抓住了百惠身上那種由不幸的童年所導致的特殊性格與氣質:孤獨中帶有一種堅韌,堅定中帶有一絲隱忍。這一旦與「私小說」這一藝術表現方式結合,百惠的個人生命歷程便融進了她的歌曲中。她用低沉的嗓音所唱出的一首首歌,像是在和日本民眾款款訴說她的成長故事、她的夢想、她的煩惱與她的快樂。透過百惠一次又一次的演唱,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與她的人生歷程一同脈動,最後更與她一起揚起下巴,咬住嘴角,緊握拳頭,擒住已在眼眶中打轉的淚。
在酒井的打造下,憑著讓人聯想起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堅強、不輕易被環境打倒的氣質,百惠唱出了《青色果實》(1973)、《被禁止的遊戲》(1973)、《春風的惡作劇》(1974)、《一個夏天的經歷》(1974)等歌曲,以此,她被塑造成一個願為愛情無私奉獻、無條件犧牲的純情少女。
1974年,15歲的山口百惠首次接拍電影《伊豆的舞女》。在電影中,百惠完美地再現出川端康成筆下那位楚楚可憐卻又堅忍不拔的少女,就此紅遍日本的大街小巷。此後,《絕唱》《命運》《血疑》等戲劇作品,更是將她定型在純情的、隱忍的、善於犧牲奉獻這類的女性角色中。
在之後的《橫須賀故事》(1976)、《假黃金》(1977)等歌中,百惠唱出了一種遵循宿命式戀愛模式的女性形象——被戀人無情拋棄卻又難忘舊情人的純情少女。在酒井穩健的操盤下,此時的百惠與「純情少女」這一形象完全接軌,這不僅確定了百惠的演藝路線與形象塑造,更確立了她在日本民眾心目中的「人設」。
而百惠這種透過個人的性格氣質和戲劇歌唱作品雙向建構出來的取消自我的純情女性形象,在她演藝事業越發成功之際,卻也與她個人捆綁得更加密實。
在這一「人設」建構的過程中,山口百惠結識了年長她七歲的三浦友和。他們兩人連續在多部戲劇作品中合作,更被塑造成銀幕情侶,深受日本民眾喜愛。1979年,20歲的山口百惠入選紅白歌唱大賽,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日本歌謠大賞的優秀歌唱獎之殊榮,專輯銷量突破千萬,紅遍東南亞。然而,就在演藝事業攀上巔峰之際,山口百惠卻公開宣布,她與三浦友和從銀幕情侶變成了真正的情侶,並在1980宣布將結婚息影,震撼演藝圈。
三浦百惠的拼布作品 資料圖片
日本思想史研究者孫歌在《山口百惠現象》一文中指出,山口百惠在與三浦友和談戀愛的過程中,把此前在自己的歌曲中所學到的所有東西,全部運用到實際的感情生活之中。為了戀愛成功,她必須具備兩種情感,一是必須擁有超齡的女性意識,以便配合年長她七歲的另一半;二是她必須否定自己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優於對方。孫歌同時強調,要山口百惠做到這些並不困難,此前她的形象設定及作品,早已提供了她一個藍圖。順著這一思考,我們不難得知,此後山口百惠選擇結婚息影,完全是順理成章,合情合理,不足為奇。
山口百惠宣布將結婚息影后,拍攝了「引退紀念電影」《古都》,再次扮演川端康成筆下的哀憐純情少女。是年10月5日,百惠在東京武道館舉辦「從傳說到神話」演唱會,並在演唱會上,正式發表結婚息影宣言。當晚,百惠眼泛淚光地對全場觀眾闡述自己決意息影的心境,並做出「謝謝大家原諒我的任性,我會幸福的」這一承諾,然後,邊哭邊唱完最後一首歌《再見的另一方》。曲畢,百惠深深地向全場觀眾鞠了一個躬,隨後將麥克風放在舞臺中間,在全場觀眾歇斯底裡的呼喊聲中,她轉身步向舞臺上設置的一條鋪滿秋櫻的「秋櫻道」,義無反顧地離開演藝舞臺,去過自己一直渴望的平凡人生。
為什麼是「秋櫻道」?舞臺上設置的這條「秋櫻道」是含有特殊意義的,它除了意指山口百惠的《秋櫻》(1977)這首歌外,更象徵著山口百惠朝向「三浦友和之妻/日本的妻子」這一條道路走去。
《時間的花束》書封 資料圖片
《秋櫻》這首歌描述了一個即將出嫁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以及母親對女兒的千叮嚀萬囑咐。這種叮嚀與囑咐,正是母女之間的一種經驗與價值觀的傳承,其正如歌詞所言,「哪怕吃盡苦頭,終於會變成笑談,女兒你不要擔心」。孫歌認為,《秋櫻》這首歌正意味著百惠的愛與日本傳統之間的相互吻合,山口百惠終於成長為一個「日本的妻子」。孫歌敏銳地指出,此時的山口百惠形象,已從「純情女性」過渡到「日本的妻子」,演唱著這首歌的山口百惠,終把自己唱回到了日本的傳統中,而這種傳統湮沒了個性,把個人一己的發展貶抑到最低位置。
