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又見面了,前三篇文章介紹了「民國四公子」中的三位,只剩下這最後一位了,為什麼把他放到最後講呢?因為這位可與前面那幾位有很多的不同,這第一個不同是身世不同,其他三位的父親都是軍閥,而這位父親卻不是;第二,前幾位都有著公子哥的通病,尋花問柳除了張學良外,那兩位更是沒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這位卻出任過國民政府的高官。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國父孫中山的兒子,孫科。
相信各位讀者對於他比前幾位可要陌生的多,因為他並沒有做出什麼太出格的事情,也沒有留下什麼能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雖然沒有達到父親的高度,不過卻也曾經在民國政壇上閃耀過。
談到這一位,文章並不好寫,沒有什麼太多的故事來給大家講述,那麼我就把這個人的生平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子,是與原配夫人盧慕貞所生。在1894年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失敗後,全家人被迫背井離鄉,去檀香山投靠了伯父孫眉,後來就在美國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在16歲的時候考入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後來又考入格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學習政治與經濟學。1907年加入了同盟會,後來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1921年出任廣州市長,他一生中三次出任廣州市長。1947年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去了美國,此後以種菜為生。到了1965年受蔣介石邀請出任臺灣總統府高級諮議和考試院院長等職,直到1973年在臺北逝世,享年82歲。
縱觀孫科一生,雖出任國民政府高官,但其實是蔣介石所利用的一顆棋子,1949年之前,孫科得到官職達到他的頂峰,但是與蔣介石政見不同,辭職出國,一直到1965年才又回到臺灣出任總統府諮議,兩度成為蔣介石的政治棋子。雖然孫科在當時腐敗墮落的國民政府出任高官,但其一生比較清廉,也算沒有辱沒了孫家的家風。
孫科在政治上曾經有過一些高光時刻,對抗日和統戰都有過一些貢獻。孫科一直與蘇聯交好,提出「聯蘇抗日」主張,在他任立法院長期間,與蘇聯籤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中蘇商務條約》。在抗戰期間,孫科一直是積極主張抗日的,曾先後兩次去蘇聯爭取援助,後來接待了朱可夫將軍帶領的軍事代表團,獲得了蘇聯近千架飛機和3千空軍人員的援助,有力的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在日軍投降以後,蔣介石準備打內戰,但孫科是不贊成打內戰的,還作為首席代表參加政治協商會議與共產黨談判,並籤訂了《停戰協議》。隨後蔣介石撕毀了停戰協議,公開向解放區進攻。
綜上所述,孫科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成為人人敬仰的「國父」,開創中國民主先河,但其所作所為也可以說沒有辱沒了父親的一世英名,而且他一直有著一顆上進的心,活躍在民國政壇,但能力不足也好、運氣不好也罷,最終也沒能實現其政治抱負。但他並不像其他幾位公子哥一樣,要麼一身惡習,要麼混不吝,要麼花花公子,相比而言還算是為中規中矩的名人後代,他能位列這四公子之一,更多的是因為他的父親是民國第一人孫中山先生。
孫科在感情上也不像其他幾位公子一樣處處留情,用情還算是專一。他原配夫人是他的表妹陳淑英,後隨著孫科到南京就職後,不習慣南京的氣候,便返回了澳門養病。後來在工作中孫科認識了二夫人藍妮,一見鍾情,後決定趣娶為二夫人,婚後二人也是恩愛有加,出雙入對。孫科為了表達自己對感情的忠貞,還特地寫了一張字據:我只有元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可見他對二夫人是用情至深,更加表明了孫科還是一位有情有義的人。
說到這這孫科的故事也講得差不多了,總的來說,他雖沒有達到父親的高度,但也並不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公子哥,一生之中還是有著許多可取之處的,也算是沒有辱沒了家門。
到這「民國四公子」也就全部介紹完了,各位看官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