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一 站 Art
耳 聽 為 虛 眼 界 為 實 ☞
▼
捷運忠孝復興站是臺北市人氣最旺的車站之一,熙來人往的乘客,有的忙著轉車,有的趕著上下班,也有衝著附近百貨商圈,來此逛街購物或等候朋友。這裡乘載著大都會生活的縮影, 滿溢著擦肩而過人群的現實與夢想。
《給你一個ㄓㄗㄢˋ(贊)》是專為忠孝復興站量身打造,提供往來民眾美感訊息的一個藝術展覽。藝術家們通過形式簡明、風格親切的繪本、動畫、袖珍模型和動態光像元件結合,呈現了臺北不同面向的生活主題和都會風情,除了可供人們逐一觀賞、細細閱讀,這些作品的集結,也聯合發揮詮釋了臺北都會生活的豐盈內容和快樂基調。 參展藝術家們共同期望的是,觀眾朋友能延伸忠孝復興「站」裡的藝術閱讀,進而去關注、想像和體驗臺北生活當下及未來的「贊」。
藝術家:kowei、EmmaAparty、P714、陳薇、黃風然、張育嘉
地點:臺北捷運忠孝復興站
年代:2011
臺北捷運的興建,帶來生活圈的擴大與便利,更發揮其磁場效應,許多傳統與創新的行業皆在這裡連結,社區民眾的生活與文化,也逐漸與各種場域中的空間相融,並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與議題。藝術家李億勳2009年的《臺北傳奇》系列作品運用馬賽克瓷磚材料,結合六種主題,以幽默的視覺表現,傳達出社區與場域精神。
▲《臺北傳奇——我們都是一家人》
▲《臺北傳奇——天生我材必有用》
▲《臺北傳奇——shopping樂園》
金庫破牆而出的超現實畫面象徵了本地的商機與潛力;擬人化的可愛小動物群,呼應了本社區中的各種商業活動與民眾的行為,原本冷灰單調的捷運機房牆面與出口,因為這些元素的加入而活化,變身為具有美感及話題性的藝術作品,既增進了公共空間的親和性,也激發民眾與環境美學的對話。
▲《臺北傳奇——靈感湧現的時刻》
▲《臺北傳奇——淡水來的客人》
▲《臺北傳奇——這是一個好所在》
藝術家李明道的作品《音響機器人Big Pow》,使用LED數位顯像以及互動方式作為創作媒材,民眾可將音響機器人Big Pow身上的耳機插頭插上你的手機播放器以及MP3,音響機器人的LED表情會隨播出的音樂而產生表情的變化。
▲藝術家:李明道
材質:鐵、玻璃纖維、LED模組、擴音系統
年代:2009
城市的地下道通常被視為聯通和替代的功能,因此人們走過的腳步總是快速、匆忙。創造一處能改變通道體質,讓民眾願意放慢腳步、休憩身心的城市角落,是《蝴蝶谷》裝置藝術創作的目標。
本裝置以超過三千隻以上的手工蝴蝶作為主要表現素材,數千隻陶瓷蝴蝶,由藝術家逐一利用手工幻化而出,有的合翅狀似祈禱的雙手,有的展幅開翅如接納的手掌,有的單飛、有的結群,有的嬉戲、有的覓食,具象模擬蝴蝶的自然生態。這些創造出來的倩姿蝶影,將結合既有的流水景觀與人行坡道,妝扮環境的表情,行人過往只在咫尺就能探見,處處美麗翻飛的彩蝶,行入其間更猶入深幽蝶谷,為終日奔忙的身心,快速尋找到可供短暫逗留、充氧的美麗角落——蝴蝶谷。
藝術家:黎翠玉、餘成忠
材質:陶瓷、釉
年代:2011
在一片喧鬧繁華的臺北,《夢遊》提供一個打破單調日常生活的短暫解放 。站立在一片草原之中, 帶著鳥頭的女孩手上握著鉛筆, 臉上流下的水覆蓋到她整個身體. 永遠長不大的女孩, 永遠寫不出字的鉛筆, 停留在靜止與流動、現實與幻想之間。這個超現實的雕塑邀請你停下腳步微笑, 停下腳步做夢……
藝術家:何採柔、郭文泰
材質:玻璃纖維、不鏽鋼、氟碳烤漆
年代:2010
建成國中與臺灣當代藝術館多年來在藝術教育方面合作密切,曾邀請到藝術家進駐校園創作。插畫家透過觀察細膩的筆觸,描繪國中生青少年時期敏感而纖細的校園體驗,以及對未來人生的嚮往與期待。在候車亭柱上,以對應的方式彩繪出學生與成人的對照,期許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在求學過程中,找到指引自己未來人生道路的明燈。
▲《遇見自己》
藝術家:michun
地點:建成國中候車亭
年代:2015
《雙連聲態》裝置作品以聲音為主,造型為輔的方式,藝術家以雙連捷運站過去與現在作為創作主軸,期望透過視覺的引導來開啟聽覺的想像。雙連捷運站的基地現址,在過去曾是雙連火車站的位置,所以在聲音的呈現上,是以模擬的方式來呈現過去火車進月臺站的往來聲音音效,再佐以時刻表作為聲響的發生時刻,而視覺造型上則以塑膠管的環繞與顏色來比擬現在捷運線的發達,也透過管子的流通特性來象徵人口與資訊的流動。藝術家期望藉由作品的聲音再度召喚回對於過去雙連火車站的記憶,並且寄存於現代捷運的線路之上,讓新舊並存,相互輝映。
藝術家:蔡坤霖
地點:臺北捷運雙連站2號出口旁
年代 Year:2013
從西方引進公共藝術的專業實踐以來,臺灣的公共藝術已走過二十載。在「藝術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思潮的影響下,公共藝術更被視為「都市更新計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作為臺灣公共藝術的一個核心概念,「多元性」也深刻影響了臺灣公共藝術的表現,影響著人們的藝術認知。在全球化浪潮「anything goes」的席捲下,這些公共藝術作品如雨後春筍般生長,為市民們塑造著更為多元的藝術景象。
參考來源:
1. 臺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2. 《2011豐暑假-臺北捷運遊(忠孝復興站)——給你一個 站&讚》,apple老師的黏土教室,2011-08-03
3. 《給你一個ㄓㄗㄢˋ》,卡嘜拉很閒亂亂拍,2011-12-14
4. 《【地方】漫步在臺北,捷運中山站線型公園》,modaeric (Moda),2013-05-02
5. 《乘捷運、搭公車、趕臺鐵,逛吃北臺灣!》馬蜂窩 老楊JOM(南京),2017-01-08
6. 《〈臺北大同區〉捷運中山站線型公園公共藝術》,查克,2012-03-06
7. 《捷運中山站線型公園-公共藝術-臺北傳奇》,林君智,mapio.net
8. 夢遊 (裝置藝術),WIKI詞條
9.《捷運中山站線型公園-臺北傳奇-李億勳Taipei Legend》,Sophia Chang, 2011-05-12
10.《臺灣都市的公共藝術》,藍敏菁,澎湃新聞,2014-06-17
📝 編輯 / 秋涼
看 什 麼 不 看 什 麼
用 藝 術 發 聲
向 世 界 表 態
Born this way
Live my life
LOOKURATING | 造視界
看什麼策展
Contact us
QQ:67846187
WEIBO:@看什麼策展LOOKURATING
WEBSITE: http://lookurating.sx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