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醫護人員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內忙碌。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本文約1127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海
1月29日走出武漢市肺科醫院病房樓時,63歲的王先生已經連續22天沒有感受到武漢室外的陽光。
1月8日,他因為高燒不退,住進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接下來至少一周的記憶,在他腦袋裡是一片空白。那時他深陷昏迷,只能通過體外的幾根管子維繫生命。
他是武漢肺科醫院首批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入院時他已經呼吸困難,「情況危急」。
他至今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感染上「這個病」。他只是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時,會行走在華南海鮮市場旁的一條馬路上。
「我爸爸有痛風,我們一家人從不會去那個市場。」王先生的兒子告訴記者。父親確診新冠肺炎後,他和家人被隔離在家中,居委會連續14天早晚測量他們的體溫,確保他們沒有發熱症狀。
「我也沒有跟市場裡的人接觸過。」王先生堅持自己除了路過,與華南海鮮市場再沒有其他交集。他的兒子告訴記者,據他所知,他們小區也只有父親一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找不到其他感染途徑」。
籠罩在這個家庭的恐懼還沒有散去,儘管父親出院前已經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但家人仍然分屋居住,在家中也堅持戴著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王先生記得自己在1月6日開始發燒,家人看到網上有傳言說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馬上帶他去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下稱同濟醫院)就診。
「當時我們去的是急診,人不算多,醫生給我們開了驗血,拍了CT。」王先生的兒子說。
結果幾乎是最壞的情況。醫生告訴他們,患者「雙肺嚴重感染,馬上住院隔離。」7號,他住進同濟醫院。
8號凌晨,醫院通知他們,因為呼吸科醫生很多都調去了肺科醫院,要把患者轉移過去治療。
王先生的兒子告訴記者,就在8號當天,他拿到了父親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報告。這天,武漢市衛健委沒有發布任何有關「新增病例」的通報。
因為「有十多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王先生剛入院就成為「重症患者」。武漢市肺科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郭光雲主任向媒體介紹,通過機械通氣、營養支持、抗病毒等一系列綜合救治措施,病人病情才出現好轉。
王先生脫離生命危險時,已經在重症監護室臥床13天。1月21日,臘月二十七,他轉入隔離病房,神志逐漸恢復清醒,他與家人視頻,互相道著平安。那天,武漢市新增新冠肺炎患者60例,疫情驟然緊張。
「醫生護士對我都沒得說,照顧的很周到。」王先生說這是自己對隔離病房最大的印象。
如今回到家中,再回憶起這22天的經歷,他感覺有些「恍惚」,手腳依舊「軟綿無力」。但他說自己心情很好,要多吃飯,儘快恢復身體。
這座城市也一樣。1月29日,在經歷連續數日的陰雨後,武漢終於迎來了久違的陽光。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微信編輯 | 陳軼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