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望叔 正商瞭望(ID:zslw001)
1
殺人強姦又怎麼樣?
反正我未滿14歲!
12個月前,有一起發生在熟人社區的兇殺案。
大連市沙口區的10歲女孩淇淇,被13歲男孩蔡某某騙至家中。強姦不成,殘忍殺害。
這起案件,有了最新的結果。
8月10號,大連市沙河口區人民法院再次對這起案件進行了民事訴訟宣判。
蔡某某父母、律師依然未出庭。
並且,淇淇的母親賀美玲表示,一審判決後,從未收到過蔡某某家屬的道歉和賠償。
而在5月9號,案件第一次開庭時,蔡某某的父母和代理律師也沒有出面。
不露面。不道歉。不賠償。
淇淇的母親在庭審結束後失聲痛哭:「他們太沒有人性了,殺了我的孩子,連人都沒有出現,連最起碼的道歉也沒有。」
而加害人蔡某某,因距離14周歲還有2個月,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只是收容教養三年。
對蔡某某來說,收容教養不過是換個閉塞的學校,繼續接受工讀教育。三年後,即可重獲新生。
淇淇在殯儀館裡躺了一年,至今未下葬。
當時的新聞報導,讓無數人揪心。
女孩屍體被發現時,胸前沒有衣物,褲子被退到了膝蓋以下,身上壓著兩個裝建築垃圾的塑膠袋。
脖子上有掐痕,臉上有腳印,身上多處刀傷,已經沒有呼吸了。
經法醫鑑定,淇淇身中7刀,因失血過多而死。
在三聯生活周刊的報導裡,拋屍的地點很草率。
「做隔離的矮冬青沒了好幾棵,豁出一個大口子,裡面是些小喬木,枝條斜橫,地上一點草皮也沒有,倒有幾個大坑,胡亂堆著磚頭、廢品。」
淇淇就這麼被丟棄在人來人往的路邊綠地。
淇淇爺爺指認拋屍地點
圖源@三聯生活周刊
淇淇的父母在小區裡經營著一家叫「好運來」的果蔬店,出事的地方,離果蔬店不遠,步行一分鐘就到了。
明明還有100米,她就要到家了啊。
可兇手沒放過她。
身高170cm,體重有140斤的蔡某某,除了年紀,身形、力量都與成年人相差無幾。
他很早就在物色獵物,而淇淇,是他跟蹤窺探的獵物中,最容易下手的一個。
淇淇的媽媽說,有幾回見到蔡某某在自己的水果攤前徘徊,有時候直至夜間9點收攤,蔡某某仍在。
她問:「這麼晚怎麼不回家睡覺,明天還要上學呢。」蔡某某便神色詭異地走開。
血跡從拋屍地點,一路滴滴答答地穿過道路,延伸到了蔡某某家。
可在綁架、強姦不成殺死淇淇後,蔡某某還若無其事地出現在淇淇父母面前。
第一次,淇淇已經遇害,他故意試探淇淇父母:你家女兒去哪了?
第二次,淇淇家人發現女兒晚歸外出尋找,他神色淡定:找到你女兒沒有?
第三次,淇淇的屍體被發現,他裝模做樣道:真死了啊?
父母幫著擦拭家裡的血跡;舅舅狡辯維護,他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始作俑者喪心病狂毫無同理心。
這一家子,都爛到了根裡。
小說《親愛的弗洛伊德》中有句話說:
「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保護法》。」
法律存在漏洞,就是變相促成縱容。
為非作歹者騎在弱者頭上,作威作福。
心存僥倖者騎在漏洞頭上,目空一切。
2
醉酒駕車撞死人怎麼了?
我是首富的孫女!
15個月前,23歲的女子譚明明,在與同伴劉某、張某喝下1瓶紅酒、3瓶清酒、11瓶啤酒後,駕駛瑪莎拉蒂轎車離開。
這起轟動全國的「瑪莎拉蒂撞人案」,也有了後續。
網上有人謠傳,曾經一毛不拔的譚明明終於心生悔意,想要用2600萬的賠償費,買回自己的命。
可商丘中院接著闢謠,傳聞不實。
當時看到消息時,內心倒有一絲期待,希望這件事情是真的。因為錢,是對三個受害家庭最好的撫慰。
可沒想到,譚明明還是那個譚明明,從未悔改。
案情最新消息 @澎湃新聞
當年因醉駕,譚明明在已經連續剮蹭了八輛轎車的情況下,又闖了紅燈。
圍觀群眾將她攔下,大喊「酒駕」。
慌張的譚明明反而猛踩油門,加速逃逸。以120-135km/h的車速追尾一輛正常等紅燈的寶馬,導致寶馬車瞬間起火燃燒。
譚明明及其車上2人,均無生命危險。
但被撞的32歲寶馬車司機王某深二度燒傷,後座兩名乘客當場身亡。
後經警方調查,譚某某駕駛的這輛瑪莎拉蒂,從2017年4月到案發,有68次違章。
且譚某某本人的駕照,也處理過18次違章,包含闖紅燈、超速、逆行。
作死的人闖禍,老實的人買單。
天理何在?
