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因果循環之報,果然不虛!
可惜!遺憾!不拒絕不負責、被譽為第二個陳道明的吳秀波,真的太讓人失望了!真的白瞎了一身好皮囊!
一、【七年包養風波之前】
吳秀波包養風波出現之前,出演了眾多影視劇的他,尤其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圖》、《虎嘯龍吟》《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作品之後,吳秀波紅極一時,風光無兩!當時他的光芒,如日中天,國內沒有任何男藝人能壓他一頭,即便是出道四十年的周潤發和劉德華都不行!
當時的他深入人心,在廣大觀眾眼裡,既有氣質、又佛系、又忠誠、又專一、又成熟、又穩重、又儒雅、又有韻味,玉樹臨風、風流倜儻,可以滄桑、可以憂鬱、可以知性,可以雅痞,可以暖男,最重要的,談吐不俗,演技超好,還能主持!
當時吳秀波的粉絲,是真真實實的橫跨了老中青少四代人!
總之,當時如果說把形容一個美男子的所有詞彙都用於他的身上,感覺都很合適、很和諧,沒有任何違和感!
國內能想得到的那些一線男藝人,不管拿出誰來,與吳秀波相比,感覺都相形見絀!從不追星、從不追劇的我,甚至都對這樣一個完美的男人產生了些興趣,想去看看他出演的那些影視劇,到底是不是像其他人說的那麼好!
但是,這世上哪有所謂的完美?
往往都是醜聞被曝光後,才知道什麼叫包裝!什麼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二、【吳秀波那些洗不白的負面醜聞!】
1、吳秀波說「人生第一次」發生在16歲!
2018年1月,高曉松的《曉說》請來了吳秀波,兩個北京大院出來的人,真的聊嗨了!嗨到什麼程度?其中有幾段對話被技術性的做了消音處理,具體說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肯定是有點禁忌,所以才消音!
而正是在這期節目中,吳秀波說自己的「人生第一次」發生在16歲!
怎麼個意思?這是想說人不風流枉少年?這真的合適嗎?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在電視節目中公然探討這種問題,而且還把當年十六歲這個年齡曝出來,就不怕對未成年人有不良影響嗎?知道什麼叫起碼的負責嗎?知道什麼叫良好的正確的導向嗎?
最讓人覺得油膩到極點的是高曉松的反應,他聽了之後竟然說,我氣死了,你第一次16歲,我第一次都21歲了!——哎,真的對高曉松再沒有什麼好感了!
吳秀波的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當二人談到當年對待女孩與感情的問題時,吳秀波說「來者不拒,他」的「三不」觀點讓人實在難以苟同——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個人以為,一個收入頗高卻又秉持著這種觀點的男人,基本上都可以歸類到「渣·男」裡邊了吧?所以,這個怎麼好意思公然拿出來吹噓呢?是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說,人設都崩不了?未免太自信了吧!
2、吳秀波「出軌事件」始末
2018年9月24日,女演員陳昱霖突然發了一個爆炸性的分手聲明,聲討吳秀波!爆料一出,轟動了整個娛樂圈!全文如下!
此文一出,文中被提到的女演員張芷溪,迅速發博回應:
這幾句話,既要撇清自己與此事沒什麼關係,還順帶噁心了吳秀波一把,說自己已被騷擾數次了!
1月18日,陳昱霖的父母發了這麼一個聲明:
在事件發酵之後,在吳秀波報警之後,又甩出了一個律師聲明,大意是說,陳昱霖因發布不實言論並涉嫌敲詐勒索吳秀波,已被公·安·部·門·刑·事·拘·留,並經·檢·察·院·批·準·逮·捕。
此時,誰也沒想到,王·健·林的兒子、被稱為「娛·樂·圈·紀·檢·委」的王思聰也為此事發聲了,可能是連王思聰都覺得一個女孩為吳秀波付出了七年青春,結果卻換來牢獄之災,有些太可憐了!
接下來的1月19日,吳秀波工作室發布了吳秀波妻子何震亞的聲明(二人2001年結婚,有兩個兒子):
事件至此,吳秀波之前身上那完美且耀眼的光環,徹底崩了!也因此網上有句話被廣為流傳:談情說愛嗎?坐牢的那種!
此事的最終結局,以兩敗俱傷收場:
陳昱霖白白付出了七年青春,而且因為貪心要坐牢(據說前三次陳昱霖索要三次分手費共約3000萬,第四次想要6000萬,但吳秀波在瞞著妻子的情況下實在拿不出來,被逼無奈,吳秀波只好選擇直接向妻子坦白,並以「勒索」的名義將陳昱霖告了),而吳秀波也因為婚內出軌、作風混亂、人設崩塌導致事業之路暫時中斷!
所以,這兩個人,沒有誰是無辜的!
令人遺憾的是,此事未發生之前,大器晚成、被包裝得無比完美的吳秀波,本來普遍被認為可以成為下一個陳道明式的男演員,而當時,吳秀波無論是在長相、還是閱歷、還是談吐、還是演技、還是對外展示出來的整體人設上,都沒有一點問題,是其他眾多男藝人無法媲美的,唯一能讓吳秀波仰望的,可能就只剩下一身正氣、學識淵博的陳道明和大獎拿遍卻甘於清貧的李雪健等這些真正能被大眾稱為表演藝術家的老戲骨了!
吳秀波,真的是白瞎了那一身好皮囊!
但退一步說,其實也不遺憾!
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虛假的光環下活一輩子!紙,包不住火!暴露真實人品,其實只是早晚的事兒罷了!可惜很多人雖然看似聰明,卻根本看不透這一點!
最後,想特別說一下中國這句蘊含了深刻哲理的古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此語出自《周易·繫辭下》。
這句話,初讀時可能只是覺得順口,但當對照了社會上發生的很多真實事情之後,就會發現,這句話,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至理!
《易經》,果然不愧是群經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