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個階段大概都會有一部真情實感地喜歡的美劇。
高中時是《Friends》,嚮往的是在大城市和一群好友橫衝直撞。讀大學時是《生活大爆炸》,欣賞的是一群高智商低情商性格古怪的科學geek。長大後離家工作,喜歡的是《摩登家庭》。在南加州溫暖明媚的陽光下,三個家庭的故事瑣碎得讓人發笑,又溫暖得讓人淚目。
2020年4月9日,《摩登家庭》第十一季的最後一集在美國播出,意味著陪伴許多人走過11年的美劇也落下了帷幕。故事裡的三個家庭迎來了比任何一季都要深刻的分離。
大學時上《家庭社會學》,裡面專門有提到「家庭的生命歷程」理論:每個家庭總會經歷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與解體。大學時讀到這個理論總覺得莫名感傷。多年過去了,走過了11季的《摩登家庭》的三個家庭也都走向了收縮和空巢,也意味著家庭的逐漸消散。
十一年,三個家庭裡的父母肉眼可見地老了,裡面的孩子們則都長大成人。第一季還是嬰兒的Lily,最後一季已經是個經歷月經初潮的少女。第一季還是反叛少女的大姐Haley,最後一季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第一季還是呆萌的弟弟Luke,最後一季已談過好幾段戀愛。
在這部充滿家長裡短的故事裡,回過頭我們才發現,那些現代人一直尋找的維持親密關係的秘密,其實《摩登家庭》早就告訴了我們。
我和你不同,但我可以不改變
把《摩登家庭》的主題放在豆瓣著名的「生活組」和「勸分小組」,任何一集都可以成為熱門帖子:
「我是個Gay,怎麼向父親出櫃,讓他接納我的同性戀人?」
「老公的前妻在我的完美婚禮上大鬧,我要如何報復?」
「我爸爸找了個比我小一歲的哥倫比亞後媽,我要打電話給美國移民局了!」
「我媽媽是個控制狂,她每天給我發Facebook的好友請求,我該怎麼做?」
「我女兒的男朋友是個不學無術的浪子,怎麼拆散他們?」
老少配、同性婚姻、叛逆的孩子們,即使放在2020年,摩登家庭的主題都絕對擔得起「摩登」的名號,更遑論同性婚姻還沒合法的11年前。
三個家庭的主線是Pritchett一家,他們的前半生都過得不太順利:父親Jay有段不太幸福的婚姻,和前妻Dede的婚姻雞飛狗跳。倔強的大女兒Claire從沒好好和母親相處,小兒子Mitchell和不認同他性取向的父親關係緊張。後來Jay遇到了一對來自哥倫比亞的母子——Gloria和她的兒子Manny。強勢的大女兒Claire和性格溫和樂觀的Phil結婚,生下了三個小孩。Mitchell軟弱又敏感,卻和在drama queen的同性戀人Cameron中得到了治癒。
原本Pritchett一家緊張的關係,因為三個非典型的另一半Gloria、Phil和Cam的出現而得到了緩和。那些關係裡的緊張和偏激,也因為相處和理解而逐漸消散。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常會遇到的問題是,我和另一半如此不同,我們該如何相處?