15個月的時間,讓這起惡性事件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但耳朵一直關注著。
今年1月16號,永城市法院公開審理該案,庭審近5個小時,其中一被告人從始至終都在為自己開脫,肇事方也沒有真正地向王某表示慰問。
庭審最後,法官宣布擇期宣判。
可就在5月9號,事情又進一步發酵。
寶馬車上唯一的倖存者,司機王某,在床上躺了10個月後仍未清醒,反而病情惡化,高燒不退,其妻子多次收到醫院的病危通知書。
她還透露,自丈夫發生意外後,光是醫療費用就已經花了400多萬,還欠著醫院30多萬。
而罪魁禍首,不但從未現身,也沒有墊付一毛錢的治療費用。
死者賈某的妻子說,婆婆在得知兒子慘死後就開始絕食。
90多歲的老人12天不吃不喝,日日以淚洗面,過度哀思,不幸離世。
死者葛某的父母,至今不知道兒子去世的消息。
兒媳告訴他們兒子出了趟遠差,他們早感覺不對勁,但也不敢問,只在夜裡啜泣。
仿佛只要不戳破真相,兒子就還在這世上活著。
葛某的妻子,每晚靠著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3、4個小時,兒子本來在學校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前幾名,這件事情以後,成績直線下降。
女兒想爸爸,每一天都是整夜整夜的哭鬧。
老人痛失愛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沒了父親。
三個家庭支離破碎,餘生圍困苦海。
譚明明方向媒體表示賠償了457萬
三家受害者皆否認
譚明明,據悉家裡的皮革廠每年收入超6000萬元,典型的富二代,村裡首富的孫女。
她自己在朋友圈寫,鞋和包加一起能買輛法拉利,看見LV想吐,難道真的拿不出賠償款和醫療費嗎?
同車的女孩張某,其父親此前擔任過國土資源局土地評估交易所副所長。
新聞中報導,張某拒不認罪。
一官一商,是否存在貓膩,不得而知。
但現實是,15個月過去了,案件仍未宣判。
而壞人呢,依舊惡狠狠公開揚言「寧願花費2000萬或3000萬進行訴訟,也不願支付一分錢的賠償」。
橫行霸道的惡徒安然無恙,反而讓受害者被劃得遍體鱗傷。
世道怎可如此荒謬。
3
刺死霸凌者後,
他因自我防衛被判8年
2個月前,因為自我防衛,卻坐了6年牢的陳泗翰,出獄了.
被關6年後假釋回家的陳泗翰
案發之時,陳泗翰還只是貴州甕安四中的一名初三學生。
他成績很好,常駐班級前十,還拿到過「文明學生」的獎狀。
老實孩子,總是會成為霸凌者樹立「權威」的玩物。
任意找茬的「校霸」李小東和金威,在這一天選中了陳泗翰。
陳泗翰在食堂排隊買早飯,李小東故意踩了他幾腳,理由是「我喜歡踩」。
陳推開李,反被打了一拳,隨後旁邊的七八個人一起圍上來打他。
被食堂阿姨呵斥後,圍攻陳泗翰的人四散開來。
李小東和金威走的時候沒忘朝陳泗翰碗裡吐一口唾沫,還往頭上他敲了一拳,威脅他「放學別走」。
但,他們沒等到放學。
當天第二節課後,李小東就帶人找上了陳泗翰的教室。
先是用一把卡子刀威脅陳泗翰,沒說幾句就開始動手。一群人在走廊裡對陳泗翰拳腳相向,打到廁所,持續了十幾分鐘。
這期間,沒有一個老師出面幹預。
中午放學,李小東和金威又一次威脅陳泗翰,說下午還要打他。
少年陳泗翰 圖源@紅星新聞
陳泗翰害怕父母知道這件事擔心,又害怕告訴老師後會遭到變本加厲的報復。於是,下午上學時,故意等到上課鈴響才進教室,堪堪躲過一劫。
他告訴讀高三的表哥,放學後來接他回家,可沒想到,那天學校提前放學了。
李小東和金威強行把陳泗翰拉出教室,帶到附近的扎啤店。
這個扎啤店,是他們聚會和敲詐學生的「地盤」。旁邊是一個巷道,兩面高牆,沒有監控。
如今裝上鐵門,設置崗亭的巷道
李小東拽著陳泗翰的衣領,把他逼進巷道,叫人計時,每隔10秒鐘就踢他一腳,讓他往裡走。
當時沒有人看清,陳泗翰在被拽入巷道的時候,手裡被塞了一把讓他防身的刀。
所以李小東衝上去揮著拳頭揍陳泗翰時,下意識用手去擋拳頭的陳泗翰,戳到了李小東的鎖骨。
兩人各往後退一步,受傷的李小東紅了眼,拿出卡子刀,殺向了陳泗翰。
近身搏鬥,陳泗翰後背一涼,鮮血噴薄,轉身逃命。甩開李小東的時候,刀刺到了他的胸口。
李小東持刀追出幾十米後,倒在了地上。
而陳泗翰,被公安局法醫鑑定為重傷二級,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所幸,人最後救回來了。
