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充電篇 | 扎心了!紀錄片竟然也有鄙視鏈!

2021-02-08 棗媽和愷摩




原創:棗媽團隊

ID:lovekidsmore

鄙視鏈這個東西生活中太常見

喝手衝咖啡鄙視喝速溶的

開賓利鄙視開奔馳的

……

物質條件鄙視鏈也就罷了,畢竟還有個硬通貨可以衡量價值。

But為嘛看個紀錄片都發現植物界的紀錄片相比動物界要少的可憐呢?

這也是給大家推薦一次紀錄片之後等了這麼久才推薦第二次的原因。我還去百度了一下,你別說還真有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最近終於精挑細選了幾部不錯的植物紀錄片推薦給大家,剛好神獸們馬上放暑假可以一周一部刷起來咯!

劃重點:因為植物紀錄片大多數會有昆蟲出現,並且3D高清攝像頭下的植物細節很多有密集狀態呈現,所以如果怕蟲子或者密恐的情況,請慎重選擇看這類紀錄片

 

觀看連結:

https://www.iqiyi.com/a_19rrhvk9c5.html

 

通常我們講的植物王國大多是概念上的王國,但是這片子的主角可以說是real王國了——英國皇家植物園林—邱園(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Kew)。

聽說1759年喬治二世建立邱園時它還只是一座3.5公頃的皇家園林,但是1840年皇室把它交給國家管理之後經過不斷的擴充,目前已經有120多公頃的規模,據說世界上已知植物物種的90%左右都可以在這裡得到呈現,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下巴差點驚掉了,有位親戚在英國,聽他說25年前去過一次邱園,那時的少年簡直被眼前的植物所shock到,真希望有機會我也能帶娃去現場感受一下。

 

當你看到1775年的一棵非洲麵包鐵還生長得如此旺盛,是不是也感慨植物的確是這個地球上的王者,相比於諸多以天為生命單位計數的動物和百年為長壽的人類來說,我們都妥妥的是被非洲麵包鐵丟在鄙視鏈底端。

 

等等,說好的主角是植物呢,這個白頭髮的大叔是誰?

看BBC的紀錄片看多了自然對他面熟,沒錯,這位就是BBC著名的主持人、自然博物學家,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大衛·愛登堡。

1926年出生的大衛2020還在堅持出品紀錄片,這份精神真的值得感動,九十多歲高齡的大衛參與製作了三十多部系列紀錄片,幾乎部部經典。他幾乎親身經歷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環境,無懼環境的挑戰和周圍的危險,致力於把最細微的觀察和最真實的感受帶給觀眾。

 

這麼多豐富的物種資源加持這麼優秀的製作團隊,這部《植物王國》必須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植物間的對話What Plants Talk About

 


觀看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22470?from=search&seid=4375809129364911878

這部片子真的是很貼合我尋找植物紀錄片的本意,介紹了很多植物的神奇行為並且直觀地讓我們跟著科學家的思路和視角去看到了它們發生的過程。

比如用高清攝像機穿透花盆去觀察植物的根部看看它們在遇到營養物質的時候根系的動作變化時,可以看到植物的根部在遇到營養充足的區域時會出現類似動物停下腳步進食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勻速生長。

科學實驗的方法可以給孩子們很好的思考引導,看看科學家們證明事實的方法和我們想的是不是一樣呢?營養均勻和按照區域分布的方式是如何實現的?看這部紀錄片腦袋有點略燒腦啊!

 

菟絲子如何尋找寄主植物的時候是依照什麼選擇到它喜愛的西紅柿呢?當菟絲子被種植在一株小麥和一株西紅柿中間,它會旋轉數圈之後準確的選擇西紅柿。

科學家們推斷是由於植物揮發出來的特定氣味引起了這種選擇的進化,所以有趣的實驗來了,當菟絲子被種植在一個塗了西紅柿氣味的小樁子和一株完全被玻璃無法和菟絲子「講話」的西紅柿中間,它會旋轉數圈之後選擇小樁子。知道真相的菟絲子估計會掉下淚來。

 

「對比實驗」的想法通過一部一部的紀錄片,潛移默化的住進了孩子們的小腦瓜,我相信,仔細觀察、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的精神將讓他們一往無前!

 

植物的秘密武器Plants behaving badly

 

觀看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media/md120472/?from=search&seid=13683790250175565152

 

這部紀錄片的中文名字有兩種翻譯,另一種是「行為惡劣的植物」,我還是比較喜歡第一個「植物的秘密武器」,因為英文原版的名字真的很不合理,憑啥動物捕食就是正常行為,植物抓個蟲子就是bad behavior了哇!這不僅是鄙視植物,簡直就是歧視行為啊!

