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點地產網
在完成配股籌資26.93億港元後,綠城服務馬不停蹄地做出了第一筆投資:以0.98港元/股認購中奧到家3692.8萬股配發股份,涉資3618.94萬港元。
6月14日,中奧到家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與認購人綠城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訂立認購協議,由後者認購公司配發的3692.8萬股,佔當前已發行股本的約4.52%。
這筆投資金額並不算高,對綠城服務近期配股籌資所獲佔比僅1.3%,更像是綠城服務的一次試水。
從濱江服務到龍湖再到中奧到家,綠城服務已多次對外投資、引入戰投、配售股份,從資本引合作,從合作引資本,逐漸織造出一張物業的全國合作關係網。
入股中奧到家首日獲1034萬港元浮盈
綠城服務認購的中奧到家亦是一家物業公司,提供物業管理管理服務、協銷服務、清潔及綠化、房地產代理業務及其他服務,其中主營的物管服務又以住宅物業、商用及政府樓宇管理為主。
與眾多背靠地產開發商的物業同行不同的是,中奧到家為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社區綜合運營商。於2015年赴港上市後,其先後收購上海怡東物業、浙江永成物業、廣西岑溪鴻途物業、廣西輝煌房地產及輝煌置業等,目前在管面積7200萬平方米、2019年營業收入15.19億元,涉足全國45座城市583項物業,在物業股中位於中等規模。
具體到本次交易,綠城服務給出的0.98港元/股認購價較中奧到家上一交易日(2020年6月12日)收市價折讓了約16.24%,但仍存在一定溢價。
自2020年6月2日以來,中奧到家已連漲10個交易日,股價從0.56港元/股翻倍至1.17港元/股。在公告披露後,中奧到家股價日內再漲7.69%至1.26港元/股,在今日的物業相關港股中「萬綠叢中一點紅」。
由此,綠城服務本次投資獲得了開門紅:按持股3692.8萬股計算,綠城服務持股日內浮盈約1034萬港元,浮動收益率28.6%。
反觀綠城服務自身,本次入股並未反映至其股價中。自6月5日至今,其股價從10.22港元/股連續下降至9.36港元/股。
這有大環境與行業的因素影響,也有綠城服務配售的資本因素影響。在6月10日,綠城服務以每股配售股份10.18港元向六名承配人配售了26660萬股,籌資所得款項淨額為約26.93億港元,擬用於未來潛在的併購、戰略投資、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對於綠城服務在資本市場上的接連動作,市場人士紛紛猜測,本次交易是否代表著雙方已經達成合作,綠城服務剩餘的26億港元下一步又將用於何處。
是繼續加大對中奧到家的投資力度,亦或是另尋投資標的?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亦或是同行合作的表現?
地產人士指出,雖然本次綠城服務認購股本僅佔中奧到家的4.52%、不足5%的強制披露線,中奧到家的第一大股東仍為啟昌國際有限公司,但不排除綠城服務仍由繼續增持的可能。此外,中奧到家目前市盈率為8.5,在物業股中屬於低估值;其市淨率為1.36,每股淨資產為0.8298港元,仍有做大、上升的空間。
對此,觀點地產新媒體致電綠城服務投資者關係部,相關人士回復稱:公司目前尚未對該筆交易發布同步公告,具體細節以公告為準。
公告中對本次交易所得款項的用途一筆帶過:用於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
物業聯盟合作版圖擴張
投資也好、合作也罷,中奧到家並非綠城服務物業聯盟的開始,或許也不是合作的最終節點。
據綠城服務管理層介紹,綠城服務希望構建一個生活服務的聯盟,公司既入股了濱江服務,同時也引來了龍湖投資自己。
眾所周知,雖然綠城服務與綠城集團淵源已久,但後者對其持股佔比不到5%,業務關聯度亦遠低於同行開發商所分拆出來的物業上市公司。如張亞東曾公開表示,雖然綠城服務是目前為綠城集團的住宅物業提供服務的唯一合作方,但未來不一定是。
作為一家由創始人宋衛平與李海榮等高管層實際控股的公司,綠城服務的戰略投資者龍湖對之持股10.55%,摩根大通持股5.98%,剩餘的股東皆為中小投資者。
管理層指出,分散的股權結構與交叉的對外投資是綠城服務的一個特點,同時也是公司構建物業聯盟的優點。「我們希望通過這樣股權的捆綁,擴大我們整體的客戶資源平臺,而股權的交叉持股,也可以保證這個聯盟的整體穩定性。」
在合作的道路上,綠城服務已經越走越遠。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綠城服務與多家地產商、物業公司之間存在交叉持股,彼此之間既是合作方也是上下遊:引資方面有戰略投資者龍湖(2020年4月),投資方面有入股濱江服務、設立寧波城市服務公司(2020年6月)、入股中奧到家(2020年6月)。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物業管理得到了眾多資本的認可與追逐。其中,以港股上市物業股為例,碧桂園服務、雅生活服務、保利物業、永升生活服務等企業已經憑藉地產開發商的持續「輸血」牢牢佔據了頭部地位,正榮服務、金科服務等一批中小規模的物業公司正積極尋求赴港上市。
行業蛋糕的大頭已分,新入場的玩家越來越多,物業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在競爭中搶佔更大更多的蛋糕,同時減輕對地產開發商依賴、拓展非住宅業務收入成為了每一家物業公司在下一步發展中無法迴避的難題。
或單幹,或聯合。時逢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中小企業流動性承壓,收併購的機會湧現,這為大魚吃小魚與抱團取暖提供了危與機。
綠城服務選擇了繼續擴大物業聯盟,而聯盟的擴張正在加速。從上述合作者與配售對象的選擇中,市場猜測綠城服務或更偏好第三方獨立運營商。
從業務角度出發,綠城服務2019營收為54.52億元,對全年營收佔比為63.53%,同樣遠低於同行動輒80%、90%的水平;非物業收入(園區生活服務與諮詢服務)2019年營收為31.3億元,對全年營收佔比36.47%。龍湖的城市服務、與寧波國資合作的城市服務透露了綠城服務的又一個發力方向。
從地域角度出發,綠城服務源於綠城、紮根華東,對濱江服務的入股夯實了其在華東地區的發展與合作,對中奧到家的入股或意味著其在全國化布局上需要更多的合作物業與合作夥伴。畢竟,綠城服務手持26億港元現金,可以更從容挑選聯盟者。
被市場低估的物業公司,並不止中奧到家一家。隨著正榮服務、弘陽服務等又一批物業公司即將通過港交所聆訊,新生派力量大量湧現,競爭與合作的機會似乎還有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