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錄音師手中的頭號武器,那就非錄音麥克風莫屬了,錄音用麥克風的重要性在於其處於錄音器材的最前端,它的好壞,決定了你錄音的整體質量的高低,一個很差的麥克風錄製的聲音,是後期怎麼修補也無法變好的。因此,精通麥克風,就成為錄音師必備的技能了。
錄音在整個音樂製作的過程中應該佔據至少70%的重要性。而麥克風在錄音中,則也應該具有超過70%的比重。很多時候,後期在做的,不過是在彌補前期錄音中麥克風的不足或者是使用不當。如果我們能夠在錄音中做好,用好麥克風,後期我們才能夠更加輕鬆。
錄音師對於錄音麥克風的了解,應該是如同士兵對自己的槍一樣的了解程度。下面,我們就從錄音麥克風的結構入手,分析麥克風的原理和特點。
所有麥克風,都有一個接受聲音信號的地方,這裡我們稱之為音頭,一般的位置是在震膜後面。音頭有三種構造。一種是單面壓力接受式,只有一端開口,這樣只有震膜的一面可以接受聲壓。另外一種則是壓力角度接受?全開放式,也就是震膜兩面都可以接受各種角度的聲音。最後一種壓力角度接受?半開放式,則是震膜兩面只能接受特定方向的聲波,具體原理我們後面詳細說。
只有一面能夠接受聲壓的震膜,背面的聲波將會繞到正面來,因此也能夠被感應到,這樣一來,任何方向的聲音都能夠拾取到,因此我們稱這種指向性為全指向,英文中通常稱為Omni,或者用一個圓圈的圖案來代替。
兩面都能接受各種聲音的震膜,從兩側過來的聲波分別繞到正反面,從而產生相同的壓力,這樣一來就抵消了,結果就是成為8字的形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8字指向。
還有最後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中反面聲波被允許通過到震膜上,這樣一來和繞到正面的聲波相互抵消,因此這種情況下,後方的聲音是拾取不到,這就是心型指向的麥克風。一般使用一個心的圖案來代替。
這時候有人嚷嚷了,就這三種指向,不對吧,我怎麼看到有7種指向的,那是怎麼出來的?還有有些麥克風這些指向都有,那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個問題答案看似很簡單,那就是換頭術或者是指向的疊加。換頭很簡單,把原來的音頭擰下來,換上合適的。Blue的大振膜話筒比較喜歡這種技術,所以經常能看到。疊加則是將兩種的指向音頭疊加起來,成為一個新的指向,比如一個心型指向的加上一個8字指向的就是全指向。很多帶有選擇的大震膜麥克風,都是通過這種方法實現的。
音頭不光決定了指向,還決定了音色的特點。單面壓力接受式的音頭,能夠拾取出自然清晰的聲音,縱深感和真實感非常出色,低頻控制得也很好。而壓力角度接受式的音頭,則會帶有近講效應,使用恰當了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低頻EQ,可以非常自然地控制頻響,但是用不好的話效果也會很糟糕。
大家看到這個標題會問了,這三者有關係嗎?麥克風是錄音,而耳機和音箱是回放聲音,似乎正好相反,完全不沾邊啊。但是如果我們細緻分析他們的原理,就會發現相似之處,耳機和音箱都是將數位訊號轉換成為震膜的震動而發聲,而麥克風則是將震膜的震動轉換成為數位訊號。
兩者的區別只不過是信號流程相反而已,這就說明兩者的特性會有一部分的重複。說了這麼多三者之間的關係,主要目的在於將來說明的時候和耳機或者音箱做對比,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某種特性。
首先我們回憶一下動圈揚聲器的原理。
當音頻電流流過動圈時根據磁電感應原理,動圈將帶動揚聲器的紙盆產生前後的運動,揚聲器就將電信號還原成聲音。大家可以看到,根據物理中的磁電感應原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而動圈麥克風,正是這個可逆的過程。
動圈麥克風,也就是振膜接收到聲波的壓力,帶動線圈在磁場中的移動,從而產生電流。這就是動圈麥克風的工作原理。這時候有人問了,那麼為什麼沒見過有人用動圈揚聲器做麥克風啊?這之中的原因是動圈揚聲器的阻抗非常小,而麥克風后端的放大器需要高阻抗的輸入,這樣一來,這段看似美好的婚姻也只能以離婚結束了。
說到動圈麥克風的優勢,其中最大的優點在於不怕摔。很多歌手現場唱歌的時候喜歡蹦蹦跳跳,這樣一來,麥克風就成為了最大受害對象。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天上掉下個麥克風來,如果那支麥克風碰巧是你的U87,我估計當時你連死的心都有(不過別忘了在遺囑上寫著財產受益人是我就行了)。
而如果要是Shure的SM58,你只需要跑過去撿起來看看有沒有事情就行了,而且99%都是沒問題的。所以動圈麥克風的「不死小強」的能力,使得在現場被廣泛使用。
動圈麥克風另外一項「不死小強」的能力,在於能承受很大的聲壓。動圈麥克風能承受的聲壓,要比電容話筒高10-20dB的樣子。而這點,使得動圈麥克風能用來做現場,因為現場的突發情況很多,聲壓變化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預測性,而動圈麥克風較大的聲壓承受力,使得能夠比較好的應付這種情況。
上面說了很多動圈麥克風的優點,下面就必須說說動圈麥克風的缺點了。從原理上說,動圈麥克風的震膜接收到聲波的壓力開始振動,這是有個反應時間的,也就是通常說的Attack,起始時間。當聲音停止的時候,麥克風振膜恢復到靜止狀態,也需要一個時間,這就是通常說的Release,釋放時間。我們在這裡看似乎沒有什麼大問題,而對於音質來說,卻是一種失真。
