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味,有乾貨,有精彩,有驚豔。獨特視角記錄深圳大事小情,以小見大讀懂特區滄海桑田。有情有溫度,有圖有真相。《深圳畫報》,不一樣的新媒體,深圳人都在看。
人在深圳(逢周二出品)
天亮以後,陳色通起來。他會先驅車來到南澳雙擁碼頭或者東山碼頭,工人們開著快艇將他接上漁排。檢查兩處共計1萬多平米的漁排,是這他每天的第一件工作。
安排完漁排的工作,他會返回東部酒店自己的辦公室。
東部酒店位於南澳海鮮街,經營酒店、海鮮和餐飲業。在南澳海鮮街,不少產業都是陳色通經營的。
今年42歲的深圳東部酒店董事長陳色通,14歲時從潮汕來到大鵬半島,跟隨叔父在南澳海上學養魚。
「那時候沒少吃苦,你可以想見的。」和畫報君聊起那些日子,陳色通只有簡單的幾個字。
1992年,陳色通買下了一個漁排。雖然只有100平方米,但畢竟是自己的。這一年,他還成了家。那時起,他就再沒有離開過南澳。
常年在海上生活,陳色通對於養魚可有一套,他還創造了一些「獨門秘笈」。他熟悉各種魚的習性,知道自己養的每一種海魚的飲食特點。
陳色通發現,定期用淡水給海魚洗澡,有利於海魚的生長。他說自己是「仿野生魚」的養殖法,海魚不吃飼料,都是吃小魚小蝦。現在,他擁有的1萬多平米養殖水域,每天要消耗近三千斤魚蝦。
勤奮,謙遜,誠信,陳色通的養殖事業蒸蒸日上。即使不時會受到颱風、赤潮等海洋災害的影響,他的養殖業還是越做越大。
7年前,南澳海鮮街建成,陳色通租下這裡主要的建築經營酒店、餐飲和海鮮銷售。南澳的生意季節性很強,海鮮街上有些經營者就短斤少兩,這讓陳色通非常痛心和不安。
「做生意,只能在經營和服務上想辦法,儘量向前看,把口碑做好,這才是長久之計!」他堅持只賣自己的海產品,賣質量好的產品。
2015年初,陳色通告訴畫報君,他將推出「透明廚房」,顧客點好海鮮後,可以親自看到從海鮮進廚房到端上餐桌全過程。
他還準備今年將幾十個漁排「租」給深圳的家庭或個人,類似「開心農場」的海上版,漁排所養殖的海魚都歸租戶所有,還可以定期去海上「探視」屬於自己的「私家魚」和「私家海鮮」,吃得安全放心。而養殖工作,工人們會幫助租客打理。
「我沒有讀過多少書,可是我知道今天這樣的時代必須創新。」陳色通說。
人在深圳(逢周二出品)
用心去看,每張面孔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人在深圳#講你身邊的故事,期待你的故事。歡迎提供線索。
重要提示:本文圖片版權屬於深圳畫報,如果您喜歡,歡迎直接點擊本頁面右上角的按鍵分享到朋友圈。其他(自)媒體或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微信公眾號「深圳畫報(ID:szpictorial)」,否則視作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