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作為印度公民,這個節目僅僅是對我們的社會略盡綿力。我希望向各位觀眾聲明一點,我並不想詆毀任何人,也不願傷害任何人的感情,或是對任何人妄加評判。我們的社會面臨很多問題,而我們對此沒有鬥爭,只有迴避。這樣只會姑息養奸,使情況更加惡化。我的目的只是在公開討論這些問題,這樣才能促使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印度巨星阿米爾·汗從影多年,在對電影對現實的思考。
在他看來,電影的功能不僅是娛樂,還有對現實的啟迪與思考。所以,從影幾十年傾其所有、盡其所能的付出與奉獻,不僅僅是為了夢想、為了電影,更是因為明白,現實必然指導電影,電影終將照亮現實。
一、他以後要成為一個科學家或者醫生
1965年3月14日,塔希爾·海珊看著呱呱墜地的兒子笑逐顏開,然後說:「這小子以後一定要當科學家或醫生」。
塔希爾·海珊早年追隨哥哥的腳步,來到孟買,進入電影行業,成了製片人。塔希爾·海珊沒想到的是,這小子日後不僅沒有成為科學家或醫生,反而循著他的足跡,開啟了印度電影史的一個個時代。孩子的名字是阿米爾·海珊·汗,又名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自懂事以來,就看到許多人拿著本子,和父親聊故事。小阿米爾·汗一聲不響的坐在旁邊,饒有趣味的聽著故事。後來阿米爾·汗才知道,這些叔叔和父親聊的是劇本。
雖然生在電影家族,但塔希爾體驗了電影行業的艱辛起伏,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入其中。除了聽劇本,塔希爾沒有讓阿米爾·汗接觸更多的電影工作,但還是沒能阻止阿米爾·汗走上了電影之路。
還在讀書的阿米爾·汗與同學合作拍攝短片《偏執狂》。這次拍攝經歷,讓阿米爾·汗在聽到內心深處得一個聲音,「電影是我這一生的追求,不光是以演員的身份,而是傾我所有,盡我所能去完成它。」
之後的歲月裡,阿米爾·汗用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努力,不斷的去追求內心的這個聲音。
二、初入影壇,大獲成功
曼蘇爾拿著《冷暖人間》的劇本,腦中閃過一個又一個主角人選後,最終選擇了阿米爾·汗,他夠帥氣、會表演、有智慧。因為厭煩傳統的程式化電影,認為電影不應局限講一個故事,更應與觀眾、社會產生共鳴,所以必須有人能夠支持他,與他一起打破傳統。
拍攝過程中,曼蘇爾對劇本與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對整部電影的認真與細緻,讓阿米爾·汗學會了如何對待電影。
電影拍攝完成,發行商以及媒體卻不感興趣,阿米爾·汗去大街小巷發電影傳單。即使日後成長為印度電影裡程碑式人物,也曾經有過一段暗淡無光的歲月。
在英雄主義盛行的年代,愛情劇《冷暖人間》為整個影壇送來了一陣清風,影片大獲成功。無數觀眾被阿米爾·汗在劇中陽光、天真,面對暴力流露的脆弱和無助所感動。無比真實,深深觸動。
這部電影讓阿米爾·汗感認真與真實的力量。此後的演藝生涯,阿米爾·汗竭盡全力講好每一個故事,讓現實走進電影,讓電影照到現實。
三、跌落谷底,再次起航
《冷暖人間》之後,阿米爾·汗又接了多部電影,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已經沒有片約的阿米爾·汗考慮是否不做演員了。這時,一個失敗導演拿著《講心不講金》的劇本找上門來。阿米爾·汗被劇本打動了,兩個失敗的人開始合作。
導演英德拉·庫馬爾後來回憶,拍攝過程中,阿米爾·汗的演技和對角色的理解以肉眼可見速度成長。《講心不講金》大獲成功,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演藝生涯幾乎走盡頭的阿米爾·汗終於再度起航。