陳泗翰病危通知單
但,事情的走向開始變得魔幻。
兩個多月後,陳泗翰的傷情被改成了輕傷一級。
陳家父母想為孩子主持公道,可材料要麼交不上去,要麼交上去沒有音訊。本地內,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願意接。
因打架鬥毆被學校處分、公開批評過的李小東,拿到了「在校表現良好」的證明。
李小東的父親還放狠話,揚言要報復陳泗翰。看不見自己兒子霸凌同學,反而把一切都歸咎於「一定是學校沒有教育好」。
56名學生自發聯名為陳泗翰寫求情信,按上手印:「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殺人犯,他曾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也是一名積極向上的同學,更是這起事中的一個受害者,一個需要你們保護的受害者。」
二審沒有開庭,維持原判:故意傷害罪,判刑8年。
服刑期間,好學生陳泗翰獲得兩次減刑,分別是6個月和8個月。
2020年5月15日,律師和陳泗翰的家人向檢察院申請假釋,獲批。
離開時,是15歲生機勃勃的少年;歸來時,是歷經黑暗和滄桑的21歲小夥。
如今的陳泗翰,以被霸凌的角色,背負著殺人犯的罪恥感,苟活於世……
親人接陳泗翰出獄
一個好學生,被校霸欺負,只是想保護自己,卻受了牢獄之災。
倘若是我們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該以暴制暴,還是認命低頭?
是老實即原罪?還是只能拍板子的人說了算?
4
三個案件裡,雜糅著更多類似受害者的殘酷人生。
我跟蹤過很多案件。
刺死辱母者,全家入獄的於歡案。
為親弒仇,被處以死刑的張扣扣案。
關於正義,道德,民意,輿情,到底誰才能站在制高點?
我刪過不少文章,但無論如何,也總想寫下最值得追蹤的文字。
這些文字,會讓殺害淇淇的蔡某某一家心生悔意,誠摯道歉並賠償嗎?
也許不會。
這些文字,會讓為虎作倀的譚明明低頭認罪,向三個家庭懇求原諒嗎?
也許不會。
這些文字,會追回陳泗翰正當防衛的審判,讓他重歸正常的、平和的生活嗎?
也許不會。
但總歸是有些力量的。
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和「良知。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
當我看見,每一次呼籲,真的都能看到令人欣慰的結果。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
最低刑責年齡擬下調至12周歲
當我看見,曾經為不公寫下的文字,起到了「為民請願」的作用。
昆明爛尾樓「別樣幸福城」復工續建
耳朵8月份曾發文為業主發聲
當我看見,發出的聲音能為扭轉局面創造一線生機。
陳泗翰案,將會重組開展工作
我就斷然不會,去停下自己的腳步。
世界一直是平衡的,黑色有多陰暗,就襯得白色有多明亮。
《殺死一隻知更鳥》裡有句話說:
「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你很少會贏,但偶爾也會。」
一篇文章,或許掀不起多大波瀾。
一次聲討,或許很快就被淹沒。
但我永遠記得語文課本裡, 那個在沙灘上,堅持把滯留在水窪裡的小魚送回大海的男孩。
「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
「那你為什麼還在救,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放回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我努力把話筒靠近槍口,就是為了在他扣動扳機時,能有更多人聽到槍聲。
至少在未來多年以後,被人問到「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時,可以有底氣地給出這樣的回答:
「我會說,我轉發、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參考資料:
三聯生活周刊《大連13歲少年殺人事件:被赦免的惡》作者嘉木木
澎湃新聞《刺死霸凌者》作者張小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