但是我覺得咱們還真要跟植物們學一學縝密的設計和完美的行動力。獵手們的捕獵技巧也是不斷的進化,令人嘆為觀止。


還記得在前面提到的大衛·愛登堡嘛?這部也是他的作品之一,只不過這次他沒有露面只是解說而已,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文案和解說是很生動的,帶我們走近了植物的強悍視角。

大名鼎鼎的「茅膏菜」只是捕蟲的初階選手,靠著美麗如露珠一般的腺體塗滿飄著蟲蟲們喜歡香味的消化粘液,完美地欺騙了低智商的蟲蟲們,粘住蟲蟲之後茅膏菜整個葉片彎曲將蟲蟲緊緊裹住,再用更多的消化液把它「吃掉」,整個過程需要好多天,所以經常被其他動物「菜口奪蟲」。

 

進階版的捕蠅樹,竟然學會與它共生的「刺蝽」來合作,捕蠅樹負責粘住蟲子,刺蝽把蟲子吃幹抹淨之後,把消化好的便便給捕蠅樹直接做成了營養液,合作簡直完美,不過讓我滿腦袋問號的是為什麼刺蝽不會被粘住呢?竟然是因為身上有一層無粘性的蠟衣保護膜,大概只有大自然自己才知道這樣的物質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吧。

 

最最常見的捕蠅草圖片大概就是這位業界翹楚「維納斯捕蠅草」同學了,進化的程度讓達爾文都讚嘆不已。

它的每瓣葉片表面有三根細絨毛,必須20秒內連續觸動兩根才會觸發機關讓葉子閉合,且閉合時間僅需要三分之一秒!比彈簧還快,說好的植物的動作都很慢呢!我果然還是太天真了。

 

不過看起來這閉合後的縫隙貌似有點大?大就對了!因為它消化一次需要的周期比較長,如果每次捕獲的蟲子很小的話根本就不夠它的營養需求,所以它會任由小蟲子從縫隙裡溜出去,人家20秒觸動2個機關的操作本來也是留給大蟲們的,看來高級的捕食者真是看不上塞牙縫的小蟲蟲,不過這也是正常,給一隻老虎吃老鼠肯定人家也是不情願的嘛。

 

你以為這就是植物捕食動物的全部真相了嘛?怎麼可能!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相信大家都會妥妥的對植物的各種完美捕獵技巧折服噠!

  

 

觀看連結:

https://v.qq.com/x/cover/o5uajj6kwuplivk.html

 

這部紀錄片從更宏觀的生態角度來了解動植物之間的關係,不同的生態系統下他們互相制約互相依賴的條件也不同,可以抵抗氰化物劇毒的毛毛蟲吃了毒液之後變成毒蝴蝶保護自己不被吃掉,這算不算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對人來說倒著走不算難,但是對鳥來說就忒不容易,世界上只有一種會倒飛的鳥,它是誰?很多有趣的小知識貫穿在紀錄片中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不過這系列裡我們家小Du同學最喜歡的是第一集雨林篇,具體原因也真的很具體,就是因為裡面有他最喜歡的三趾樹懶,不過這貨也真的是萌了我一臉啊。

 

 

 

觀看連結:

https://v.qq.com/x/page/e002014w3fq.html

 

這部片子是自己看的,大概是因為覺得它自帶萌感所以我很喜歡很圓的東西。

說到海藻,大家十之八九都有個在大海中飄得花枝招展的海草們,鬧鐘還會不自覺自帶起「海草海草海草隨風飄搖」的BGM。沒錯大多數海藻都是飄的很隨性,但是這種綠秋藻的生成條件極為特殊,所以僅僅存在於一個地方,就是日本的馬裡莫。

關於形成球形的原因歷史上科學家們有過諸多猜測,風吹的,浪打的,沒準還有人猜測是小魚給咬的,但是其實都不是,高精尖的科研設備給了我們揭曉答案的機會,這些可愛的胖球就是自己轉動的,哪裡不圓就曬哪裡,經過很多年慢慢就無限接近於圓形。

 

但是現在綠球藻的數量越來越少,科學家們在紀錄片中也會帶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和改善的方法。

每一個紀錄片中的科學家都是我的偶像,感受大自然力量的同時,也回饋自己的博愛給大自然,希望我們的孩子也和他們一樣,心中有愛。 

就像前面說的,植物的紀錄片可能真的比動物的要少很多,我想這和它的觀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優質的實驗條件有關,看似弱小的植物們在地球生活的時間比動物要久那麼多,我相信人類可以從它們身上學到的東西還有更多。