跌落谷底又再次起航的阿米爾·汗開始反思,剛出道時籤約了近十部電影,雖然也有高質量的作品,但爛片和失敗差點結束了自己演藝生涯,必須做出改變。必須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之後的阿米爾·汗只關心劇本好壞,不考慮片酬等與電影無關的事情。知名的導演,沒有合適劇本也敬謝不敏,陌生人拿來好劇本也可合作。認真的選劇本,真誠的拍電影,真誠的講故事。
四、傾我所有,盡我所能
此後的時光,阿米爾·汗以全部所有和努力,認真對待每一部電影。
為了飾演《豔光四射》主角的小混混形象,花幾個月時間去孟買街頭幫派體驗生活。
為拍攝黑幫電影《古拉姆》,用兩年時間練出拳擊手的身材,並堅持每天早上五點開始拍攝,因為導演認為這個時間聲音最好。
為拍攝《抗暴英雄》,用一年半時間蓄滿長頭、鬍鬚,因為真實的頭髮比假髮更自然,花一年半的時間查遍主角莽卡的資料,讓角色與歷史上的莽卡·潘迪完美重合。
為拍攝《未知死亡》,每天進行三個小時魔鬼訓練和1000個伏地挺身,成功塑造出八塊腹肌健美身材。
拍完《未知死亡》,接著拍攝《三傻大鬧寶萊塢》。阿米爾·汗鍛鍊、減重,將一身肌肉親手毀掉,每天凌晨四點打羽毛球,以保持面部皮膚緊緻,讓自己更年輕。即使每天還要拍攝十幾個小時。
拍攝《摔跤吧!爸爸》,努力增重30千克,拍完老年時鏡頭,再用五個月時間恢復體形,拍攝年輕時的戲份。
拍攝《印度往事》學習阿瓦迪方言,拍攝《我的個神啊》學習比哈爾方言。不滿足於已有成績和安逸的阿米爾·汗以非凡的付出和努力,不斷打破平凡,塑造經典。
五、他不僅僅是演員
阿米爾·汗是演員,是巨星,關鍵時刻還是領袖。《勝者為王》拍攝到第60天,部分演員不遵守約定而退出,拍攝難以為繼,導演瀕臨崩潰的時候,阿米爾·汗鼓勵導演,「沒關係,沒有他們,我們也行」,然後電影開始重拍。
拍攝《印度往事》過程中,整個團隊成員同甘共苦,吃住在一起。艱苦的拍攝環境,漫長的拍攝周期,始終凝聚在一起。
這部電影有一萬多名群演參與,引導群演進入片場,安排換裝,指導如何表演,阿米爾·汗都參與其中。為了讓人群保持興奮狀態,阿米爾·汗還手舞足蹈唱起自己的當紅影視歌曲。
《印度拉賈》導演達梅什·達山這樣評價,「如果演員在協助導演,就說明他對影片有一份情意,有一種「放手幹吧」的豪氣」。
六個多月的拍攝,阿米爾·汗始終和導演並肩戰鬥,同時激發了萬餘人的龐大隊伍支持他、追隨他,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六、他沒有開啟什麼時代,因為他就是一個時代
電影《芭薩提的顏色》因為缺乏浪漫、沒有暴力,一個政治色彩的故事,結局不完美,前幾部拍攝民族英雄巴格特·辛格的電影都票房慘澹,在開拍之前,被人非常不看好。導演拉凱什·奧姆普拉卡西·梅赫拉帶著劇本,到處奔走,沒人認可和支持,直到找到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聽完劇本,看完拉凱什的作品後說,「我被你說服了。我很喜歡你的劇本,也喜歡你的敘事角度和拍攝方法,我們開始吧!」。
願意走出舒適區的人實在太少,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冒險與失敗,但阿米爾·汗喜歡超越平常,喜歡塑造經典,喜歡走到山巔再上雲端。
電影拍攝過程中,製片人退出、預算超支等困難,讓導演拉凱什一度想要放棄。阿米爾·汗把兩句話發給拉凱什,「人生有兩種活法:一種,是忍受現有的定式,另一種,就是負擔起責任,奮起改變,永遠也不要害怕。」這給了導演巨大勇氣。
阿米爾·汗一邊鼓勵導演,一邊團結整個團隊。每次拍完自己戲份就在一邊安靜坐著,從不胡亂指手畫腳,輪到他表演,就能在冰冷的劇本中,精準的找到活生生角色靈魂。拍攝結束後,阿米爾·汗提出放棄還沒結算的一千萬盧比片酬,幫助度過難關。
《芭薩提的顏色》上映後,激起無數觀眾的共鳴,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之後諸多為改革和正義疾呼的運動、示威等都援引電影中的精神,這部電影改變了社會。
