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金秋十月,南國羊城迎來了一場粵劇盛會,那就是「華光祖師巡遊慶典暨2019海內外華人粵劇粵曲展演」活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品格和基因,人文氣息濃厚的花城廣州,在它的文化精神系列中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基因,這就是粵劇和粵曲!廣州這一座偏於一隅的嶺南府城,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變的城市由於粵劇粵曲的吸引力、影響力、凝聚力最近迎來了一股熱潮。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粵劇「申遺」成功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粵劇藝術博物館一周年的大喜日子,「華光祖師巡遊慶典暨2019海內外華人粵劇粵曲展演」大型活動以嶄新的姿態亮相,給羊城增添了傳統的風韻和清新的氣息。此次活動成為海內外粵藝界十分注目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是嶺南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關於華光祖師的來歷,相傳玉皇大帝聽聞凡間粵劇戲班道德敗壞,因此派火神華光大燒戲棚。華光下凡放火之前,發覺粵劇宣傳忠、孝、節、義,發揚善惡有報之高度教化,於是打消了火燒戲棚的主意,還吩咐雜箱叔父在舞臺前燒黃煙,回宮向玉帝復旨,使戲棚逃過災劫。從此戲班演藝人員均尊華光大帝為祖神。之後,民間定農曆九月廿八日為粵劇戲神華光師傅的誕辰,按照傳統習俗粵劇戲行會抬著華光師傅神像巡遊,接受民眾的膜拜。而抬師傅神像的儀仗,按慣例稱作「鑾輿」,戲行規定由龍虎武師的武打演員負責抬神像和巡遊的護衛工作,故稱「鑾輿堂」。鑾輿堂成立至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它的南派武技則是目前在舞臺上最能展現粵劇藝術個性元素,使粵劇舞臺凝聚出一股最富個性魅力的清罡之氣,向大眾展示那驚心動魄的武打場面、雄壯激烈的戰爭場面,並將傳統戲曲的虛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粵劇、粵曲是中國嶺南地區流傳甚廣、影響極大、最早走出國門,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劇種、曲種之一,是孕育、形成、發展和繁盛於嶺南這方水土的民族民間藝術,是與時俱進、採集中外古今各種文化精華的藝術瑰寶。其曲調、唱腔與廣東音樂渾然一體,獨具特色。在它的歷史進程中,融匯了古今中外源流活水,廣納成為「以歌舞講故事」 的戲劇藝術精粹。經歷代藝人的磨勵和創造,百練千錘形成內涵深遂、技藝精湛、旋律豐富、婉轉而悠揚,綺麗而清新,柔和而高曠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具有鮮明鄉土特色和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海內外華人中享有盛譽!
歷史上,華人移居遷徙的過程中粵劇曲藝也隨之飄洋過海,在異國他鄉陪伴著那些永遠思念著故土的遊子們度過難忘歲月。古人常說:「凡有井水處,必有柳永詞 。」如今,人們常說:「凡是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粵劇存在 。」粵劇在海外各地都有自己的知音。它發揮著凝聚海內外華人的作用,成為海內外華人的情感紐帶,是一種民族文化認同的象徵。隨著時光飛逝,橫跨了一個多世紀的粵劇粵曲仍在世界各地流行。當今時代的粵劇粵曲,在海外華人心目中,它是鄉音、鄉情、鄉愁的最佳載體。它不僅僅是國粹、文化瑰寶、更多的是一份心靈的慰籍和牽掛。它最能體現海外華人難以割捨的故土情懷。自從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粵曲更成為華人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由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廣東粵劇鑾輿堂承辦,荔灣區文化館、粵劇藝術博物館協辦的「2019粵劇華光祖師巡遊慶典暨海內外華人粵劇粵曲展演」活動,再次為粵藝人士、海內外粵劇粵曲「票友」提供參與活動的平臺,應給予高度贊場!巡遊當天隨著鑼鼓齊鳴、驚天動地,300多人的粵劇華光祖師巡遊從鑾輿堂出發,穿過永慶坊牌坊一路巡遊到荔灣湖公園東門、五秀廣場、五秀橋,最後到達水上舞臺。粵劇「票友」身著粵劇各大行當經典角色服飾,途經五秀橋、五秀湖、疊翠湖、宋橋、何仙姑玉像、荔灣胡碼頭等地,每到一處便停下進行展示表演,吸引市民遊客雀躍圍觀,頻頻拍照,場面感人!
在展演活動中,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國家及臺灣、香港地區的「名票」和粉絲。參與演出的「名票」,他們紮實的唱功和演技給了在場觀眾莫大的驚喜。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少年兒童粵劇培訓基地帶來的開幕式表演,讓人們看到天真活潑的小演員,更讓人們有了信心:粵劇的接班人在成長,傳承傳統粵劇大有希望!是次多場的展演得到人們的充分肯定。多位國家一級、二級演員、海內外著名唱家如:郭鳳女、何萍、黎佩儀、鄭麗品、林婷婷、吳思託、黃淑蘭、崔紫君、陳桂蘭、陳國強等,表演十分精彩,觀眾普遍讚揚。八十七歲的老市長黎子流與鄭麗品對唱一曲《夢會太湖》更成為活動「亮點」,將晚會推向高潮!
老市長黎子流與鄭麗品對唱《夢會太湖》
此次活動凝聚了眾多的粵劇粵曲愛好人士及「發燒友」,他們與粵劇粵曲結下了不解之緣,視粵劇粵曲為「第二生命」,他們以極大的熱情進行參與。可喻為「一次生命與情感的擁抱」 !此次活動已曲終人散,完美落下帷幕。我們滿懷信心,滿懷喜悅地迎接下一個年度海內外華人關注的、更大的、四年一屆的盛會——第八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