《摩登家庭》教會你,沒關係,你可以在這段關係裡做自己。
用世俗的眼光看,《摩登家庭》的故事裡充滿了「怪咖」:頂著性感身材的Gloria性格狂躁;身為小學生的Manny卻嚮往中世紀生活,甚至在路邊採花送給高中女生求愛;被收養的Lily毒舌又自我,從不介意自己的不同;身為房地產Top Sales的Phil,有一堆奇怪的愛好,包括魔術和走鋼絲。這些奇奇怪怪的人,因為一直的與眾不同,卻又顯得那麼可愛。
Manny是個早慧的男生,在小學裡因為怪而常被其他學生嘲笑。Jay想安慰他卻無從入手,但他性格敏感的「哥哥」Mitch卻能與他共情:「成長的可笑就在於,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想和其他人一樣,因為害怕被嘲笑。但一夜之間,我們又都想異於常人。等到那一天,就是我們勝利的時候。」
才有了Manny的金句:「要讓我放棄做自己,哪怕一秒都不行。」
即使是在親密關係裡,我和我愛的人不一樣,但沒關係,我們仍然可以做自己。
長大後的Lily成為一個酷少女,她喜歡地獄搖滾,而她兩位少女爹地依舊喜歡碧昂絲和小甜甜。兩位爹地告訴Lily,她不需要和他們一樣,她可以有自己的喜好,這不會改變他們的關係。儘管爹地依舊無法接受的Lily愛的地獄搖滾。
在親密關係裡,人們常因為相似而被互相吸引。但也面臨著一種壓力:如果我們想法不一樣了,是不是就會走向不同,最終讓關係破裂?《摩登家庭》教會我們:每個人註定不同,但我們可以維持這種不同,不同不會讓我們分離。
看《摩登家庭》時,我常常羨慕裡面的主角,他們能那麼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愛與憎恨。即使那意味著自己與別人不同,那意味著關係裡可能的衝突。但那種坦誠卻尤為可貴。
在現代社會裡,我們似乎有了約定俗成的新型社交禮儀,我們習慣沉默和迴避,用「已讀不回」來表明「沒有興趣」,用「禮貌的微笑」來表達「溫柔的拒絕」。其實隱含著的是對關係的不信任:害怕矛盾,拒絕衝突。我們擔憂衝突產生,關係就不堪一擊了。
但《摩登家庭》教會我們,真實、健康的關係並不會因為衝突而消逝。坦率地表達感受,勇敢地擁抱不同,公開地探討方法,才是感情能持之以恆的秘密。《摩登家庭》裡的每一位主角的坦率和真誠,正是基於對關係的信任:彼此的牽絆不會因為矛盾而破裂。
雖然「不同」是大部分親密關係矛盾產生的原因,但衝突和爭吵為解決矛盾提供了契機,因為有爆發,才能有進步,雙方的關係才能繼續向前。
這其實是維繫長久的親密關係的秘密:坦率地承認我和你的不同,然後我可以在你面前卸下偽裝,做回真實的自己。
我和你不同,但我願意為你改變
親密關係中,還常面臨一種袒露與接納的壓力。
我們害怕不同,也害怕不被接納。在逐漸深入的相處中,雙方逐漸展示出更深層次、更真實的一面,同時也面臨著感情的枷鎖:萬一我愛的人發現真實的我而不愛我了怎麼辦?
《摩登家庭》教會我們:weare different, but we will fix out。
這三家人瑣碎的故事有許多,但大部分人都忘不了Mitchell和Cam的相互求婚。加州同性戀合法後,在一起快十年的兩人決定領證擁有合法的婚姻。兩人是如此不同,Mitchell是一個嚴格又自律的律師,而Cam則時幽默又敏感的橄欖球教練。兩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對方一個驚喜的求婚。Claire和Jay兩家人分別忙碌著。因為輪胎意外,兩人沒能按原計劃實現求婚,但在換車胎時,在加州晴朗的星空下,突然發現大家都單膝跪地,於是兩人同時說出:「I do」。
這對戀人有太多的不同,他們會因為婚禮的布置、家中的窗簾、Lily應不應該上課外的興趣小組而爭吵。Cam的愛好是扮演小丑,但Mitchell每次看到Cam的小丑表演都會尷尬不已。在養女兒Lily的生日會上,Cam希望扮演小丑而Mitchell希望迪士尼式的公主為Lily表演。一次次地,在多天的掙扎又理解後,Mitchell還是同意Cam在Lily的生日會上以小丑形象出現。之後Cam的小丑形象,也在更多重要的家庭場合中出現。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願意接納你的不同,也願意為你而改變。