帶著孩子們去擁抱更多的科學紀錄片吧,他們會有比我們想像中更豐富未來。

暑假紀錄片大推薦:

棗媽昨日的朋友圈@all

喜歡棗媽的碎碎念

不要重複加呢

Julycheng

原創碼字不易,歡迎轉+評+贊

相關焦點

  • 扎心!這串書名,竟然還原了你我真實的暑假生活
    扎心!這串書名,竟然還原了你我真實的暑假生活
  • 萬萬沒想到抄襲圈竟然也有鄙視鏈??
    聽過飯圈鄙視鏈,也聽過影視圈鄙視鏈,萬萬沒想到抄襲圈竟然也有鄙視鏈??
  • 鄙視鏈!扎心了,你可能在最底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突然就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鄙視鏈聽歌有鄙視鏈看電影有鄙視鏈看綜藝都有鄙視鏈......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那些吃飽了撐的衍生出來的鄙視鏈吧~朋友圈鄙視鏈:音樂會>曬書>秀恩愛/曬娃>美顏自拍>曬包曬吃>微商代購>謠言/雞湯/震驚工作餐鄙視鏈:不吃 > 吃草 > 吃菜 > 吃肉> 吃主食 > 吃小吃讀書鄙視鏈:
  • 《浪姐》藍盈瑩晉級姐姐們表情失控,難道是鄙視鏈?真相扎心了!
    連姐姐們也有鄙視鏈嗎?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實藍盈瑩的努力,藍盈瑩在團隊裡對其他姐姐是有所幫助的,而且姐姐們對她的口碑也是非常好的,那麼為什麼他們的表情會如此失控?這樣的真相真的是扎心了!說實話,作為一位觀眾,也應該尊重每一位姐姐在舞臺上的付出,尊重人家的勞動成果,在觀看比賽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更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就公然拋出這樣不合適宜的言論,讓別人下不來臺,是不是讓人覺得有點不像話!
  • 這9部頂尖不同類型紀錄片,足矣承包孩子的整個暑假
    給你9部關於人文、自然、宇宙、藝術等不同領域的頂尖高分紀錄片,絕對可以承包孩子的整個暑假,文末有觀看連結哦!觀看推薦紀錄片長按二維碼,跳轉至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集合」,立即獲取詳情戳👉:這部BBC出品的另類歷史劇,是如何俘獲全球孩子們的心?
  • 中產家庭報興趣班也有鄙視鏈?鋼琴已「落伍」,冷門特長才高端
    01中產家庭報名興趣班也有鄙視鏈?去年暑假,自己陪朋友的妹妹去參加鋼琴比賽,小姑娘才上一年級,穿著漂漂亮亮的白色禮裙,在豪華的酒店客廳裡鞠躬,然後開始彈奏鋼琴曲。當我看到四百多號的號碼牌的時候,我已經很驚訝了,驚嘆於為什麼現在的小朋友都在彈鋼琴。
  • 如果魔都「名媛」群也有鄙視鏈,站在最頂層的是誰?
    如果魔都「名媛」群也有鄙視鏈,站在最頂層的是誰?據說在富豪圈子裡,old money看不起new money,現在又多了一個「拼 money」,反正在底層的永遠都是我們這種no money如果這些所謂的魔都「名媛」之間也有鄙視鏈,那一定相當刺激吧。鄙視鏈就像食物鏈一樣,是一個人類無法避免的怪圈。
  • 談古典吉他的鄙視鏈
    讓我們先來再回顧一下這兩篇推文 :測試題:你是個真正的古典吉他愛好者嗎?你是真正的古典吉他愛好者嗎?答案來了~這是2016年一篇應王建國的約稿,動機目的不再複述,最終應該至少有3人獲獎吧。其中答案部分筆者多少也有解釋或介紹,第十題則是以出題人自己都不會的方式提出。
  • 勞力士也有鄙視鏈!迪通拿鄙視水鬼,元首鏈鄙視五銖鏈
    鄙視鏈是前兩年很火的一個詞,每個人都處於鄙視鏈的環節中,或是鄙視他人或是被他人鄙視。鄙視鏈是無處不在的,腕錶圈子裡也流傳著鄙視鏈,甚至大家熟知的勞力士也有著鄙視鏈的存在。
  • 半生已過,生活教我看清了5個扎心真相
    生活就是如此扎心:得意時,朋友認識了你;落難時,你認識了朋友。網友螺絲粉說,因為做微商,她被好朋友屏蔽了。上周還在一起吃飯的好友,看見她開始賣貨,朋友圈竟然對她不可見了。看清了這個扎心的生活真相,看淡人來人往,接受人走茶涼,不把他人的善意看做理所應當,也不為他人的冷漠耿耿於懷,學會承擔,自我強大,才能越走越坦然。
  • 11部頂尖不同類型紀錄片,讓孩子暑假在家也能「觀看」世界
    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一部好的紀錄片,能為孩子打開一扇門,走進更廣闊的人生風景。假期紀錄片推薦來啦!今天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的是一些關於人文、自然、宇宙、藝術等不同領域的頂尖高分紀錄片,絕對可以承包孩子的整個暑假。
  • 二次元中的鄙視鏈你了解多少
