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美英性格中的矛盾
在劇中安娜這條線中,美英和安娜都是故事的主人公。
在故事的最後,和母女關係問題解決一同到來的的不但是女兒安娜的成長,還有美英的變化。
安娜的媽媽宋美英原本就是一個外剛內弱的人。
本劇的開頭,用移動的鏡頭拍攝因牙痛將要醒來的美英,並且畫面由水平轉變為垂直,表現出美英內心因問題而不安。就像她在牙醫診所說的,儘管這麼大年紀了,其實她還怕拔牙呢。
她的牙病象徵著她懼怕面對的東西,她迴避的不只是女兒是同性戀這件事,還有表面和平之下真實的母女關係,以及她自己的弱點。
美英是一個離了婚的母親,職業是作家,生活條件較好。在別人看來她是外向、厲害的人物。
但是她的強勢有相當一部分是固執。
雖然劇中展現的不多,但是通過美英的婚姻失敗和跟女兒的關係可以推測很可能美英是一個不示弱的、總認為自己正確的人。
劇中表現了她在離婚前和安娜的爸爸吵架,兩人爭吵的內容也是關於誰對誰錯、無法再相互容忍,美英認為「明明是你(前夫)做錯了」「我有什麼大錯呢」。
這個人物內在和外在有巨大的矛盾。她的身份是作家(這個職業的人通常被認為是內心比較敏感的),離婚單身女性,性格強勢,看起來也不保守或土氣,也接受新的戀人和婚姻,甚至女兒評價她是「不在意別人的眼色的」。但她卻不是一個以崇尚「平等」「自由」為價值觀的人,她在對女兒的要求上顯得霸道,且從話語間顯示出一些陳腐落後的、屈從於男權社會的價值觀念,具體表現在不希望女兒修燈管、要穿漂亮點、要好好護膚等情節。
這樣的設定很「彆扭」,宋美英她是否對自己的這種外新內舊、外剛內弱有一定的清醒認識而只是不敢面對?她對女兒的一些陳腐的要求是否是故意矯枉過正,是出於想全面地改變這個「不普通」的女兒的目的,好讓女兒在人格上回到異性戀的主流世界?
她身上這種矛盾是我沒有完全看懂的。只能說,我可以暫時主觀理解為,她也許知道自己的矛盾和軟弱,她也知道自己煞費苦心地想保護、控制、改變安娜的願望是徒勞的,但她不敢面對。
當故事最後,母愛給了她勇氣,去面對那些由來已久的問題。她的成長可能不在於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因為人最了解自己,她本來就知道自己的弱點,但是她要為了「保護」女兒而隱藏自己),而在於「示弱」。
在二人關係緩和後,才有了這樣的對話:
美英:「我原以為你很需要我,但現在你都可以當我的監護人了。」
安娜:「說些什麼呢,不要突然說些示弱的話啦。」
她的示弱,意味著放棄了對安娜的「控制」,母女關係才能和解。
2、環境和細節展現的母女關係
鏡頭沒少拍安娜她家這個流理臺。
一方面流理臺亂的時候,說明人物心理也亂,顧不上收拾。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來宋美英是不怎麼收拾的,平時主要是安娜收拾。到後來宋美英整理內心,要跟女兒示好的時候才收拾了(不過這個情節我忘了,因為太久之前看的)。每天早上,安娜上班前還要伺候宋美英吃藥,體現出母親跟女兒的不平等。這種事相信不少人在生活裡很熟悉的,一些根本用不了多少體力的事兒,如果孩子高高興興主動為家長做了,是孩子自己樂意,但是家長長年累月讓孩子替自己做,其實就是為了樹立權威,這就造成了兩代人之間人格的不平等。
(一張貼不進來的動圖,早上安娜上班前服侍母親的畫面)https://wx1.sinaimg.cn/mw1024/005QVuCAly1ghzd5ym4ckg30eo06bu1a.gif
3、安娜的孤獨感
安娜中學時代,母親有一次再婚,母親不管安娜是不是真的因為有了新爸爸而開心,直接替安娜表示了「很高興」,安娜說從那時起她學會了「強顏歡笑」。在本劇開頭,安娜一出場就是在深夜的衛生間,此時她已經患有抑鬱症,戴了多年「面具」的安娜對著衛生間的鏡子練習強顏歡笑。
這種「強顏歡笑」就是安娜孤獨感的外在表現。她在家庭內和社會上都戴著面具。在家中,她要為了得到母親的滿意度而事事順從母親。在工作的地方,她也會因為對個人生活的遮掩而失去很多交朋友的機會。劇中安娜在和同事聚餐的時候,男同事說「安娜,人比花嬌,這裡是不是很漂亮?」安娜回答:「嗯,假花很漂亮。」
男同事:???
「假花很漂亮」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應對,突出了安娜在異性戀主流世界中的孤獨。我覺得設計這個情節的人太懂txl的心理了,你要是問深櫃「什麼時候結婚」「你這工作挺好是的當師挺容易找對象的」,深櫃八成會對你假笑,同時腳趾摳破鞋底。
所幸在故事的最後,安娜的內心強大並明朗的很多。她和兩位小朋友的故事碰撞在一起時,她是一個勇敢的保護者,也讓母親看到了她的強大。
這是一種「升華」。在她保護別人的時候,她的怯懦、孤獨、脆弱、悲傷,也被擊退了。
-------------------------------
關鍵詞:徐賢、徐珠賢、你好德古拉、韓劇、劇評、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