1980年11月19日,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舉行了婚禮。就此,這位「昭和歌姬」消失在螢光幕前,如同其告別演唱會的主題一樣,山口百惠從「傳說」變成了人們口中的一則「神話」,取而代之的,則是「日本的妻子」三浦百惠的誕生。
2.後山口百惠時代
山口百惠的結婚息影,雖然為「山口百惠時代」畫下了一個句點,卻也拉開了「後山口百惠時代」的帷幕。
山口百惠的成功,讓她成為日本演藝圈在打造女偶像時所參考的範本之一,早期的中森明菜、三原順子、濱田朱裡、柏原芳惠等,就是繼承了山口百惠這一路線的偶像系譜。不過,山口百惠只有一個,在這些人當中,也只有中森明菜成功地從山口百惠的巨大身影中脫穎而出,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與屬於另一個偶像系譜的松田聖子並立,成為一代歌后。
息影后的山口百惠,除了持續影響著日本演藝圈的偶像形象路線外,在步入家庭後的頭幾年,她的一舉一動更牽動著日本民眾的心。在她的住所前,始終有一排記者輪番站崗,以便及時捕捉她的最新動態。日本民眾也普遍堅信,他們的山口百惠會再次回歸舞臺。然而,即使因連續劇《血疑》在中國颳起了一股強大的山口百惠旋風,也沒能讓她暫時放下三浦百惠的身份,重新做回山口百惠。
1984年,由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主演的《血疑》在中央電視臺播放,一開播即引發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血疑》講述的是幸子與光夫離奇又傳奇的故事。在父親的研究室受到核輻射而罹患血癌的幸子,需要不斷換血,但父母的血型卻與她的特殊血型不符,唯有她的男友光夫的血型與她相符,而這又牽引出幸子的身世之謎,並由此展開一段百轉千回、感人肺腑的故事。
對中國觀眾來說,這種家庭倫理與血緣關係的題材既陌生又新鮮,大家紛紛陷入《血疑》的故事中,難以自拔。為了準時收看《血疑》,大家不忘趕在播放之前回到家。家中有電視機的人家,也會將電視機搬到外頭,與街坊鄰居一同分享幸子與光夫的悲歡離合。
當時,不只是幸子與光夫的命運牽動著中國觀眾們的心,幸子與光夫的扮演者——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也風靡中國。大街上出現了許多留著山口百惠式的俏麗短髮,身著胸前打著蝴蝶結的燈籠袖襯衫的少女。少男們則想盡辦法弄來高領套頭毛衣,希望自己也能散發出與三浦友和一樣的溫柔氣息。
不過,那時多數的中國觀眾還不知道,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早已共組家庭,山口百惠更是早已息影多年。
而山口百惠在告別演唱會上放下麥克風的那一幕,也讓人久久難忘。九年後,有一名中國香港歌手在自己的告別演唱會上再現了這一幕,他就是張國榮。
當時,正處在歌唱事業巔峰的張國榮,厭倦了香港流行樂壇的惡性競爭,萌生去意,宣布告別歌壇。在香港告別樂壇演唱會的最後一場,當張國榮唱完最後一首歌時,舞臺中央升起了冉冉白煙,相伴而起的,還有一座麥克風架。隨後,張國榮將手上的麥克風置入麥克風架,轉身離開舞臺,正式與香港樂壇說再見。
張國榮將麥克風留在舞臺上的這一安排,正是再現了山口百惠告別舞臺的那一幕,張國榮是有心向山口百惠致敬的。張國榮視山口百惠為偶像,多次翻唱她的歌曲,而張國榮的成名曲《風繼續吹》,正是翻唱山口百惠的《再見的另一方》,這也正是山口百惠在告別演唱會上演唱的最後一首歌。
山口百惠在告別演藝圈之後,不管是在日本女偶像的形象塑造,還是她們對自身的人生期許,抑或是越過國境,在「主角缺席」的情況下,在他國持續延長她的戲劇與歌唱魅力,這些都可看出山口百惠不囿於時間、空間的驚人能量。不過,後山口百惠時代的一切,已經是「三浦百惠」的前世,與「三浦百惠」的今生無關。
3.三浦百惠時代
漸漸地,人們也真切地領悟到,山口百惠是真的去過自己的人生了。媒體對她的關注,不再似以往熱烈,只剩下少數媒體持續追蹤她的動態,迄今未斷。
從這些斷斷續續的報導與偷拍中,人們得知她去參加兒子的大學開放日;得知她與三浦友和經常手牽手逛街;得知她總是親自買菜、下廚;得知她有中年發福的危機;得知她每周上一次健身房以控制體重;得知她與三浦友和的兩個孩子繼承了他們的衣缽,踏進了演藝圈,一個躍上銀幕當起了演員,一個唱起母親過往的歌;得知她熱衷縫製拼布;得知她學習了老年居家療養,正在照看高齡的公公婆婆,等等。
這些偶爾出現的零星報導,讓人們得知山口百惠已然實現了對粉絲的承諾,過得很幸福,也得知她已然完成了自己成為明星之前的夢想:建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更得知她跟我們多數人一樣,過著操持家務、照顧公婆、煩惱於小孩教育、與中年發胖相抗爭的平凡人生。