    然而以上的鄙視鏈還不算奇葩,最奇葩的是連郵箱也有鄙視鏈,用gmail的看不起用163,用163的瞧不起用QQ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給我介紹一下什麼是高端郵箱,用了能自動幫我找老婆嗎?而在動漫界也跟所以而一樣也存在形形色色的鄙視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老鐵扎心了是什麼意思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怎麼用?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扎心了老鐵出處是哪裡怎麼用?最近,扎心了老鐵這句話火遍網絡,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怎麼用呢?在北方,老鐵還有一種含義就是指不正當關係,在上一輩的時候,還沒有小三一詞,也有叫小蜜的 二奶等詞彙的但比含蓄一點就是說老鐵了。 扎心了:也是一種方言表達方式,主要意思是走心了,罵人罵到心坎裡了,罵到痛點了。可能為某件事情很讓你牽動,引起了你對比感動或者是哀痛的情感要素的改變,被稱之為「扎心了」。 老鐵,扎心了:總的意思就走心了,兄弟。也可以理解成痛心啊,哥們。這句話主要伴隨著伴隨著罵人或訴苦。
  • 銜接期暑假孩子如何充電?玩耍還是上培訓班?戳文
    銜接期暑假孩子如何充電?玩耍還是上培訓班?戳文 原標題:   第三,養成良好作業習慣,包括回家後先做作業、後玩耍的習慣;靜下心來做作業、專心做作業的習慣。切不可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又做其他的事。另外,還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灌輸一定的安全意識  珊瑚小學語文老師王玲介紹,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弱,一時難以適應學校生活。
  •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揭露人生殘酷真相:讀書苦,路卻最好走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高考》,揭露人生殘酷的真相曾經央視拍過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就叫《高考》,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下考生的掙扎,家長的焦慮,老師的急迫,以及諸多因為高考而改變命運的家庭。這是央視曾耗時一年拍攝完成的高考紀錄片。
  • 記一則兩天前的扎心往事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159天的第159篇原創文章我從來都覺得自己雖然年齡30+,但是仍然風華正茂,是個寶寶。然而.事情已經是幾天前了,但是這幾天總是久久不能忘記,感覺不記下來,就會一直被扎著心。前幾天的一個深夜,看到公司裡一個同事(以下簡稱S)自己在工作之餘做的一部小片兒,看的我激動萬分。
  • 扎心了!川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
    川普卻又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他經常批評別人是失敗者,但是這一次卻扎心了,川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因為他竟然也被別人批評為失敗者了。 這篇文章通篇都在對川普進行批評,甚至說他非常的失敗,而且在文章所使用的一系列的言語和情緒當中,都是一點面子都不留的。另外這篇文章還提到了川普在總統選舉當中失敗之後,他對拜登的勝利進行質疑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 因為像川普這樣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人,在他的統治之下,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正常了,同時他還提出在川普執政期間,美國變得一片混亂。
  • 暑假充電,LG gram 17伴你更進一步
    轉眼又到了暑假,高考考生們即將離開自己的母校,踏上人生新徵程,怎奈何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暑期出門遊山玩水註定不現實,宅家玩耍放鬆、學習精進才是「正道」。更輕薄的機身,意味著你可以從臥室到陽臺、從床頭到桌面,隨時變換使用場景,搭配這塊17英寸WQXGA(2560x1440)超清解析度大屏,細膩的畫面讓你忍不住點開心儀的影視綜藝、學習課程,放在膝上一看一整天,到哪兒都可以激發靈感、充電學習!請注意了!
  • 看完這些紀錄片,暑假過後你就是「行走的百科全書」
    看完這些紀錄片,暑假過後你就是「行走的百科全書」 2020-07-08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朋友圈裡的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鄙視鏈一詞,衍生自食物鏈一詞。食物鏈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鄙視鏈,則是大魚看不起小魚,小魚看不起蝦米。為何看不起,因為我自認為我比你高端啊。雖然鄙視鏈一詞是幾年前媒體發明的,但鄙視鏈現象一直存在,無論是社會學還是心理學都可以找到一大堆相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