動圈麥克風另外一項失真來源于震膜的分割震動。由于震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可能出現當聲音從某一個角度作用于震膜的時刻,由于震膜的物理特性不均勻,產生形變,從而造成頻率失真。這點在動圈麥克風上很常見,導致動圈麥克風的失真相對電容麥克風比較大。
動圈麥克風的靈敏度也比較低,原因在於線圈在磁場中產生的電壓實在是太微弱了。而電容話筒產生的電壓,是動圈麥克風的數倍。所以對於一些極微小的聲音,動圈麥克風無法成功拾取,因此比較粗糙,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靈敏度比較低。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動圈麥克風的優缺點了。動圈麥克風具有結實,耐受度強的優點,缺點是會造成比較大失真,靈敏度低。動圈麥克風的聲音,不適合錄製那些特別要求細膩的聲音。但是對於鼓這樣具有突然性,聲壓大的樂器來說,卻是神器了。
著名的動圈麥克風包括shure出品的一系列麥克風,首先要提的是據說拿到真貨如同中500萬一樣難的sm58(如圖1),這款低價位的動圈麥克風是入門的不二之選,人聲什麼都能勝任。這款動圈風靡了世界40年,可謂是老樹常青了。還有值得一提的是Shure的SM57,用來錄製鼓組很不錯。在其他的動圈麥克風中,有許多錄製鼓的神器,需要耐心選擇。
電容麥克風的原理及特徵
高檔的麥克風,宣傳文字中必然有句話,叫電容麥克風。言外之意就是電容就代表了高檔貨。而當你一看價格,也很高檔,部分還是5位數的樣子。那麼,電容麥克風到底有什麼好處呢?首先要從電容麥克風的構造說起,電容麥克風,顧名思義就是音頭是個電容。
學過物理的讀者都知道,一個電容是分兩級的。電容麥克風上,電容的一極就是震膜,另外一極就是背極板。兩極相距一定的距離。當聲波作用于震膜上,施加了一個壓力,震膜就會產生移動。這樣一來,兩極之間的距離就會產生變動,就會發生電壓上的變化。將這個電壓變化傳遞到後端放大器,就可以輸出信號了。
電容麥克風的震膜,一般情況是一層金屬膜。有人這裡問了,不是金屬的可以嗎?我回答說,如果是絕緣體,那還叫電容嗎?需要注意的是,這層金屬膜很薄,薄到一般工藝的工廠無法生產,需要在10微米以內的厚度,兩個極之間的距離,也只有最多50微米那樣的距離。注意這裡的單位是微米,幾乎是肉眼看不到的厚度。
這一特點,直接決定了電容麥克風價格的昂貴性,以及易損壞的特性。正因為要求如此嚴格,所以電容麥克風的生產工藝要求很高。而市面上有一種駐極體的東西,內部具有一定的偏壓,因此工藝要求上不像電容要求那麼高,極板之間的距離可以更大一些,但是音質也不如真正的電容麥克風。現在有些不法商販利用駐極體冒充電容,要注意。
電容麥克風,根據震膜的大小分為大震膜和小震膜。這就拉開了著名的大震膜和小震膜鬥爭的序幕。一般來講震膜直徑大於1英寸的叫大震膜,小於的叫小震膜。但也不是特別死的規定,比如一個直徑0.9999英寸的震膜叫什麼呢?還是應該算是大震膜吧。
大震膜(如圖2 AC-AUDIO EC2000B話筒)的特點,和揚聲器的特點非常像。大家都知道,低音揚聲器的口徑一般非常大,而高音揚聲器,則比較小。這是因為當高頻聲波到達震膜表面,震膜會產生相應的高頻率運動。如果震膜的材質不均,力學特性將不會相同。
這時候震膜將會出現幾種不同的震動情況,導致震膜出現形變。這樣一來,產生失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而小震膜,由於相對比較小,所以出現材質不均的機會要比大震膜小很多,整個震膜的強度也不容易產生形變,因此高頻的失真會比較小。同樣的道理,大震膜,對於高頻的表現將不會如同小震膜那樣的出色,因為震膜的頻率上限受到了限制。
而小震膜,對於高頻表現好,而低頻就不出色了,因為小震膜的頻率下限受到了限制。這樣一來,也就鑄造了大震膜和小震膜不同的聲音特色。
大震膜的音色,通常來說都是溫暖寬厚的,中低頻感覺很好,很實在!而小震膜,則在高頻上解析度非常驚人,非常細膩。這樣在整體上音色偏冷一些。因此,很多時候的音色取捨,就變得很重要了。
電容麥克風在音頭之後,轉換成為信號,之後還有一個放大器部分,要對信號進行升高電壓,降低電阻的操作。這個放大器,可以是電晶體的,也可以是電子管。由於電晶體天生命賤,發燒友看不起,專業人士也不在乎,所以沒有電晶體麥克風一說。
而電子管,天生高貴命好,竟然能夠獨立出來被稱為電子管麥克風,還能愚弄大眾,讓大眾以為不屬於電容麥克風之中呢。電子管麥克風,也就是常說的管子麥了。但實際上,大家要明白管子麥實質上還是電容麥克風(如圖3 AC-AUDIO的ET6000電子管話筒)。
遇到精彩的文章,點讚並分享,讓更多夥伴受益!
蘭格電子公眾號旨在分享音響技術、行業動態等相關文章,提供客服人員為您解答一系列有關行業的相關問題,歡迎各位砸單諮詢喔。
文章均由蘭格電子改編整理,我們尊重版權,除非無法確認,都會註明來源和作者。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我們會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謝謝!
本號所發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