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導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鬱症。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超9500萬,相當於每14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抑鬱症,成為世界上抑鬱症患者最多的國家。
01何為抑鬱症?
根據臨床醫學顯示,抑鬱症的核心症狀是心境低落,興趣喪失以及精力缺乏。在這些基礎症狀的同時,會伴有認知和行為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及疲乏感等症狀。
一位心理學醫生說,許多的抑鬱症患者為了抑制自己的憤怒,會選擇將自己與他人隔離開,試圖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解決。
然而這樣做反而會將自己會讓自己因為過於悲觀而陷入抑鬱之中。以致因為覺得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力而絕望,甚至認為自己毫無價值,失去活下去的信念。
這不禁讓人想起因為抑鬱症而離開的張國榮和喬任梁。在外人看來,他們是風光無限的明星,在親朋好友看來,他們是溫和善良的謙謙君子。可是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呢?關於抑鬱症患者的世界,點擊下方的連結,了解更多:
其實,抑鬱症和大多數嚴重的心理疾病一樣,本質都是對自己不滿,想要擺脫當前的自己而已。而這種心理病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情緒的無法排解。
02情緒也是一種病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最終被確診為重症抑鬱。
可回顧她整個疾病的發展歷程,便會發現,最開始的時候,英子只是心中充滿了對媽媽的不滿和憤怒。而當這種不滿和憤怒無法排解時,她的內心開始感到萬分委屈,並自我傷害。
隨著這些不良情緒的一點點積壓,英子漸漸失去對自我的認同感,連一向強大的自我價值感也被削弱。最後,她全面否定自己,並喪失活下去的意義。
其實,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當它變得無法控制的時候,就成了一種疾病。只是這種疾病看上去非常隱蔽,以至常常被人忽略。
但是如若不加以調整和改變,它就會轉變成心理疾病,對自己產生巨大的傷害。英子之所以最終會演變成抑鬱,很大原因是最開始的憤怒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排解,以致全部積壓在心上,引發了更大的心理障礙。
03從情緒病到心理病,一步之遙
在心理學上,抑鬱情緒是指正常人給予一定的客觀原因而產生的消極倦怠、精神不振、欲望減退的精神狀態,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個人價值的缺失。
由此看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抑鬱情緒,只是有的人及時調整過來,有的人因為忽視而讓自己越陷越深。
不過,抑鬱情緒的產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失敗導致,比如那些高考失利而一蹶不振的學生們;也有可能是因為固有價值體系被顛覆,比如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的離開。
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它的核心表現都是對價值和意義的排斥。面對抑鬱情緒,我們必須學會捕捉它真正的含義。
作為身體發出的一種信號,它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目前已面臨的嚴重的問題,而且我們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無效的,必須更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更要正視問題的存在,迫使自己更靈活地面對。想更多關於覺察情緒,管理情緒的方法,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的情緒:
就像成都大學的黨委書記毛洪濤,他所面臨的嚴重問題是眼前的策略和方法無法解決的,甚至可能憑他一己之力也無法改變的,這個時候他可能更需要做的是更換思路和策略,找到一個新的解決辦法,而非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來發出心底的吶喊。
及時覺察自己的抑鬱情緒,並主動想辦法去解決它,或許會帶給我們另一方天地。
從一種情緒到一種疾病,這中間會有一個十分複雜但又十分直接的過程。其複雜就在於我們對情緒認知的各種轉換及處理,而直接是因為如若無視,它會快速變成心理疾病;如果及早解決,它就會變成人生向上的階梯。
無論如何,時刻覺察我們內心的情緒,儘早疏導排解不良情緒,才是我們走向幸福的必經之路。