但人們還是對「三浦百惠」的前世念念不忘。
2003年6月,唱片公司推出了紀念山口百惠出道三十周年的紀念專輯《MOMOE PREMIUM》。在沒有歌手宣傳、售價高昂的情況下,專輯仍是創下銷售佳績,足見日本民眾對她的想念。
而身兼導演、演員於一身的北野武,也是三浦百惠的影迷之一。據說北野武非常喜歡山口百惠,不過因為百惠息影得早,北野武無緣親睹百惠的風採。為了一睹山口百惠的廬山真面目,北野武在拍攝電影《極惡非道》(2010)時,找到了三浦友和,請他扮演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並在下戲後經常藉故找他吃飯喝茶談劇本,無非就是想見一下百惠本尊。沒想到,電影都殺青了,北野武依然連百惠的影子都沒見著。也因此,在續集《極惡非道2》(2012)中,北野武讓三浦友和扮演的角色在電影一開場就被殺了。
雖然無從證實這個頗有北野武風格的傳聞是真是假,但在昭和時代如同曇花一現的山口百惠,其影響在平成時代仍持續發酵著。日本歌手安室奈美惠在20歲時結婚生子的願望便來自山口百惠,而她也確實在20歲時結婚生子;演員堀北真希在演藝事業到達巔峰時,突然宣布結婚息影,回歸家庭不再露面,也是受到山口百惠的影響;影歌雙棲的上戶彩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與她身上具有山口百惠的影子不無關係。也因此,當《古都》要重新翻拍成電視電影時,女主角的不二人選就是上戶彩。這些活躍於平成時代的演藝圈的後生晚輩,還是緊緊跟隨著山口百惠這位昭和前輩的步伐。
當然,早已躍出國境的山口百惠,她的影響力不只局限於日本。在她息影30多年後的2011年,中國香港歌手容祖兒推出一首名為「山口百惠」的歌。正如歌名所示,這首歌的主角正是山口百惠。在這首歌中,容祖兒試圖唱出一種淡然篤定的幸福,她揣摩了山口百惠甘願為愛放棄輝煌事業的心境,並對此做出肯定。藉由這首歌,容祖兒除了向歌壇的大前輩致敬之外,也是在向母親這一身份致敬,更表露出自身對愛情與家庭的渴望。
從昭和時代的中森明菜到平成時代的安室奈美惠、堀北真希,再到容祖兒的《山口百惠》,這些都不禁讓人聯想起《秋櫻》中的那種母女傳承,而容祖兒的歌更是意味著山口百惠成為了一種事業成功的女性渴求愛情、渴望家庭的象徵。
2019年,百惠已經優雅地老去,步入了耳順之年。在這一甲子的人生中,她有8年是巨星山口百惠,有38年是三浦友和之妻三浦百惠。
20世紀80年代,正當日本女性急欲飛出家庭牢籠、確認自身價值時,百惠決意結婚息影。當時,一份以職業女性為主要閱讀群體的雜誌為此策劃了一個專題,公開徵集女性對百惠這一決定的看法。其中有人表示,都是因為山口百惠,婦女地位又倒退到十年前了。還有人認為,原本可以成為自立傑出女性的百惠,終究因男性而斷送了自己的事業前程,到底只是普通的女性而已。
百惠的舉措,顯然引發了當時正試圖掙脫日本家父長制與男性中心主義捆綁的女性之集體焦慮。她們公開撻伐百惠的決定,認為原本應該「飛翔」「自立」、成為「女性自主」典範的山口百惠,竟然選擇當一個隱身於家庭中的「日本的妻子」,這讓正在爭取女性地位提升的日本婦女陷入窘境。
面對眾多來自同性的批判,百惠後來在自傳《蒼茫時分》中以「精神的自立」進行回應。她認為女性的「自立」,應該是能夠深深懂得什麼是最為寶貴之物,它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愛情。簡言之,百惠認為精神能夠自立,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並勇敢地進行取捨,才是女性真正的「自立」。
百惠的這一精神自立說,或許就是她始終都沒有打算再次復出的底氣。百惠放下璀璨繁華而回歸家庭樸素生活的決定,不是蜷伏於日本家父長制或男性中心主義,亦不是一些評論家、研究者所說的她把為了演藝活動而打造出來的「日本的妻子」形象內化的結果,而是她尋覓到了人生最為寶貴之物為家庭的精神自立,一種領會了「我就是獨一無二的我」的特定價值。百惠的決定及其精神自立說,可說是擴充了「女性自立」的範疇,這無疑給高舉「女性自立」旗幟卻又以此限制住自身對家庭、婚姻與愛情的渴望的現代女性,提供了一個更寬闊的視野:誰說選擇步入婚姻、經營家庭、養兒育女就不是一種「女性自立」呢?這正是百惠留給我們的最後一份禮物。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4日 13版)
[ 責編:孔繁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