就像Jay和他哥倫比亞的妻子Gloria的衝突。Gloria希望兒子Manny能夠學西班牙語,找回自己的文化。Jay卻因為Manny的西班牙語老師是年輕帥哥而將老師辭掉。Gloria很生氣,她覺得自己英語不好常被家人取笑,在家裡常感到孤獨。她至少希望和兒子用西班牙語對話。故事的最後,一向自我的Jay把西班牙語老師請回來,不是讓兒子Manny上課,而是想自己學西班牙語,讓Gloria不再孤獨。
親密關係隱含著權力關係的博弈:我愛你,但我更想贏你,更想控制你。於是我們爭著輸贏、毫不退讓。卻忘了在一起的初心:我們愛彼此。因此關係裡,無謂輸贏。
重要的是,在衝突中那些為對方做出的妥協和讓步,其實是讓關係持久走下去的秘密。在人生裡的某一天,我們回過頭發現,變化並非不可發生,為愛的人做出讓步也並不丟臉。為對方做出的改變讓彼此更柔軟,也讓關係更健康。
流動的關係,永恆的真心
如果從現實主義的劇評角度,《摩登家庭》當然充滿了美好又不真實的濾鏡。故事裡的三個家庭都算是美國的中產階級,住在大房子裡衣食無憂,有一份得體的工作、有和而不同的家庭成員,一點也沒反映真實的人生。
電視裡的角色和現實中的人物,也有奇特而略帶殘酷的映射:這個溫馨的故事裡的主角,真實的人生遠遠沒那麼溫馨。
如果用今天抓人眼球的自媒體寫法去撰寫這些主角真實的人生,題目可能是:
「重病兼換腎!甜美大姐Haley的悲慘人生!」
「清純二姐與母親鬧上公堂!幾年前曾經成功縮胸!」
「愛女人設崩塌!Claire驚爆離婚內幕!」
故事裡為了女兒而自我突破去紋身的媽媽Claire,現實中因為「too tired」而結束了婚姻;叛逆的大姐Haley,現實中擁有腎病,從小與疾病做鬥爭,後來接受了父親的腎臟移植;考上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學霸二姐Alex,現實卻受到母親身體和心理的虐待,經過的撫養權爭奪,才成功剝奪了母親的撫養權,由姐姐作為監護人。
也許正是現實中的乖張和狗血,才讓《摩登家庭》故事裡的細碎和平凡更讓人回味。陪伴觀眾11年,這部戲裡的角色們,被網友親切稱為「美國加州的親戚們」。
11年前《摩登家庭》播出時,大概誰都沒想到現代社會的親密關係會如此地走向鬆散。就像包曼在他那本著名的《液態的愛》所寫道,現代人的愛如此液態,渴望與人相系,卻更恐懼被就此綁死。因為害怕孤單而找人同行,但同行的責任卻又湧現出新的不安。當愛成了流動的而非永恆,現代人因為害怕寂寞而一次次地相聚,又因為害怕責任而一次次地分離。
於是,我們越來越懶惰,越來越失去經營親密關係的耐心和信心。我們害怕付出,更恐懼責任。在數不清的戀愛教程裡,我們看到了許多親密關係裡的「套路」:
別人不主動,就不要聯繫,要學會維持高位;
要學會撒網,要嘴甜心硬;
對方冷淡就要後撤,不要上杆子;
一次後就沒再約,意味著不感興趣;
……
在這些戀愛速成手冊裡,我們渴望用快捷又狡黠的套路獲取親密關係,卻偏偏忘了,一段關係裡最重要的,是「真心」:是那種「我們不一樣,但可以接納不一樣」的真心;是「我們不一樣,但我願意為你去改變」的那種真心。
或許正因為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太過脆弱,才讓《摩登家庭》中充滿矛盾、摩擦,卻又坦率的家庭關係更顯得可貴。
就像《Friends》的結尾,6位好友搬離公寓,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摩登家庭》的三個家庭,在結局裡迎來了最深刻的分離:Haley和Alex要搬出家,Mitchell和Cam要搬到Cam的老家密蘇蘇比,Manny也要上大學了。結局裡三個家庭的燈依次熄滅,廊燈卻又再次亮起。11年的故事,家庭的嘮叨日常終於迎來結局,但那些細碎卻暖心的故事,每個角色在這11年來的成長、掙扎和妥協,卻在現實生活中,給與我們恆久而真實的溫暖和啟迪。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