「」六十年後,再回顧今日,他是否開啟了什麼新時代都不重要,因為他就代表了這個時代。」——拉凱什·奧姆普拉卡西·梅赫拉評價阿米爾·汗。
七、我不僅是演員,還是公民
電影《芭薩提的顏色》因為一些敏感話題,受到多個團體的抵制,甚至遭到部分邦的禁播。最終,在公眾壓力下,印度國會經過特議,讓高級法院重新開庭,解禁這部影片。也正是這部電影讓阿米爾·汗更加思考社會責任與公民責任。
當古吉拉特邦的抗議者以絕食的方式,為因修建水壩流離失所的農民抗爭權利,整個印度卻似乎都遺忘他們的時候,阿米爾·汗加入了抗議群體,並專門向總統請願。
這惹惱了當地政府,當地政府撤去他的新片,強迫他道歉。他憤然拒絕,「我為什麼要道歉,我只是要求人民得到妥善安置,這也只是重複最高法院的宣判罷了。人民沒有表達觀點的權利嗎?人民沒有言論自由而不受攻擊的權利嗎?對我的攻擊不是來自人民,也不是來自電影界,居然來自政黨。」
阿米爾·汗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並反對抵制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人。他在博客上寫道「我認為奧運會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活動。如果要找到一個不存在任何瑕疵的國家來舉辦奧運會的話,我懷疑在地球上根本就找不到。」
2009年,印度全國大選前期,阿米爾·汗作為公眾人物呼籲人民踴躍參加選舉,自己也專門坐16個小時飛機回國投上自己的選票。
阿米爾·汗是一名演員,但在演員之外還是一名公民,他深知如果每個人做的好一點,這個國家就能好一點。
八、他意味著百分百付出與信任
2010年,《讀者文摘》在印度組織了一場票選最值得信賴的印度人活動,阿米爾·汗是排名最高的兩位演員之一。幾十年演藝生涯的全情投入,初心不變,讓阿米爾·汗這個名字變成認真與信任。
為了拍攝,阿米爾·汗可以每天早上六點來到片場,一直待到夜裡兩點。如果明星作風散漫,風氣很快就會瀰漫到整個片場,但阿米爾·汗從不。他從不在拍攝電影過程中參加節目或拍攝廣告,凌晨兩點都可以把他叫起來拍攝。他可以為了三個鏡頭在片場默默坐上十二個小時。人人都知他是大腕,但人人卻忘了他是大腕,因為他讓自己只是個演員。
當拍攝阿米爾·汗的鏡頭時候,不管用哪個鏡頭,他都知道往前走幾步,往後走幾步,什麼時候轉身。他會對一些效果提出意見,導演有不同的想法,他也會很快做出改變。他以無比認真與一心一意的態度對待著電影和團隊。阿米爾·汗這個名字不僅意味著演技和票房,還意味著誠懇與奉獻。
每個人都想成就偉業,但大部分人卻沒有足夠的耐心,而是走捷徑、找藉口。從影幾十年,聽從內心聲音,堅持原則,為了電影全心全意,奉獻付出,是阿米爾·汗對年幼時自己的一個美好交代。
九、登上山巔,追尋晨光
在沒有規矩的印度電影圈,阿米爾·汗給自己定下了規矩,他是寶萊塢第一位一次只接一部電影且堅決不跨戲的演員。在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混亂荒誕的電影行業,阿米爾·汗赤手空拳打破了種種常規,帶來了規矩與光芒。
藝術無國界,敬業奉獻也不應該有地域、國家之別。寬闊的戲路,多樣的角色形象,每次都保證百分之百投入與付出,為了電影盡我所欲,傾我所能。這樣的阿米爾·汗值得一個贊。
他既是權威塑造者,也是權威打破者。他在遵守規則和打破常規之間取得平衡。他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伴隨電影不斷成長。他塑造許多個完全不同的經典人物形象。他每塑造一個經典,就會展望新的未來。他從不滿足於成績和輝煌,對他來說,巔峰意味著夕陽迫近,而他所追尋的,是永恆的晨光。
這就是阿米爾·汗電影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